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功能翻译理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核心理论是“目的论”。任何形式的翻译活动,必定有其目的。功能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过程,其结果也是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基于此,简述功能翻译理论,并通过对比分析《海鸥乔纳森》两个英译本,使人们认识到儿童文学中翻译目的的重要性。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儿童文学
作者简介:徐阳,女,汉,湖北人,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1
一、引言
儿童文学必须首先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因此,陈子典在《新编儿童文学教程》中将儿童文学定义为:“切合儿童年龄特点、适合儿童阅读欣赏、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1]理查德·巴赫的《海鸥乔纳森》小说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它讲述了一只渴望飞翔的海鸥--乔纳森的故事。他告诉我们:始终要去追寻你心中的渴望!即便是一只海鸥,哪怕是一只麻雀,如果内心里始终有一种声音在呼唤你去飞翔,总也不能一直无动于衷的。这本书以一个绝对完美的寓言来告诉我们如何以最幸福的方式度过一生。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网络上的译本和已经出版的夏杪的译本,重点研究的是《海鸥乔纳森》中的名句对比翻译。通过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汉译本对比分析,使得人们认识到儿童文学翻译目的的重要性,使他们感受到其中的童趣。
二、功能翻译理论
20世纪60、70年代,现代语言学和逻辑思维学的发展与成熟为功能翻译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功能翻译理论来源于奈达所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功能翻译理论的问世,让人们从新的视角看待翻译活动,不再是局限于原文、文本内和语言形式,而是转移到译文、文本外和社会交际的层面,将翻译视为以读者需要为最终目的的交际活动。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个相对广义的理论,由三大理论构成,包括以翻译“目的论”为核心的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一系列理论,还包括美国学者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论”和英国学者纽马克提出的“文本功能分类说”。
1987年,《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提出了功能翻译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翻译目的论认为:“任何一种人类行为都具有目的性。翻译也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或功能的行为。”[2]费米尔在“目的论”中提出三大原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在三大法则中“目的法则”是任何翻译都应当遵守的最高法则。“目的准则对于解决意译和直译、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灵活的译者和保守得益者之间的问题是很有帮助的。”[3]“连贯法则”又被称为“语内连贯法则”,它要求“由译者产生的信息(目标文本)必须能够用与目标接收者情景相连贯的方式解释”。[4]
三、《海鸥乔纳森》的译文对比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要求,对原文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从而取得特定翻译目的所要求的翻译效果。网络译本的目的便于阅读,语句顺序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而夏杪的翻译目的则是译本通顺、流畅、忠实于原文。两个译本都有可取之处和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 笔者在网络译本和夏杪译本中选取相关语料作为实例,对《海鸥乔纳森》中的名句翻译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例1:The years ahead hummed and glowed with promise.
网络译本:未来的岁月充满着希望。
夏杪译本:未来的岁月在前面召唤,散发着希望的光芒。
网络译本只是单纯的完成了从英文到中文的简单机械的翻译,而夏杪的译本添加了“召唤”和“散发”这两个动词,使得译文更加活泼形象。
例2:Who is more responsible than a gull who finds and follows a meaning, a higher purpose for life?
网络译本:一只海鸥能发现生活的意义,能找到更崇高的生活目的,你们还能说他不负责任吗?
夏杪译本:谁还能比探索一种生活意义,一种崇高的生活目标更负责任呢?
网络译本弱化了原文的疑问句式和比较级,按照汉语的习惯表达,首先交代了背景信息,然后表达主要意思,使读者能很快地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夏杪的译本忠实于原文的表达,保留了原文的句式和比较级,符合儿童的语言特征。
例3:Heaven is not a place, and it is not a time. Heaven is being perfect.
网络译本:天堂不是空间,也不是时间。天堂就是尽善尽美。
夏杪译本:天堂不是一个地点,也不是一段时间。天堂是完美的状态。
网络译本把“place”译成了“空间”,和“时间”形成押韵,天堂是一个人们幻想出来的地方或者美好的世界,“天堂就是尽善尽美”,给读者感觉像是句子还没有说完整。夏杪的译本把不定冠词“a”都翻译出来了“一个”“一段”,并且把“天堂”比作是“完美的状态”,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
四、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海鸥乔纳森》的两个译本体现了翻译目的对于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的影響。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两个译本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网络译本的翻译目的是传达源语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重在译文的文化传播功能,所以译文语言比较朴实,多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而夏杪译本的翻译目的是传达阅读的愉悦感,一方面为了使译本通顺、流畅、易于为读者接受,另一方面保留了英语的结构,多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两个译本风格迥异,但各得其所。笔者认为《海鸥乔纳森》作为儿童文学作品,夏杪的译本更加的符合儿童文学的翻译标准,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而翻译,准确再现了童趣,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子典.《新编儿童文学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沉香.功能目的理论与应用翻译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张东东、姜力维.功能翻译理论与应用笔译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5.
