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3-6岁学前儿童身体正处于在迅速发育时期,生活经验较少,基本的生存能力正在发展中,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观:“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这清楚地说明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也明确表述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孩子们的学习——直接经验!我们纵观孩子在幼儿园的所有一切活动:集体教学、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等,都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既“一日生活皆课程”。
关键词:直接经验; 实际操作; 独特价值
一、源于生活,归于孩子。
一天,孩子们正津津有味地享用着中餐,突闻:哐当一声,萌萌把打翻了正在吃的饭碗,饭菜撒到了地上,这时,她不知所措,站在那儿,眼睛圆溜溜地盯着我们。我走过去对萌萌说:下次别打翻了,小手要扶好碗哦!说着,就把地上的垃圾清理了干净,也重新帮助萌萌打了饭菜。
无独有偶,浩辰在享用点心时,无意中水倒的过多,桌子上都是水,孩子们告状声满满,教室里原本的安静此刻沸腾起来……作为老师,一边管理着进餐秩序,一边不得不擦起了桌子!
在小班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追根溯源,小班孩子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影响而分散,再加上孩子的手眼协调和动手能力比较弱,导致了意外状况的频繁发生,也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因此,我们老师应该如何解决孩子身上发生的此类问题呢?
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
我们要充分认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学前教育儿童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现象非常普遍,幼儿成了全家的小公主和小皇帝,一举一动被严格关注,现实生活中一些平常事情也被家长包办和代替。比如:穿衣服、吃饭、洗脸等等。这些基本型劳动技能被家长无情剥夺,幼儿丧失发展和进步的机会,导致幼儿自理能力差、厌恶劳动、不思进取等等现状,许多幼儿养成过度依赖父母、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不足。这些不利趋势都对幼儿可持续发展打来不良影响。因此,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1、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是为了促使幼儿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幼儿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为此,他们应当具备渊博学识、热爱劳动和一定劳动技能。而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为他们以后的劳动打下坚实基础。
2、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是为了适应幼儿客观需求。幼儿自身局限性,限制了他们发展和进步。为此,有意识和有步骤对他们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身体素质而且提高他们智力水平。
3、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是为了培养幼儿独立性和自信心。幼儿对周围事物很感兴趣,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完成,从而养成独立自主性格、树立学习自信心、养成迎难而上的意志和体验成功愉悦感。实现幼儿可持续发展。
三、那么如何利用生活问题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珍视生活问题的教育价值
简而言之,生活问题就是幼儿在生活中碰到的种种问题,孩子的成长避免不了磕磕拌拌。问题的产生,为孩子提供了成长的营养,却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教育学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六解放”,既:解放孩子的双手、头脑、嘴、空间和时间。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1、寻找缘起:为什么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
虽然是小班孩子,但是孩子们会关注自己的行为和同伴的行为,和孩子们来一次深入的交流,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找到问题,也能够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
(1)语言回顾:教师就刚才发生的一幕做简单的回顾,不仅要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多问“你刚才怎么了”“当时你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里主要以第一人称来进行描述,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是否正确。
(2)照片回顾:利用照片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并能直观的展现问题,教师可以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怎么了”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有效地通过同伴之间的评价进行问题的判断。
2、探索措施:当发生此类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孩子们会说自己会小心点,也会引发孩子们更深入思考,当你们再次打翻菜饭、倒出水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第一时间会回答,请老师帮忙!那么老师就要把问题及时抛给孩子:老师忙不过来该怎么办?
(1)及时记录:帮助幼儿理清楚问题发生时,应该做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如“饭撒了,我应该把碗捡起来,饭粒用扫把扫掉”“水倒在桌子上,要用毛敬擦掉”等等,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张贴在明显的地方,并配上最终孩子们在生活中处理的照片加以文字,更加形象。
(2)投放工具:既然孩子们研讨出了措施,那么应该思考教室里的生活工具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大扫帚or儿童扫帚?因此,教师还要跟和孩子们商量需要哪些工具?放在哪里比较合适?既体现了以孩子的主体的教育思想,又帮助孩子提高了自我服务的兴趣。
3、落脚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学家洛克说: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他说:“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生活中孩子们碰到的种种问题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自我解决办法的能力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教育需要家园共同配合,才能更好的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因此,生活自理应该也成为家庭教育目标。
(二)克服成人在生活自理教育中的错误做法。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1、认为生活自理能力是生活小事,没有认识到它是人类生存能力的重要内容,没有认识到学前儿童生活自理教育的深远意义。
2、过度护理。在生活中学前儿童能学会的不教,能做的事不让做,视过度护理为疼爱,没认识到这是对孩子心理的伤害,对自理行为的剥夺!
3、教育方法上管教、斥责多,鼓励、诱导少,嫌孩子做得慢,做得不好,特别在学前儿童出现错误或显得“笨拙”时更是责怪多,影响孩子自信心、自尊心和自立心的發展。
(三)坚持在生活中教学和专门教学相结合,以生活中教学为主的原则。
专门教学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游戏法:如帮助布娃娃穿衣服、给小猫洗脸等
2、比赛法:组织个人或分组比赛生活技能,可以与走、跑、跳、爬、钻等活动结合。
3、分步学习法:较复杂的可以分解成几步,分别学习。
4、表演法:组织个人或分组轮流表演生活技能。可表演单个技能,也可表演由铺被、脱衣到起床、穿衣、叠被等一整套技能。
5、评价法:组织孩子相互评价生活技能,评价要标准、简单具体。
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学前健康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是也承载了整个幼儿期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小班孩子,离开家庭到幼儿园,心理上和生理上都经历了不同的转折。因此,我们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更应该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支架,让孩子们顺着支架往上爬,这样,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山香教师招聘考试研究中心编:《学前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李季湄、冯晓霞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
关键词:直接经验; 实际操作; 独特价值
一、源于生活,归于孩子。
一天,孩子们正津津有味地享用着中餐,突闻:哐当一声,萌萌把打翻了正在吃的饭碗,饭菜撒到了地上,这时,她不知所措,站在那儿,眼睛圆溜溜地盯着我们。我走过去对萌萌说:下次别打翻了,小手要扶好碗哦!说着,就把地上的垃圾清理了干净,也重新帮助萌萌打了饭菜。
无独有偶,浩辰在享用点心时,无意中水倒的过多,桌子上都是水,孩子们告状声满满,教室里原本的安静此刻沸腾起来……作为老师,一边管理着进餐秩序,一边不得不擦起了桌子!
