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红楼,巧积妙语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素材是写作当中用来优化文章的优美字句、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等材料,是写作的前提和保障。《红楼梦》是中华文坛中的至尊瑰宝,不但“文备众体”,而且入情入景,惊艳世人。品读《红楼梦》,不仅可以从中寻觅写作技巧,还可以从中汲取写作素材,积累连珠妙语,积淀哲理故事,凝练深邃思想,夯实写作素材的根基。因此,教师可以训练学生从《红楼梦》中收集写作素材,使学生学会捕捉优美文句,体悟具有深层含义的话语,进而品评、借鉴作者的写作思想。只有善于收集、善于积累语言材料,才能采撷更多更好的写作素材。
  众人皆知《红楼梦》架构庞大,布局精妙,语言流畅,文字精炼,对话妙趣。其中有惊艳四座的诗词,也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学习和借鉴其中的精美语句和深刻的思想情感,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将大有裨益。
  一、积累连珠妙语,烧制砖瓦
  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语汇是架起文章之躯的血肉,是建起写作高楼的砖瓦。《红楼梦》在人物刻画上细致传神,在写作手法上神奇精妙,堪称中国小说之最。如其中的描写景色的词汇“阶柳庭花”,写出了庭院里如烟细柳、娇艳花蕾的美景。炎凉世态,写出在得势时世人就会巴结奉承,失利时就会人情冷漠。如描写外貌的句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简单的两个短句,前后结构对仗工整,用“中秋之月”“春晓之花”道出了人物外貌的美。再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出了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大学问,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文章。学生在生活中应该细心观察、巧妙处理人际关系。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好词好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选择性阅读起步,逐步提升品读妙文佳句的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写作素材鑒赏能力。同时,在学生日常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和使用这些写作素材。或者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写作需要进行仿写或改写,捕捉语言鲜活、凝练、优美的关键,并把这些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库材料。然后学生再逐步甩掉模仿的“拐棍”,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二、积淀哲理故事,架构梁柱
  经典作品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品读经典所蕴含的哲理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知,架构起写作素材的梁柱,实现写作思维的改造“升级”。《红楼梦》讲述了诸多的人物故事。其中从人物的塑造到人物的结局,作者都赋予了其深刻的哲理。其中“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等人物故事的结局。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引用《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道出个人对人物形象、人物经历的看法,分析故事背后的哲理意蕴,感悟故事哲理对个人的深度启发。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学会把握人、事、物的特征,学会分析故事的发展脉络,学会抽象理解人物故事,读懂人物结局所包涵的哲理。只有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够通过品读笔墨之韵,了解不同类型、不同寓意的故事内容。再结合所要写作的题目进行素材的提取,从而提高自身语言的抽象性、逻辑性,使自己在汲取名家的写作精华的同时,拓宽思维视野、思考深度,升级写作能力,实现品读为本、学以致用的理想目标。
  三、凝练深邃思想,夯实根基
  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思想内涵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就难以获得读者的认同。因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学习和借鉴经典作品中的优秀思想,进而建立自己的“思想库”。《红楼梦》的作者用鲜活、生动、真实的人物不同的内心情感经历,人与人或人与制度之间的不同冲突,来描写人物的复杂性,尤其是描写凤姐在人前人后、长辈同辈前的行为表现。作者通过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背景,描写了人物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追求自由的叛逆人物,批判了传统落后思想、体制机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学生在汲取写作素材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仔细揣摩《红楼梦》中的隐晦语言,深入领会文字背后的意蕴,准确把握各个人物形象,理解人性之“恶”和“善”,开阔写作思维,着力提高写作思维的广度。学生要注重学习经典著作中先进的思想内涵,学习作者不被传统思想束缚,不受落后思想影响的精神,为个人的思想品质、人文修养、创新能力、健全人格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写作之基是写作素材的汲取。要提高写作能力,就要建好写作素材这个大智库。笔者在《红楼梦》阅读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语汇、故事、思想等方面,探究了从中汲取写作素材的方法,旨在铸就写作教学利器,厚植学生写作优势,综合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23865)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论语》中有一段记载孔子与其四位弟子的对话场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
