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非儿戏的游戏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yang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电影版《安德的游戏》,我之前的期待一直不高,觉得拍出来也就是个《关键第四号》《宿主》《心灵传输者》那样的青少年科幻片。没想到,在和刘慈欣、姚海军、吴岩、小姬和夏笳等科幻圈的朋友们一起看了IMAX版《安德的游戏》之后,大家的反响一致非常好。
  《安德的游戏》投资高达1.1亿美元,但北美票房仅仅6100万美元,加上海外部分,到现在全球票房也刚过1.1亿,看来出品方狮门公司是要赔钱了。狮门公司目前还没有决定要不要接着拍续集,即使拍,也可能只会拍一个电视剧版的番外篇。另有消息称,如果有续集电影,也可能不会按照任何一部小说来拍,而是讲一个原创的故事。
  这部大制作科幻电影真的是因质量不好而失利的么?我们对这部科幻电影的感觉和评价难道有偏差?这次,就让我们以《安德的游戏》为例,谈谈科幻电影的一些问题。
  成功还是失败的游戏?
  首先,我们来谈谈票房问题。作为一部上亿美元的大制作科幻片,《安德的游戏》2013年11月1日的北美档期就有些悲剧——前有10月3日上映的《地心引力》强势捞金,在北美拿下2.5亿美元票房,几乎霸占了整个10月票房;后有11月8日《雷神2:黑暗世界》,也拿到了2亿美元票房。两部大片夹击之下,《安德的游戏》基本没有空间来竞争。
  再有,虽然《安德的游戏》演员阵容不错,但总体缺乏票房号召力:哈里森·福特已经过了叱咤电影票房的时代,何况也不是主角;本·金斯利虽然演技出色,但没有商业大片的影响力;三位小演员都很优秀:“阳光小美女”加上科恩兄弟《大地惊雷》中的小姑娘,还有《雨果》中的小男孩担纲主角,不过都没有《饥饿游戏》里詹妮弗·劳伦斯那样的人气。除此之外,像影片中维奥拉·戴维斯这样拿过两次奥斯卡提名的黑人女演员也无助于影片票房。
  还需稍带一提的是,原作者卡德一直反对同性婚姻,还说奥巴马是个没信仰的独裁者,在本片的拍摄和上映前后都闹出不少负面新闻,令片方的电影宣传也受了不少影响。
  更主要的问题出在影片的定位上:狮门公司试图把《安德的游戏》打造成科幻版《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希望它赶上如今的Young Adult(青少年)电影风潮;原著本来就是一部少年成长小说;而导演加文·胡德则试图把电影拍得更有深度……引用新浪微博上“-bny-”网友的分析就是——爆米花控说:大场面太短,差评!剧情控说:小儿科,差评!狮门定位的目标观众说:没有三角恋,差评!原著死忠粉说:这个被删那个被删,走马观花不爽。差评!……平均下来就悲催了。
  让我们从口碑评价上来验证一下这种看法吧:《安德的游戏》在IMDb分数其实不低,共有3500人打分,平均得分7.2——以用户打分排序,评分用户在1500名以上的2013年科幻电影中,《安德的游戏》排名第11位,还在《环太平洋》之上。排名第一的《金笼》是部虚构背景的移民电影,其科幻味道很淡;第二名《她》是部文艺气息很浓的片子,科幻感也不强;排第三的《Riley Rewind》是部独立科幻小片,只有70分钟。总体上看,普通北美观众对《安德的游戏》评价还不错。
  但在媒体汇总的著名网站metacritic上,《安德的游戏》只有51分,位居2013年科幻电影得分的倒数几位:《地心引力》96,《饥饿游戏2》75,《星际迷航:暗黑无界》72,《环太平洋》64,《僵尸世界大战》63,《钢铁侠3》62,《极乐空间》61,《超人:钢铁之躯》55,《遗落战境》54,《重返地球》33!但我们看看这个网站上收录的媒体影评,其中偏好评的有14篇,中评的20,完全负评的只有4篇,正因为4篇负评中有两篇很极端地打了0分,导致影评总体评分偏低。看得出,影评人对科幻电影的感觉与普通影迷有时是不太一致的:《超人:钢铁之躯》在IMDb上得分7.4,《遗落战境》7.0,但在metacritic它们都低于60分及格线。《安德的游戏》难道还不如《极乐空间》和《遗落战境》么?
  好游戏还是坏游戏?
