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如梦一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近春,我脑子会冒出一个念头,内心被这个念头诱惑得高瞻远瞩,双腿奔忙如风火轮。静夜想,我想我可能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年华从此不虚度。但每次———已经好几次———我的念头被强大的春天所击溃,我和我的计划像遗落在大地上的野草一般零落不足惜。
  我的念头是寻找春天从哪里开始。这不是一个伟大的计划吗?当然是,但是春天到底从哪里开始的呢?
  众人所说的春意,对我住的地方而言,到了三月中旬还没动静。大地萧索,上面覆盖着去年秋天戗伏的衰草,河流也没解冻。但此为表相,是匆匆一瞥的印象,是你被你的眼睛骗了。蹲下看,蒲河的冰已经酥化起层,冰由岩石的白化为鸡蛋壳的白。它们白而不平,塌陷处泛黑,浸出一层水。底层的河水与表面的冰相沟通。这是春天的开始吗?好像不是,这可算春天来临之前河流的铺垫,距人们所说桃红柳绿相距甚远。或者说,这是冬天的结束?说当然是可以这么说,然而冬天结束了吗?树的皮还像鳄鱼皮一样灰白干躁,泥土好像还没活过来。我读一本道家谈风水的书,书上说阳春地下有气运行。大地无端鼓起一个包,正是地气汇聚所致。此时看,还看不出哪个地方鼓起土包。
  有一件事我们要厘清:冬季的结束与春天到来会分明吗?这事说不好,谁也不敢定。冬天有多少種迹象代表冬?春天有多少种迹象代表春?我们作为渺小的人类真的说不清,政府也说不清。你说冬天有白雪,然而春天有春雪。大自然或曰天道,是不会把季节安排得像小学一年级、二年级那么清楚。
  大地寂寥,现在是三月下旬,四周依旧静悄悄。田野没有绿衣、野花和蝴蝶。大地仿佛入定了,没谁能改变它。谁能让这么大一片土地披上新装,谁能让小鸟翻飞缭绕,谁能让小虫在泥土上攀爬,谁能让毫无色彩的大地上开遍野花。渺小的人类不能,政府也不能。所能者只有春天。在这个时刻瞭望春天———假如他从未经历春天的话———会觉得春天可能不来了,一点消息都没有。我回想往年的春天每每像不来了,却每每轰然而至。它之到来如卸车,卸下无数的青草,更多的绿叶,一部分的鲜花,更少的小鸟、甲虫和云母片一般天上的轻云。那是哪一天的事,我确实记不得了。这只是某一天的事,是去年春天的事,是往事。
  作为一个悭吝的人,我不情愿让春天就这样冲过来了事,不如捕捉一些线索,看它怎样动作。我住在沈阳北三环外的远郊。此处无所有,聊备大野荒。政府把这里几十平方公里的耕地买下卖给开发商,由于楼市低迷,后者不敢再盖楼,四处荒芜。政府在此造好道路,路两厢栽上桃树、杏树、樱花树等应有尽有一切树,春天一并开放。花树与撂荒的土地构成史前时期的粗砺地貌,使我不负责任地感到十分美好。我在荒地上奔走,虽不种地但比种地的农民还忙,我要找眼前那管一点点绿的痕迹,没有。坐下来歇息时,却见柳条软了,柳枝在褐色外面敷盖一层微黄。我跳起来去看那黄的柳枝,此色如韩愈所说“近却无”矣。手在地上抓两把土,土松软,并有潮湿的凉意。
  春天在某一个地方藏着呢。它藏在哪儿呢?地虽大,但装不下春天。天上空空如也,也藏不了一个春。我如果没误判,春藏在风里,它穿着隐身衣在风里摸一下土,摸一下河水,摸一摸即将罗列蓓蕾的桃树枝———以此类推———摸一摸理应在春天里苏醒的所有生物含蚂蚁。这就像解除了缚束万物的定身法,万物恍然大悟,穿上花红柳绿的衣衫闯入春天。
  三月末,我赴长春逗留两日,办完事装模作样在净月潭环潭跑步18公里,要不当天就回来了。回来一看,糟了!荒地的低洼冒出了青草,大地悄悄流淌着青草的溪流。它们趁我不备,搞了一场偷袭。我走过去,蹲下,连哭的心都有了。这才两天的事,你们却这样了。我本想让青草在我眼皮底下冒出来,接受我的巡礼与赞美,我却去了长春。知道这个,我去什么长春呢?青草———我本想对它们说我待你不薄,细想也没对人家怎样就不说了。大地之大部分仍被白金色的枯草所占领,但每一块枯草下面都藏着青草的绿芽,它们是今年的春草,无所畏惧地来到了世上。