期刊
高中学生在学习宋词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是对于作品中一些典故不够了解,第二是无法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厚情感,第三是在整体感知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笔者认为,应当对教学方法進行灵活处理,如采取对比教学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趣,读出情感,增强深度认知。  一、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  考虑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再加上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认知,教师需要安排更为恰当的引导方法,以便带领学生真正进入到课
期刊
《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是我国东晋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尤其在书法和文学方面堪称双绝,流传千古,历久弥远。除了文学和书法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和价值,文章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特别是通过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作者理性的思想光辉遥接千古,发人深省。通过对《兰亭集序》的深入解读,阐释文章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蕴,能启迪我们不断去感悟、学习和研究,并赋予我们更多的生命思考和价值追寻。  王羲之,东晋
期刊
议论文写作常常需要一定的概念界定,即对核心词语进行阐释。概念界定的好处有二,一是通过界定概念来圈定具体的写作范围,做到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目标明确,对症下药;二是通过概念界定亮出见解,进一步强化审题,不偏颇、不背离。然而,在现实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界定不清,有些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一、概念界定混乱  所谓概念界定混乱是指在概念界定的时候,缺少必要的逻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必修课程分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模块,要求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中,通过“月是故乡明”专题的学习,学生重温了亘古不变的乡土情怀,在与老舍、韩少功等大家的亲密对话后,学生或多或少获得了对家园的体味与认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乡土情怀”这一永恒
期刊
在叙事写人类文章中,许多学生习惯以概念性词语表达内心感受。比如,笔者曾经让学生写一段文字,以表达知晓考试成绩前后的情形。学生习作片断如下:  我正埋头看书,忽然原本安静的教室里出现一阵骚动,抬头一看,老师来分发试卷了。我如坐针毡,紧张极了,等了好久,终于拿到了试卷,一看,一个醒目的红色数字赫然映入眼帘:又很差!我很难过地把试卷放在了一边。  我们看到,学生用“紧张极了”“很难过”等词语来表达得知分
期刊
一、选中教学切入点,化繁为简  師:从题目看,课文写的内容是……  生齐:木叶。  师:文章选自《唐诗综论》,“说”的是木叶,而且“说”得专业,预习课文时是不是觉得不好理解?(生点头)  师:那就让我们化繁为简,一步步走进文本。哪位同学先说说文中“木叶”的字面意思?  生:树叶。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树叶,为什么在文中称木叶了?它们是同一个事物吗?  生:好像不是,又好像是。(生笑)  师:感
期刊
教学设计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苦功夫,因为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影响师生的自我效能感。然而,教学设计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不仅要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而且要立足于学情,遵循教学的可接受性和最优化原则,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和现有的心智发展水平,最终达到导教和促学的目的。  讲完了《逍遥游》这篇课文,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
期刊
诗词教学不在于给学生讲授了多少首诗歌,而在于唤醒、激励学生自觉自愿地亲近诗歌,从这些精美的作品中感受人间的至情至性。通过李仁甫老师的《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进而探究中学古诗词课的教学方式,从而寻觅到诗词教学的津梁,帮助学生找到并徜徉于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至美境界。  “语文核心素养”提出: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
期刊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名著之一,集中体现了我国语言艺术的极高成就,其精炼简约的语言也构建起了《红楼梦》唯美的文学艺术境界。在《红楼梦》当中,最具女性之美的是林黛玉,她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主要的女性人物,体现出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下面笔者以林黛玉的语言为例,来比对古文与现代文的差异性,让人们更好地体会出古文的音律之美、简约之美、意境之美,以及现代文的平实质朴之美。  一、林黛玉的语言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