  那天,机缘巧合,在北京与大刘、老姚、小姬、吴岩老师和夏笳一起来看电影。大家先坐在影院旁边的哈根达斯店里闲谈,作为组织者,我还颇有点惴惴不安:之前国外对此片的风评不太好,要是真看了部大烂片,岂不浪费大家时间?没想到看完从影院出来,众人都有些兴奋。小姬一直在说“太好看了太好看了,还要看一遍!”,夏笳则以女博士的敏感上升到了理论与文化高度,一向沉稳的大刘在得知影片票房、口碑平平的情况时则表示:“这样的科幻电影都不喜欢,我感到很绝望……”
  《安德的游戏》到底算不算一部好科幻电影?是不是一次成功的科幻小说改编尝试?我不想在这里说服对本片感觉不好的朋友,各人感受不同、评价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此,我还是想谈谈为什么我们认为它是一部出色的科幻电影,借此也梳理一下目前好莱坞科幻电影的趋势走向。
  最近一段时间看到不少网友的议论,确实有种困惑:到底什么样的科幻电影才是好的科幻片?《地心引力》被很多人认为根本不是科幻,原因是离现实太近,似乎没啥幻想的内容。这样说的话,科幻小说中一大票近未来小说是不是都不够科幻了呢?比如说大刘的《地火》《全频带阻塞干扰》,弗诺·文奇的《真名实姓》,海因莱因的《进入盛夏之门》,以及《发条女孩》《群星,我的归宿》《末日危途》等等?《地心引力》对太空的展现,对人面临绝境时的恐惧与求生本能刻画,包括其略显保守的回归母体态度,都是很典型的科幻电影母题。如果难以接受它,那么像《海滩》《奇爱博士》《奇幻核子战》《纽约大逃亡》《逃离地下天堂》等一批经典科幻电影可能都会与你失之交臂了。何况《地心引力》的拍摄技巧极为出色,是科幻电影中继《2001:太空漫游》《星球大战》《电子争霸战》《终结者》《黑客帝国》《阿凡达》等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作品!
  还有《环太平洋》,很多人又会认为这部科幻电影光是机器人和怪物打架,没内涵——显然,他们把影片等同于了《超级战舰》《钢铁侠》《2012》《铁甲钢拳》这样的视觉特效大片,没有体会到《环太平洋》背后的B级片文化(怪兽电影、日本时代剧、日本特摄片、老科幻片等)。这又让我想起被很多人鄙视的《阿凡达》,甚至被有些科幻影迷不屑称为科幻的《星球大战》——如果我们把这些“科幻电影”都剔除出去,难道科幻电影的地位就能更高么?所谓纯粹的科幻到底意义何在呢?科幻迷难道不该是眼界开阔、敢于想象、兼容并包的人群么?   不是游戏的游戏
  回到电影《安德的游戏》,为何我觉得这是一部出色的科幻电影?首先,影片在节奏、情节、角色、特效、主题等方面相当均衡,没有明显的短板。这在近些年的科幻电影中实属难能可贵。大刘评价说:“这部电影是好莱坞电影中少见的一部平衡很好的电影,一般的好莱坞大片都是特技特别高超、特别棒,但故事和人物极弱,特别是在最近两年的几部大作里面,比如《超级战舰》《洛杉矶之战》这些影片,表现得尤其明显,但《安德的游戏》各方面都很均衡,整体水准很高。”
  不认同这种评价的人中,可能既有没看过原作的观众,也有原作的铁杆粉丝,他们对影片的情节和角色都颇有微词,但批评的思路却是完全相反的:原作粉丝往往觉得影片节奏太快,删掉的情节太多;而没看过原作的观众往往觉得影片前半部分太没意思,缺乏高潮。《安德的游戏》是一部科幻小说,也是一部成长小说,这种成长小说往往是层层递进,一点点用故事推动角色成长发展的,但改编成电影,肯定没法把所有情节都放进去。影片114分钟的片长几乎已经达到了这类科幻商业大片的上限——《饥饿游戏2》的小说肯定没有《安德的游戏》复杂,但影片却长达146分钟,足足比本片长了半小时之多(尽管如此,影片情节都不算复杂)。那是因为《饥饿游戏》小说系列近年在北美很红,不像《安德的游戏》是三十年前的经典了,其读者基础比后者大很多。有人说影片的情节太“赶”,叙事不够细致,其实《哈利·波特》电影系列中有几部也拍得情节非常赶,比如《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以及《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这两部还是著名导演阿方索·卡隆和迈克·尼维尔拍的呢。
  原著党与普通观众对角色的态度也很不相同:前者会把电影角色与小说描写反复对照,看到这个十几岁的比邦佐还高的安德就很难接受;普通观众则觉得十几岁的少年安德还是太偏“少儿向”了。如果电影对小说亦步亦趋,角色都必须与原作分毫不差,还叫什么改编创作呢?这年头,连詹姆斯·邦德都从当年小说中描写的“身材瘦削,蓝眼黑发”演变到由壮硕金发的丹尼尔·克雷格饰演,也没见到大家说那就不是007先生了。
