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幼儿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举手现象的调查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peters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手,作为连接幼儿与教师的桥梁之一,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班幼儿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举手,说明幼儿想要与教师交流,我们要重视大班幼儿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的举手现象,根据这一现象的分析结果来改进教师教学,能鼓励引导幼儿举手,使之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在进行集体教育活动时,除了注重对幼儿情感的培养之外,还希望幼儿能够认真听讲,并能够积极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因为幼儿正确回答出问题,不仅表明幼儿吸纳了知识,也体现出教师的讲授是可以被幼儿接受的,对教师来说是一种鼓励。于是,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提问后,会很在意是否幼儿举手回答问题。这样,“举手”就可能不知不觉地成为了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标准之一。不仅如此,因为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秩序很难控制,特别是幼儿回答问题时活动秩序特别容易受到破坏。所以,幼儿回答问题要先举手就成为教师控制活动秩序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会运用这一手段维持着活动有序进行下去,不允许偶发的事件影响其既定的教学进程,要求幼儿举手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着教师的权威性与控制力。
  二、研究的目的與意义
  巴西学者弗莱雷曾经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举手作为教师与幼儿之间交流的桥梁之一,是教师了解幼儿听课状态的途径之一,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研究的。
  我们对大班幼儿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举手现象的研究,将可以提供给教师一些资料,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听课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师控制活动秩序,维护活动有序进行;有利于帮助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完善幼儿个性发展。
  三、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举手现象的分析
  (一)幼儿举手的数量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关
  幼儿举手的行为发生在教师提问后,教师的提问对幼儿是否举手产生直接的作用。在不同教师带班的情况下,幼儿举手的数量不同,甚至是在同一个大班里,不同的教师带班时幼儿举手的数量也不同。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主动举手的数量是远远多于被动举手的数量的,这说明幼儿是愿意主动举手回答老师问题的。
  那么,为什么幼儿举手的数量会在不同教师带班的情况下存在差别?根据观察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后,以下因素可能会对幼儿举手的数量产生影响。
  1.教师提问的方式、数量
  教师在活动中结合现实进行引导,把幼儿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引导出来后,再进行提问;在幼儿没有举手就回答时引导幼儿举手进行回答;又根据幼儿的热情增加了追问的次数,幼儿举手的次数和人数也会随着活动的进程增加。反之,则幼儿举手的数量自然而然就少了。
  2.教师对待幼儿举手行为的方式
  一般来说,教师会希望自己组织的活动气氛热闹,而秩序井然。而要维持活动的秩序,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常规进行强化。在日常的集体活动中,要及时的肯定幼儿的好的行为,引导幼儿树立常规思想。
  在幼儿举手后连续被忽略,幼儿便不再举手,而是开始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教师有时候可能会忽视一些举手的幼儿,那么,教师就要及时的安抚他们的情绪,鼓励幼儿要继续举手,给其他不举手的幼儿树立榜样。只有这样,幼儿在教师提问后举手的数量才可能会增加,而不是一次比一次少,到最后,可能就是一起的喊叫了。
  总的来说,教师提问的质量高,追问的次数足够,并且能够及时的引导幼儿举手回答问题的话,幼儿举手的数量就有可能会一次比一次增加。每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都不一样,造成幼儿举手的数量也会跟着不同。
  (二)幼儿举手的动机较明确
  通过对幼儿的举手目的的访谈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幼儿对自己举手的目的是为了展示自我或者得到某些情感关注,都是幼儿从自身的需求来考虑的。不管幼儿是为了要回答问题而举手,或者是想要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举手,还是为了学好知识而举手,都是因为幼儿有这种需要:是为了展示自我、追求与别人建立情感联系。
  因为幼儿心理的发展程度的不同,幼儿所处的需要层次也不同。那么,他们的动机来源也就会不同。这也就是幼儿出现不同举手目的的原因。
  (三)幼儿的自控能力不强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大班幼儿知道上课回答问题之前要举手。但是,在笔者观察到有时候,幼儿回答问题都是直接大吼大叫,而不是先举手再回答。这就说明大班的幼儿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他们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性格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但是易冲动,坚持性差。所以,在他们投入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后,在兴奋的状态下直接回答问题。
  四、幼儿举手现象的研究结果与建议
  (一)结果
  第一,大班幼儿举手的数量会受到教师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教师组织的集体教育活动会使幼儿的举手的数量产生差别。
  第二,大班幼儿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举手的目的明确,多数幼儿明白自己举手的目的。
  第三,大班幼儿有一定规则意识,但是不能完全贯彻于行为。
  (二)建议
  第一,教师要认真对待幼儿的举手行为,积极引导鼓励幼儿举手回答问题。
  一是教师要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先鼓励幼儿回答问题,再要求幼儿举手回答问题。
  二是教师要给举手幼儿均等的回答机会,引导幼儿持续举手回答问题。