[4]卞建华.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儿童文学
作者简介:徐阳,女,汉,湖北人,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1
一、引言
儿童文学必须首先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因此,陈子典在《新编儿童文学教程》中将儿童文学定义为:“切合儿童年龄特点、适合儿童阅读欣赏、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1]理查德·巴赫的《海鸥乔纳森》小说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它讲述了一只渴望飞翔的海鸥--乔纳森的故事。他告诉我们:始终要去追寻你心中的渴望!即便是一只海鸥,哪怕是一只麻雀,如果内心里始终有一种声音在呼唤你去飞翔,总也不能一直无动于衷的。这本书以一个绝对完美的寓言来告诉我们如何以最幸福的方式度过一生。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网络上的译本和已经出版的夏杪的译本,重点研究的是《海鸥乔纳森》中的名句对比翻译。通过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汉译本对比分析,使得人们认识到儿童文学翻译目的的重要性,使他们感受到其中的童趣。
二、功能翻译理论
20世纪60、70年代,现代语言学和逻辑思维学的发展与成熟为功能翻译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功能翻译理论来源于奈达所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功能翻译理论的问世,让人们从新的视角看待翻译活动,不再是局限于原文、文本内和语言形式,而是转移到译文、文本外和社会交际的层面,将翻译视为以读者需要为最终目的的交际活动。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个相对广义的理论,由三大理论构成,包括以翻译“目的论”为核心的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一系列理论,还包括美国学者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论”和英国学者纽马克提出的“文本功能分类说”。
1987年,《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提出了功能翻译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翻译目的论认为:“任何一种人类行为都具有目的性。翻译也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或功能的行为。”[2]费米尔在“目的论”中提出三大原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在三大法则中“目的法则”是任何翻译都应当遵守的最高法则。“目的准则对于解决意译和直译、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灵活的译者和保守得益者之间的问题是很有帮助的。”[3]“连贯法则”又被称为“语内连贯法则”,它要求“由译者产生的信息(目标文本)必须能够用与目标接收者情景相连贯的方式解释”。[4]
三、《海鸥乔纳森》的译文对比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要求,对原文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从而取得特定翻译目的所要求的翻译效果。网络译本的目的便于阅读,语句顺序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而夏杪的翻译目的则是译本通顺、流畅、忠实于原文。两个译本都有可取之处和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 笔者在网络译本和夏杪译本中选取相关语料作为实例,对《海鸥乔纳森》中的名句翻译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例1:The years ahead hummed and glowed with promise.
网络译本:未来的岁月充满着希望。
夏杪译本:未来的岁月在前面召唤,散发着希望的光芒。
网络译本只是单纯的完成了从英文到中文的简单机械的翻译,而夏杪的译本添加了“召唤”和“散发”这两个动词,使得译文更加活泼形象。
例2:Who is more responsible than a gull who finds and follows a meaning, a higher purpose for life?
网络译本:一只海鸥能发现生活的意义,能找到更崇高的生活目的,你们还能说他不负责任吗?
夏杪译本:谁还能比探索一种生活意义,一种崇高的生活目标更负责任呢?
网络译本弱化了原文的疑问句式和比较级,按照汉语的习惯表达,首先交代了背景信息,然后表达主要意思,使读者能很快地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夏杪的译本忠实于原文的表达,保留了原文的句式和比较级,符合儿童的语言特征。
例3:Heaven is not a place, and it is not a time. Heaven is being perfect.
网络译本:天堂不是空间,也不是时间。天堂就是尽善尽美。
夏杪译本:天堂不是一个地点,也不是一段时间。天堂是完美的状态。
网络译本把“place”译成了“空间”,和“时间”形成押韵,天堂是一个人们幻想出来的地方或者美好的世界,“天堂就是尽善尽美”,给读者感觉像是句子还没有说完整。夏杪的译本把不定冠词“a”都翻译出来了“一个”“一段”,并且把“天堂”比作是“完美的状态”,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
四、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海鸥乔纳森》的两个译本体现了翻译目的对于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的影響。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两个译本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网络译本的翻译目的是传达源语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重在译文的文化传播功能,所以译文语言比较朴实,多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而夏杪译本的翻译目的是传达阅读的愉悦感,一方面为了使译本通顺、流畅、易于为读者接受,另一方面保留了英语的结构,多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两个译本风格迥异,但各得其所。笔者认为《海鸥乔纳森》作为儿童文学作品,夏杪的译本更加的符合儿童文学的翻译标准,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而翻译,准确再现了童趣,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子典.《新编儿童文学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沉香.功能目的理论与应用翻译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张东东、姜力维.功能翻译理论与应用笔译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5.
[4]卞建华.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