  《安德的游戏》是不是很少儿向?看看近些年的少儿科幻、奇幻电影,以及流行的YA(Young Adult)电影就知道了。在《暮光之城》《珀西·杰克逊》《饥饿游戏》《哈利·波特》系列等YA电影中,大都会围绕爱情、友情、亲情和青春荷尔蒙展开,而在电影《安德的游戏》中,这三方面都基本付之阙如:除了和佩查·阿卡丽略显暧昧,完全没有爱情元素;安德与豆子等人的友情以及他与哥哥姐姐的复杂亲情也因电影长度关系做了大量删减(顺便说一句,我认为对哥哥姐姐这条线索的删减非常合理,否则影片很容易跑偏)。可以说,影片只关注一条主线,即安德面临的严酷训练环境和人类未来的命运。
  《安德的游戏》背后有两部电影明显的影子:保罗·范霍文导演的《星河战队》以及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外表上,《安德的游戏》与《星河战队》都是写人类与虫族的太空战争,都是成长故事的线索,虫族设定也很接近:数量巨大;以生物而不是机械方式发展军力;都很类似蚂蚁,有明显的等级分工……骨子里,《安德的游戏》则更接近《全金属外壳》,特别是影片中的教官和军士训练安德等少年一段,简直就是《全金属外壳》前半段的简化和翻版。更重要的是,《安德的游戏》在主题上同样与库布里克的经典作品非常一致,即强烈的反战意识。不过导演胡德显然达不到库布里克的高度,不能像库布里克那样用各种细节及细致深刻的精神反思来体现战争的荒诞、残酷和对人性的扭曲——在《全金属外壳》结尾,美国大兵们端着武器,嘴里唱的却是他们从小听到大的《米老鼠之歌》,整个场景极具黑色的讽刺效果。
  范霍文导演的《星河战队》虽然很不错,但从改编角度看其实并不算合理,电影与原作小说已经有很大不同了。《安德的游戏》没有走这条路,结果想看人类与虫族大战的观众就未免有些失望。电影版《安德的游戏》还是尽量贴近小说的,只在结尾特别突出了反战的态度。
  时光网上有导演在访谈文章中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南非导演,胡德深受已故南非总统曼德拉的政治信仰的影响,他坚信只有和平才是真正解决争端的唯一途径。胡德希望观众在看电影时,能够将自己代入主人公安德的世界,思考如果自己拥有和安德同样的天赋时,会如何领导其他人?如果拥有毁灭整个星球的能力时,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你可以用暴力手段获胜,但最后暴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只会激起对方的仇恨,如此循环往复。就像南非,如果不通过和平对话理解彼此,我们永远无法凝聚成一个国家。”胡德说,“我希望观众能享受特效,但更重要的是反思其中的命题。”
  从情节、角色、特效等方面的制作水准来说,《安德的游戏》可以打75分。但影片在主题上的探讨,足以给其不少加分。近年来的科幻电影在主题方面少有开拓,除了视觉奇观电影,很多有向主流类型片靠拢的趋势,围绕人性(爱情、家庭、个人选择、生活困境等)展开(例如《月球》《另一个地球》《她》《无姓之人》《怪兽》等等);那种站在一定高度上的带有纯正科幻味道的电影已相当少见了。按前文所言,我们当然不排斥这种人文色彩浓厚的科幻电影,其中也确有不少佳作,但这些科幻片总少了点看科幻小说时的那种感觉:以科幻的超越眼光来看待整个人类及宇宙;对现实原则进行反思、质疑并虚构出另一种可能的现实原则;把想象的世界或物体引入现实,观察其反应,体味世相背后的真实……
  按照一般商业片的节奏规律,《安德的游戏》在结尾的大战之后再有5到10分钟内容即可结束,然而导演却用了超过15分钟的长度讲述安德在胜利之后的反思,十几岁的少年依然踏上了赎罪与反思之旅。哈里森·福特饰演的教官在结尾对安德说:“胜利是最重要的。”安德则回答:“胜利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这句点睛之笔告诉我们,影片塑造的并非一般好莱坞电影中的个人英雄,安德面对游戏的态度,在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中,格外有价值。
  【责任编辑:杨 枫】
其他文献
“我不知道,但我可以猜猜”  ——阿西莫夫  (摘自《畅想2014年世界博览会》,《纽约时报》,1964年8月16日)  1964年,科幻三巨头之一 ——艾萨克·阿西莫夫在参观了当年的世界博览会后,于《纽约时报》上撰文,大胆地猜测了50年后世界的样子。2014年,英国广播公司的一则科技新闻称,阿西莫夫50年前的大部分预测都应验了。  也是在2014年,《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MIT Techno
我站在门口,面无表情。断断续续的哭泣声与谈话声飘进我耳朵里。窗外是活的世界,阳光明媚,绿意盎然,大片的树林里栖息着无数鸣转着的鸟。但屋里是死的世界,惨白的墙壁,晃眼的白炽灯。空气里飘荡着与焚烧有关,令人不舒服的气味。  我的魂灵似乎已经脱离了軀壳,麻木地伫立着。终于,爸爸从门里出来了,手上捧着一个小小的,黑色的盒子。我本已麻木的心再次抽痛不已。那股气味将我缠紧,缠紧,近乎窒息……  她已经走了一年