  三是教师要在日常的集体教育活动中及时表扬举手回答问题的幼儿,给其他没有举手的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
  第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以幼儿举手数量为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鼓励幼儿自发举手回答问题。同时,要培养幼儿形成学会“等待“的习惯,比如自己举手了但是没有被点名回答,要学会等待并倾听他人的回答。
  第三,教师要及时根据幼儿举手的数量反思自己的教学,及时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增加幼儿举手的数量。
  第四,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已经有所发展,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强化,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并及时贯彻到行动中,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其他文献
“善问”是建立在“敢问”的基础之上的,在“敢问”篇中对学生予以方法指导之后,学生提问已经开始由“敢问”向“善问”进发了。鉴于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而且能够提出足够多的问题了,教学该如何开展,该如何解决所提问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解决每一个问题,况且有的问题本没什么研究价值,怎么办?得指导学生学会聚焦有研究价值问题,才能逐步达到“善问”的水平。我试图从聚焦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和探究有研究价值问题的特征两个方面来
期刊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出现调皮捣蛋的学生很难管,叫我们的老师束手无策,这些孩子们经常在课堂上捣乱,扰乱课堂秩序,不听讲,上课时东张西望不记笔记、窃窃私语、楼道里疯跑打闹、打架、骂人、不交作业、上课睡觉、不带学习用具,种种不听话的调皮学生,影响了课堂教学,教师只能一味的怒斥。  在这方面我就深有感触,今天我就如何引导调皮孩子,写出我的感想与心得。  一“调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1)淘气、
期刊
数学是一种精确而又简练的语言。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能准确地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还需用幼儿容易懂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这才有利于最终让幼儿掌握这门特殊的语言。在教学中,语言是师幼之间有效沟通的工具,也是数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条件之一,其中教师的语言习惯直接影响幼儿的语言习惯,进而也影响着幼儿对数学概念以及概念之间关系的掌握。那么,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呢?重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是
期刊
一个人在独处时,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高中生正处于由少年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逐步形成和发展,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他们的终生来说,有着定向和奠基的意义。在班主任工作中,培养学生树立“慎独”的思想观念,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奠基石。然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一些学生人前一种形象,人后却是另一种作风,如在学校表现的特别积极,勤劳,
期刊
踏进我们的幼儿园,会让人不由感受到身边到处弥漫着许许多多“小小的爱”,这其中也凝聚了我们幼儿园老师,对幼儿点滴滴爱的教育。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构建和谐社会的呼已在全国人民心中唱响之时,感恩教育又一次被世人所重视。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在家长温暖的怀抱里,受到几辈人的特别关爱。如今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多半是知识学习、脑潜能开发,而孩子的感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呢?  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学生才
期刊
著名外语教授许国璋同志在为北京市自学青年颁发毕业证书的会上讲了一段话:“古往今来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不都是靠自己学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自己的学习和创造才是前进的一种动力。”  传统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主体,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教书,不教学,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填鸭”,最终导致学生心生
期刊
时代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特征之一。现在使用的思想品德课本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力求体现时代性,但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课文中的一些内容与图片总是跟不上已经变化发展了的形势。而时事政治教育具有最突出的时代性特点,正好可以弥补课本的缺陷。把时事政治教育与课本内容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是初中思品政治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重大改革。2004年教育部专文发出《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之后,每年的教育部工作要点中都可以找到“减负”的字眼。可是“减负”后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教授和他的课题组进行了此方面调查,发现问题之一就是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质量差问题。  为此本人对所教六年级班进行调查,发
期刊
课本、教案、三尺讲台,对教师教学的精致概括,而如何在这个“舞台”上尽情舒展,我觉得需要有对教材的深入研析——备课。然而当下的教育教学过程是老师们在有限的课时内,“匆匆”完成课本上的内容,讲授的知识只局限于以往的经验,固定的程式,缺少了创新的思维和开拓的视野。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对教师备课的检查往往是十分必要的环节,也是体现教与学情况的重要内容。就教师备课现状,我认为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