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运用非常强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在语文的各个分支的学习,包括听、说、读、写等部分。其中阅读所占的份量和比例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下,初中语文的阅读理解部分是拉开学生之间分数成绩的关键。初中语文是小学语文知识学习基础上的延伸,同时也是高中语文的基础,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2-0237-01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要珍惜这无忧无虑、精力充沛的宝贵时光。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多读点书,多继承点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增长起来的阅读能力,将为一生中不断地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要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
博览就是观大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为精读创造条件。观大略的方法是:看目录,从目录中发现有用的内容,再翻阅有关部分,到书店选书就是用这种办法;看内容提示,看书的开头几段和结尾几段,以掌握书的大概内容;也可以用快速阅读法,就是用较快速度读一遍,了解大致的内容。在博览的基础上,在同类的书中选出一本最好的进行精读。精读之后再阅读同类的其他书籍。精读时,要“细嚼慢咽”,要多动脑筋,要反反复复地读,还要认真做读书笔记。
二、要记好阅读笔记
马克思在笔记的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每本笔记都编有页码,为了日后查阅方便,很多笔记都做了目录和内容提要。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张。如果在中学时代,就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和整理资料,那么,天长日久,不仅可以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会一套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这必将给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自学带来极大的好处。
三、创建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初中生的特点上是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中,很多学生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还有些学生则会一直低着头不敢回答问题。学生之间这样的差异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课堂气氛决定的。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中不敢回答问题,担心自己语言上不能表达清楚,担心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会忘记要说什么。针对这样的情况,语文老师可以从最基础的步骤抓起。首先,老师在上阅读课的时候,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在刚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与学生交流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说说在上学途中所见所想,打开学生思维,建立起共同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愿意开口说话。另外,在语文阅读中,为了更好地锻炼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表达,又避免少数民族学生出现紧张忘词的现象,老师可以让少数学生朗读一下文章,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完的感想之类的简单问题,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建立自信,从而再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阅读技巧和内容理解。
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近年来很多教学中受到了很大的好评。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将学生分成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比如说,在《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阅读讲解中,老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A小组负责查阅本篇课文的生字词,B小组学生负责课文背景的查阅和学习,C小组负责课文内容的概述与理解分析等,这样子的安排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阅读课的学习中去。在很多学校阅读课的开设中,很多学生总是把阅读课当成睡觉的课堂,无疑于是因为学生太少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思想容易开小差。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讲解中去。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进步,参考借鉴彼此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多地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团队精神。
五、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
要学好阅读,不能仅仅靠课堂上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更应该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的读物,培养起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多補充一些课外读物,增加对语言文化以及阅读的理解。
(一)把握阅读方向,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当前,不少中小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滥读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可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
(二)运用情感激励策略,在课堂上推荐课外读物。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向学生介绍《课程标准》建议的读物。老师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的倡导者、支持者、引导者。老师应当好参谋,像朋友一样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的苦乐。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强化他们对阅读的肯定意识,从而使阅读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蔡少军.初中语文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谢象贤.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2-0237-01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要珍惜这无忧无虑、精力充沛的宝贵时光。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多读点书,多继承点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增长起来的阅读能力,将为一生中不断地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要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
博览就是观大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为精读创造条件。观大略的方法是:看目录,从目录中发现有用的内容,再翻阅有关部分,到书店选书就是用这种办法;看内容提示,看书的开头几段和结尾几段,以掌握书的大概内容;也可以用快速阅读法,就是用较快速度读一遍,了解大致的内容。在博览的基础上,在同类的书中选出一本最好的进行精读。精读之后再阅读同类的其他书籍。精读时,要“细嚼慢咽”,要多动脑筋,要反反复复地读,还要认真做读书笔记。
二、要记好阅读笔记
马克思在笔记的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每本笔记都编有页码,为了日后查阅方便,很多笔记都做了目录和内容提要。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张。如果在中学时代,就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和整理资料,那么,天长日久,不仅可以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会一套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这必将给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自学带来极大的好处。
三、创建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初中生的特点上是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中,很多学生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还有些学生则会一直低着头不敢回答问题。学生之间这样的差异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课堂气氛决定的。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中不敢回答问题,担心自己语言上不能表达清楚,担心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会忘记要说什么。针对这样的情况,语文老师可以从最基础的步骤抓起。首先,老师在上阅读课的时候,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在刚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与学生交流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说说在上学途中所见所想,打开学生思维,建立起共同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愿意开口说话。另外,在语文阅读中,为了更好地锻炼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表达,又避免少数民族学生出现紧张忘词的现象,老师可以让少数学生朗读一下文章,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完的感想之类的简单问题,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建立自信,从而再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阅读技巧和内容理解。
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近年来很多教学中受到了很大的好评。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将学生分成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比如说,在《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阅读讲解中,老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A小组负责查阅本篇课文的生字词,B小组学生负责课文背景的查阅和学习,C小组负责课文内容的概述与理解分析等,这样子的安排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阅读课的学习中去。在很多学校阅读课的开设中,很多学生总是把阅读课当成睡觉的课堂,无疑于是因为学生太少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思想容易开小差。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讲解中去。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进步,参考借鉴彼此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多地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团队精神。
五、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
要学好阅读,不能仅仅靠课堂上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更应该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的读物,培养起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多補充一些课外读物,增加对语言文化以及阅读的理解。
(一)把握阅读方向,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当前,不少中小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滥读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可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
(二)运用情感激励策略,在课堂上推荐课外读物。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向学生介绍《课程标准》建议的读物。老师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的倡导者、支持者、引导者。老师应当好参谋,像朋友一样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的苦乐。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强化他们对阅读的肯定意识,从而使阅读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蔡少军.初中语文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谢象贤.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