自从约翰·弗里德里希·布鲁门巴赫发现并命名了黑猩猩之后,由于其生活地区偏远,在很长的时间里,学者们对这种动物的研究其实并不深入。虽然它们是人类血缘关系最近的亲戚,虽然有许多都黑猩猩被圈养在动物园中,但它们在野外的生活状态,却长期不为人所知。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黑猩猩总是和聪明、温顺、素食等词汇画上等号,我们的这位亲戚,简直就是杀机四伏的自然界中难得的清流。  1960年7月,26岁的妙龄女郎珍妮·
1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今天,我来到了苏东坡的杭州。  这次来杭,我身负某家国际周刊的重大采访任务,而受访者林凯风恰巧是一位故人。虽然杭州也是我熟稔之地,他为尽地主之谊,仍带我在中山路步行街逛了小半天,共同感怀这条古代南宋御街的历史沧桑。  踏着2008年重修后铺的青石路,偶有黑色的植物颗粒在我脚下窸窣轻响。抬头看,路两侧法国梧桐伸展的枝叶几乎交织起来,春夏时节当是乘凉的穹顶
王一生坐在场当中一个靠背椅上,把手放在两条腿上,眼睛虚望着,一头一脸都是土,像是被传讯的歹人。我不禁笑起来,过去给他拍一拍土。他按住我的手,我觉出他有些抖。王一生低低地说:“事情闹大了。你们几个朋友看好,一有动静,一起跑。”我说:“不会。只要你赢了,什么都好办。争口气。怎么样?有把握吗?九个人哪!头三名都在这里!”王一生沉吟了一下,说:“怕江湖的不怕朝廷的,参加过比赛的人的棋路我都看了,就不知道其
[“熟”材展示]  2017年,我国第二艘航母和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正式下水,“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營,这是在与科技和创新的碰撞中实现的“中国速度”。  汶川地震九年之后,在曾经破碎的山河之上,新建的校园、街道、工业园,重又焕发着生机活力,这是在同天灾搏斗中迸发出的“中国速度”;九寨沟地震,危难中凝聚力量,吹响生命救援集结号,这是在和死神赛跑中跑出的“中国速度”……
前 言  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安全的时代,也是最危险的时代。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城市这个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的核心越发彰显出重要的地位。人们大量涌入城区,使得城镇人口比重逐年增加。然而在繁华之余,高密度人口聚集地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却也时不时地通过新闻头条的模式蹦入人们的视野。  火灾、地震、台风、街头犯罪、恐怖袭击,甚至是传染病的爆发……任何一种自然或人为的灾害只要出现于城市之中,
杰克把行李箱搬到路边,锁上身后的房门,绕到了屋子的背面。然而对于他来说,这一面才是正面。在这里可以看到海浪拍打之下的孤寂海滩。此刻,潮水正在退去,在蜿蜒曲折的沙滩上留下一片狼藉的垃圾。他和玛莎刚搬到这个村庄的时候,岸上的废弃物中夹杂着星星点点的海藻,还有死去的螃蟹。可如今海滩上的垃圾就全是些人造物品了。散布的红色塑料瓶盖如同警报灯一般刺眼。  杰克站在海边,望着暗灰的海浪。彼得森,那个看门人,来同
主持人:海风  荐书邮箱: 37229605@qq.com  主持人的话:  《咖啡機中的间谍》与间谍并没有多大关系,就如同它的副标题“个人隐私的终结”所揭示的,本书所讲,乃是计算机技术导致的社会行为的改变对个人隐私的挑战。本书作者奥哈拉和沙德博尔特均为英国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方面的资深专业人士,但他们的兴趣不仅在于计算机或人工智能,还在于这些技术所引发的新的社会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两位作者对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第一次见到这段话时,我虽还不甚了解它的深意,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只是遗憾自己为何从未做过如此奇异的梦。也许,只有庄生那样超凡脱俗的人,才能做如此浪漫的梦吧。  最浪漫的梦也许还不是这样,而是一只斑斓的蝴蝶,在乱花丛中飞累了,停在一瓣花上小憩,不知不觉进入梦中的世界。在梦中,它化身为庄周来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