  我知道春天并非因我而来,却想知道春的来路,然而这像探寻时间的起点一样困难。相对论说明:时间的快慢取决于物体穿过空间的运动的快慢以及它们靠近通过引力牵引它们的大质量物体的程度。量子力学显示:在最微观尺度下,事物的实质和存在变得很奇怪,比如两个粒子可以以某种方式纠缠起来,且不管两者距离有多远。我尽可能通俗地引用物理学论述,但足以说明所谓“时间”是一个含糊的表达,它没有开始,同样没有开始的还有春天。
  归来两日,大地每日暴露一些春的行跡。桃花迟迟疑疑开了,半白半红。而没开的蓓蕾包着深红的围脖。连翘是春天的抢跑者,举着明黄的花瓣,堂皇招摇。若醒的早,会听到鸟儿在曦光里畅谈古今(天亮时间5:30分左右)。此乃春之声,冬日窗外无鸟语,因为无鸟。跑步时,我发现了一只钮扣大的蝴蝶,紫色套金边(暗含柬埔寨首都之名)。它像不会飞,它却一直飞,离地20公分许。我跑步掐表,本不愿停下,却面对这只2017年第一只蝴蝶发了一阵呆,它是蝴蝶还是春?春云呢,它是那么薄。夏日里成垛的云,春天可以扯平覆盖整个天空,如蚕丝一般空灵。云彩们还在搞计划经济,该多的时候多,该少的时候少,无库存。这样说来,春天到了或基本上到了。但春日并不以“日”为单位,春不分昼夜。站在阳台看,草与木早上与下午已有不同。刚刚看,窗外五角枫的枝条已现青色,上午还不是这样。春天之不可揣摩如上面说的,其变不舍昼夜。夜里什么草变青,什么花打苞,什么树萌芽完全处在隐蔽战线,即便我头顶一个矿灯寻查也难知详尽。春天太大了,吾等不知它的边际在哪儿,也不知它在怎么搞,探春不外妄想,知春更是徒劳。
  今日,我骑自行车沿蒲河大道往东走,没出两公里,见前方路边站满了灼灼的桃花,延伸无尽。这阵式把我吓得不敢再走。我只不过寻找枝头草尖上面小小的春意,而春天声势浩大地把我堵在了路口。春天还用找吗?这么浩荡的春天如洪水袭来,让我如一个逃犯面对着漫山遍野桃花的警察不敢移步。我不走了,我从前方桃树模糊的绯红里想像它们一朵一朵的桃花,爬满每一棵树与每一根枝条。它们置身一场名叫“花”的瘟疫里无可拯救。再看身边的杨树,它们虽不开花,但结满了暗红的树狗子,树冠因此庞大深沉。再看大地,仿佛依旧萧索,青草还没铺满大地。我仍然不知春天到还是没到,桃花占领了路旁,大地却未返青。春天貌似杂乱无章,实则严密有序地往外冒。春天蔑视寻找它的人,故以声东击西之战术把他搞乱套。用眼睛发现的春天似可见又不可见,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人是搞不赢的。我颓然坐在杨树下,听树上鸟鸣,一声声恰恰分明,而风温柔地拂到脸上,像为我做个石膏模子离去。我知道在我睁开眼睛之后,春色又进驻了几分,我又有新的发现,这一切如同一个梦。
  选自“新浪博客”
其他文献
扇子,在生活中有其角色定位。像林黛玉、蕓娘这样的安静女子,手执一把半遮面的小巧纨扇,《西厢记》中活泼的红娘,是一柄绢质团扇。只有猪八戒,大大咧咧,扛一把呼呼生风的芭蕉扇。我认识的一个老板,这几年做生意发了,腆着肚子,坐在红木椅上,拿一把纸折扇。老板的扇子上,是一个楼盘广告,印着密密麻麻的煽情鼓惑文字,让用扇子的人,借来一缕风,享受片刻清凉,却陷入意乱情迷。写小说的黄四,用的也是一把折扇。黄四的这把
我第一篇投稿成功的稿子是小說,当时还在上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我所经历的青年时代跟现在的这个时代完全不是一个时代,极其不同。那时候的中文系聚集了一大批心里有文学梦的,或者甚至说得大一点,有“文学救国”思想的青年。他们觉得文学可以改变社会,可以为时代发出最强的呼吁、口号。他们有这样的理念,所以那时候大学的中文系云集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就是放在今天完全可以考别的热门科系,比如什么经济系、法律系的那些
我是上了大学之后才见到小提琴的。艺术系的“艺术家”们在楼房之间的草地里练琴,“葫芦瓢”里的声音好像躲得很深,被一下一下拉出来后,就非常灿烂。我刚从乡下来,没听过这么新鲜的声音。阳光和空气如从中过滤了一般,让早晨更加清新了。“艺术家”们偏着头,下巴和肩膀夹住琴托,势头有点左倾,手往上一托,就稳住了境界。好比神仙吹了口气,绕一绕,就成青山白云。真是美极了!特别是如虎皮样的琴背,道道斑纹简直是从音符里跳