在小班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追根溯源,小班孩子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影响而分散,再加上孩子的手眼协调和动手能力比较弱,导致了意外状况的频繁发生,也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因此,我们老师应该如何解决孩子身上发生的此类问题呢?
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
我们要充分认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学前教育儿童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现象非常普遍,幼儿成了全家的小公主和小皇帝,一举一动被严格关注,现实生活中一些平常事情也被家长包办和代替。比如:穿衣服、吃饭、洗脸等等。这些基本型劳动技能被家长无情剥夺,幼儿丧失发展和进步的机会,导致幼儿自理能力差、厌恶劳动、不思进取等等现状,许多幼儿养成过度依赖父母、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不足。这些不利趋势都对幼儿可持续发展打来不良影响。因此,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1、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是为了促使幼儿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幼儿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为此,他们应当具备渊博学识、热爱劳动和一定劳动技能。而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为他们以后的劳动打下坚实基础。
2、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是为了适应幼儿客观需求。幼儿自身局限性,限制了他们发展和进步。为此,有意识和有步骤对他们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身体素质而且提高他们智力水平。
3、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是为了培养幼儿独立性和自信心。幼儿对周围事物很感兴趣,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完成,从而养成独立自主性格、树立学习自信心、养成迎难而上的意志和体验成功愉悦感。实现幼儿可持续发展。
三、那么如何利用生活问题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珍视生活问题的教育价值
简而言之,生活问题就是幼儿在生活中碰到的种种问题,孩子的成长避免不了磕磕拌拌。问题的产生,为孩子提供了成长的营养,却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教育学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六解放”,既:解放孩子的双手、头脑、嘴、空间和时间。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1、寻找缘起:为什么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
虽然是小班孩子,但是孩子们会关注自己的行为和同伴的行为,和孩子们来一次深入的交流,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找到问题,也能够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
(1)语言回顾:教师就刚才发生的一幕做简单的回顾,不仅要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多问“你刚才怎么了”“当时你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里主要以第一人称来进行描述,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是否正确。
(2)照片回顾:利用照片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并能直观的展现问题,教师可以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怎么了”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有效地通过同伴之间的评价进行问题的判断。
2、探索措施:当发生此类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孩子们会说自己会小心点,也会引发孩子们更深入思考,当你们再次打翻菜饭、倒出水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第一时间会回答,请老师帮忙!那么老师就要把问题及时抛给孩子:老师忙不过来该怎么办?
(1)及时记录:帮助幼儿理清楚问题发生时,应该做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如“饭撒了,我应该把碗捡起来,饭粒用扫把扫掉”“水倒在桌子上,要用毛敬擦掉”等等,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张贴在明显的地方,并配上最终孩子们在生活中处理的照片加以文字,更加形象。
(2)投放工具:既然孩子们研讨出了措施,那么应该思考教室里的生活工具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大扫帚or儿童扫帚?因此,教师还要跟和孩子们商量需要哪些工具?放在哪里比较合适?既体现了以孩子的主体的教育思想,又帮助孩子提高了自我服务的兴趣。
3、落脚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学家洛克说: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他说:“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生活中孩子们碰到的种种问题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自我解决办法的能力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教育需要家园共同配合,才能更好的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因此,生活自理应该也成为家庭教育目标。
(二)克服成人在生活自理教育中的错误做法。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1、认为生活自理能力是生活小事,没有认识到它是人类生存能力的重要内容,没有认识到学前儿童生活自理教育的深远意义。
2、过度护理。在生活中学前儿童能学会的不教,能做的事不让做,视过度护理为疼爱,没认识到这是对孩子心理的伤害,对自理行为的剥夺!
3、教育方法上管教、斥责多,鼓励、诱导少,嫌孩子做得慢,做得不好,特别在学前儿童出现错误或显得“笨拙”时更是责怪多,影响孩子自信心、自尊心和自立心的發展。
(三)坚持在生活中教学和专门教学相结合,以生活中教学为主的原则。
专门教学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游戏法:如帮助布娃娃穿衣服、给小猫洗脸等
2、比赛法:组织个人或分组比赛生活技能,可以与走、跑、跳、爬、钻等活动结合。
3、分步学习法:较复杂的可以分解成几步,分别学习。
4、表演法:组织个人或分组轮流表演生活技能。可表演单个技能,也可表演由铺被、脱衣到起床、穿衣、叠被等一整套技能。
5、评价法:组织孩子相互评价生活技能,评价要标准、简单具体。
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学前健康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是也承载了整个幼儿期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小班孩子,离开家庭到幼儿园,心理上和生理上都经历了不同的转折。因此,我们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更应该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支架,让孩子们顺着支架往上爬,这样,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山香教师招聘考试研究中心编:《学前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李季湄、冯晓霞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