高中化学高分必经之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pp6855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化学术语表达的规范性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以下术语就常被写错:“羟、羧、醛、羰”、“脂”和“酯”、“氨”和“铵”、“溶”和“熔”、“溢”和“逸”、“汽化、水浴、萃取、坩埚、蒸发、分馏、过滤、戊、苯、蓝、褪、褐”等,这些问题看似错别字、小问题,却实实在在影响了化学表达的科学性,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科学习习惯,同时由于书写的不严谨也会影响到审题、解题不严谨。无论大考还是平时测验,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失分的现象都非常普遍,如将“暴沸”写成“爆沸”;如何检查某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加氢氧化钠溶液;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等,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却答不全,答不对,而导致失分。考试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
  一、总结问题,有针对性解决问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而且复习时间紧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
  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等。
  2.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葑”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葑”,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
  3.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易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要简化,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2(少双键);缺氢少氢现象严重,等等。
  4.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怎样鉴别分子中有氯离子?大多同学回答是:加硝酸银和稀硝酸(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二、教师要体现示范性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能起到感化学生的作用,学生尊敬老师,常模仿老师的言行,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摩尔二氧化碳是44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1摩尔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是44克”。又如有的教师在说有机分子式时,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表明,化学教师注意严格的化学标准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水”。
  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
  (1)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而不要以为学生是无所谓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模仿性是与生俱来的,其模仿能力也是很强的,学生也不例外。
  (2)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复习最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地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增强情趣性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就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使用化学用语。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
  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过多遍不如教上一遍,其主要原因是“说”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讲是通过“说”对知识做了“精制”,所以记得牢。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
  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语文、外语等文科知识需要“读”,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只要看懂、理解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知识的载体——教科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又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而且可以学习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比如,怎样描述物质的性质,怎样叙述实验操作步骤,等等。化学用语的知识点、考点几乎全部出自课本,“年年题不同,岁岁题相似”。
  在学生不会、争议、困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如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怎么办?先用“毛巾”还是直接“水冲”?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30页倒数第二段明确指出:“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不少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讲清楚了,学生肯定会了。其实学生只知意思,而不会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教师应从严要求,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在课堂上要求“写”,课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而且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究错,对差错作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头进行反思,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
  4.巧用“错本”,给学生“练”的机会。
  错题本,是教师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摘录出来的范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可改编成选择题等形式,作为例题或练习给学生练习,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错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题的落点是用简练的化学术语,完整、严谨、科学、规范、无歧义地将问题表述清楚,这往往是提高化学成绩的有效途径。细节决定成败,在倡导“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要求普遍降低,但对解题的规范、实际的动手规范等细节方面的要求却逐步提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规范的教学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应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教学各环节的规范性,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我工作十多年了,开始从事文职工作到外贸跟单,最后转行做档案管理工作。到如今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已近十年时间,从最初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烦燥无味到如今的得心应手,下面我谈谈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心得。  2001年下半年,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加入了深圳市农产品股份公司的一家下属企业,公司主要业务是装修工程和基建土建工程等。入职时是办公室文职人员,由于农产品股份公司当时是深圳市大型国企上市企业,对所有下属企业的档案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高的追求。因此,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关系到我国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便成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而备受关注。在世界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是在经济实力不强的条件下支撑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也决定了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