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玉米醇溶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原料,采用反应溶液法制备复合微粒.通过稳定性检测和红外光谱分析,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复合微粒形成及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制备方法(F1~ F5)对复合微粒的pH、离子强度和热处理稳定性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F1得到的复合微粒pH和热处理的稳定性相对较好,在pH 3~8的范围内,F1的透光度在45 ~49范围内变动,变化不显著;在45~ 100℃的热处理范围内,F1的透光度在43~ 45范围内变化,变化也不显著.本研究通过对样品透光度的检测间接考察了微粒的粒度大小,结果显示
【机 构】
:
通化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通化134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玉米醇溶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原料,采用反应溶液法制备复合微粒.通过稳定性检测和红外光谱分析,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复合微粒形成及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制备方法(F1~ F5)对复合微粒的pH、离子强度和热处理稳定性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F1得到的复合微粒pH和热处理的稳定性相对较好,在pH 3~8的范围内,F1的透光度在45 ~49范围内变动,变化不显著;在45~ 100℃的热处理范围内,F1的透光度在43~ 45范围内变化,变化也不显著.本研究通过对样品透光度的检测间接考察了微粒的粒度大小,结果显示,不同制备方法所得复合微粒的粒度大小为F3 <F1 <F4<F2<F5.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在1000~1500 cm-1和2000~ 4000 cm-1范围内,F5的红外光谱与其它方法的红外光谱明显不同,这说明分阶段制备法(F5)与其它制备方法在微粒的形成机制上有本质区别.
其他文献
南涧县肉牛改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杂交改良的西门塔尔牛在南涧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西门塔尔牛生长速度快,体形较大,产奶量相对比本地黄牛高.肉牛养殖中,由于产后奶结处理不当、不及时导致乳房炎,最后造成母子皆亡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广大养殖户造成较大损失.笔者根据母牛产后的发病情况,采用治疗与管理并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母牛产后奶结症一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相关情况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及同行参考.
分析了镇雄县动物防疫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泸水市由于山高坡陡,相对平坦的地块较少,建盖房屋难度大,导致农村人畜混居较为突出.经过整治,人畜混居的16345户全部实现了人畜分离,但还存在人畜分离不彻底、粪污收集池建设不规范、无粪便存储棚、不利于人居环境提升等问题.提出加强引导,全面进行人畜分离的圈舍建设;按照生物安全的标准进行圈舍选址;建立养殖小区,不同畜种独立圈养,避免疾病相互传染等改进措施.
从宜良县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监管等方面阐述了宜良县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及监管方面存在的困难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加强宜良县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详细介绍了肉鸡养殖中常用的消毒方式、方法、程序等,为肉鸡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针对采后榴莲果肉短期内品质迅速下降的问题,本研究以\'金枕头\'榴莲果肉为试验材料,探究了热烫(45℃、5 min,55℃、5 min)结合H2O2浸泡处理(7.5%、10 min)对采后榴莲果肉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热烫结合H2O2处理可显著延缓榴莲果肉亮度(L*值)的下降速率,在贮藏时间为15 d时,L*值依然保持在77.76~78.04.热烫结合H2O2处理能显著抑制贮藏期间(0~15 d)榴莲果肉的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物酶以及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综合来看,处理条件为55℃热烫5 mi
云南省把肉牛产业发展列为八大重点农业产业之一,保山市把肉牛产业列为重要发展产业之一.肉牛生产发展转型升级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现分析隆阳区肉牛产业现状,提出推进肉牛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超高压处理是一种非热加工技术,对食品加工与贮藏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超高压技术对西瓜汁风味物质相关酶活的影响,确定在贮藏过程中保持西瓜汁香气品质的最佳参数.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超高压处理后的西瓜汁在4℃下贮藏10d,脂氧合酶(LOX)、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醇酰基转移酶(AAT)活性的变化.将西瓜汁在400 MPa超高压下处理20 min后,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10d内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 表明,超高压对这三种酶均会产生一定的钝化效果,在1~2d酶活性基本达到最大值,2d后,酶活性随贮藏
果胶是一种结构复杂且功能丰富的多糖,果胶改性改善了天然果胶的性质并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天然果胶的改性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酶法和复合法等,不同的改性方法可制备出性质不同的果胶.本文综述了改性果胶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改性果胶的结构特性、改性方法及其功能特性.同时,对改性果胶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果胶的合理高效处理及拓展应用范围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采用传统SO2熏蒸、1-MCP和纳他霉素复配涂膜三种保鲜方式处理鲜食葡萄\'藤稔\'(Vitis×cv.\'Fujiminori\'),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对不同冷藏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和对比,明确不同保鲜技术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得出,基于GC-IMS共检测到4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酯类、醇类、萜烯类、醛类、酮类、酸类和吡嗪类.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含量变化相对稳定的物质包括丙酮、乙酸丁酯、正己醇、丁酸丙酯、月桂烯、罗勒烯和乙醇等;含量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