不读书死不了人。不读书,你照样可以刷微博、微信、公众号。你被早安帖、晚安帖闪闪发光的句子惊艳到,你被公众号文章一套一套的说辞打动。你转发、点赞、收藏,然而你收藏的只是小编们从经典书籍的瀚海中舀出来的点滴。那些让你感到惊艳的句子和说辞,在经典书籍里密集地排列着,还有成千上万躺在图书馆里、书店里,然而你不知道,你永远无法亲手打捞那些好东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自认不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花费半生
中小学教学现场一直有一个说法(我忍住不用“迷思”二字):不考作文就没办法教写作文。坦白说:我不相信这一点。因为这个说法无法解释孩子在联考时代到会考时代从来不考玩耍,可是一样爱玩耍;不考滑手机,可是一样爱滑手机。考作文之“理据”看起来是消极性的———也就是说:当教学手段无法激发学习兴趣的时候,就干脆不去激发兴趣,而是激发学习者“不学习就要倒大楣”的恐惧。目前会考学科之外以作文六级分为录取门槛就是这种
词汇是人们赖以沟通思想、进行交流的基本语言单位,有一类历史文化信息密缩而成的词汇特别有意思,比如“推敲”,从在特定场合发生的差别其实不太大的push和knock这两个具体动作,演变为使用相当高频、语意全然不同、二字不能拆分的weigh或deliberate这一意义,这一演变过程不知何时开始,又是如何发生的,只是觉得精妙极了。另一让人击节称赏的词汇是“影响”。这个词的年龄比“推敲”还要老得多,在先秦
法国有一位很著名的风景画家叫柯罗,他晚年时说:“我每天早上醒来时向上帝祈祷,让我像小孩一样天真地看世界。因为我的岁数越大越明白这句话———孩子们都是我的老师,没有学画这件事情,甚至没有画画这件事情,要紧的是大家都有眼睛。”现在春天来了,我上午在我居住的公寓旁边走走,尽管北京这么难看的一座城市,这么糟糕的天气,可是每朵花儿都好看,每一棵树都好看。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可能只有5岁。不要太把孩子当一个孩子
我不会喝酒,但嗜茶。嗜到何种程度?这么说吧,除了服药,不喝水,只喝茶。这一喜好,是从我当兵以后开始的。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我参军去上海。上海确实繁华似锦,但它的自来水卻令人不敢恭维。有一句颠倒话叫“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正过来说反过来说意思一样。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上海的用水,大部分取自黄浦江。经过水厂处理,加进很多漂白粉,再送到千家万户中去。这种水,真难喝。刚开始,有人渴得口干舌燥,也不愿去喝
一个陌生男人的来信,促成了我2007年4月的一次韩国安东之旅。前后三天,我至今还恍若梦中。那感觉恰如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不留痕迹,但我已飞过。事情得追溯到当年二月的一天,我的电子邮箱出现了一位自称来自韩国的“小许”的来信,说邀我参加一个电影项目的合作。他是中国人,在韩国安东大学读研。至于他们是怎么找到我的,“小许”让我就别细问了。我说好吧,请你们来上海面谈。他回信说,还是你来韩国,反正来回机票以及
也许人们会觉得我out了,现在还在家听收音机?!但它是我心爱的“伴侣”,陪伴我几十年,它营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小世界。卡伦·卡彭特有一首歌《昔日重来》开头唱到“当我小时候,听着收音机,等待着我心爱的歌曲”。真的,我也是这样。在没有电视机的时代,听收音机就是我的最爱。每每放学回家,首先就是抱起收音机,听歌曲、电影录音剪辑、广播剧。儿童时,我从收音机里听来的《红星闪闪放光彩》《让我们荡起双桨》《阿瓦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