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出特色,科学确定发展思路
兰州商学院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甘肃省财经学院,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用现名,是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惟一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等财经类院校。
学校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1998年7月,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6月、2002年9月、2004年7月,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先后将甘肃省职工财经学院、甘肃冶金工业学校、甘肃省计划学校并入学院。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快速发展,对经济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有强烈的需求。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甘肃及西北地区培养财经类人才的兰州商学院,面临着在保持和突出自身学科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如何创新发展的重大课题。
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质量特色立校,科技创新兴校,人才管理强校”的办学理念,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推进两大工程、打好三个硬仗、开展两项活动、做好一个争创”的总体工作思路。
人才强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兰州商学院坚持以知识创新、理论创新的理念,以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根本,着眼于新时期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致力于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建立起有利于教师资源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迅速成长的长效机制,为实现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
稳定现有师资队伍学校在人才稳定工作中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对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学骨干,在管理上淡化行政行为,强化学术引导和管理,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团结的学术氛围,尽可能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政策等方面给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切实体现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在津贴待遇上继续给予较大幅度地倾斜。对广大青年教师,加强培养、提高其能力素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透明的业绩考评制度和利于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人才选拔机制,支持和鼓励他们多学习、勤思考,早日成才,同时建立人事管理工作中的柔性流动机制。
注重内部培养和提高一是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按照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教师队伍的要求,全力实现教师的高学历化。积极鼓励教师尤其是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研究生学历,学校给予报销学费、学习期间发放补助等优惠政策。二是积极选派和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各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参加培训、进修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学习,鼓励青年教师更多地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尽可能多地举办一些以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执教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专业培训等。三是注重发挥“高、精、尖”人才和“名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学校制定相应措施,鼓励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名师”和中青年学科骨干在完成本职岗位工作的同时,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积极发挥对广大青年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真正发挥教师梯队的作用和功能。
积极引进人才学校认真研究并遵循人才资源开发的规律,主动顺应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要求,建立健全适应学校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工作的经费投入,对“双高”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来校工作,在住房安排、教学科研条件、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全力做好各类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处理好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的关系,切实将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急需的骨干人才引入学校工作。三是在学校教学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政策,为引进人才尽可能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人力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流动站的作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开放、动态的人才流动机制,使政府、大型企业、研究部门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充实到兰州商学院的教师队伍之中。鼓励校内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各种途径取得各类相应的从业证书,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大实践教育,培养合格有用人才
为确保学校确立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兰州商学院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实践教育环节,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校在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财经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即树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的育人观和质量观,明确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在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对育人的重要性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践两大教学体系的有机联系,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地位加以重视;实践教学建设以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龙头,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具有验证、综合、探索和创新四大功能;处理好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的关系,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强化课程实验与设计,加强了实验课程考核,结合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和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兰州商学院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紧扣大学生专业学习,积极举办了以“挑战杯”系列活动为重点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计算机技能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网页设计大赛等重要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专题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兰州商学院的这些活动对锻炼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效甚为显著。学校在甘肃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了优胜杯,获得了1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
学校积极响应团中央提出的以“饯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以“陶冶思想、完善品格、提高素质、增强能力”为目标,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组建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甘肃省农村、乡镇和街道社区,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实践、农业科技文化卫生知识宣传、农村市场经济状况调研、黄河上游植被保护考察调研、“我的家乡在长征路上”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完善了品质,提升了素质,也激发了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创业激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兰州商学院连续11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艰苦创业铸辉煌,与时俱进写华章。在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博修商道”的校训,坚持“质量特色立校、科技创新兴校、人才管理强校”的办学理念,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为建设甘肃、建设西北做出贡献,为丝绸古道重添异彩,为西北开发再谱新曲。兰商人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朝着把兰州商学院建设成为在西北地区有重要地位、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型财经大学的目标奋勇迈进!
兰州商学院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甘肃省财经学院,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用现名,是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惟一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等财经类院校。
学校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1998年7月,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6月、2002年9月、2004年7月,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先后将甘肃省职工财经学院、甘肃冶金工业学校、甘肃省计划学校并入学院。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快速发展,对经济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有强烈的需求。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甘肃及西北地区培养财经类人才的兰州商学院,面临着在保持和突出自身学科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如何创新发展的重大课题。
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质量特色立校,科技创新兴校,人才管理强校”的办学理念,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推进两大工程、打好三个硬仗、开展两项活动、做好一个争创”的总体工作思路。
人才强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兰州商学院坚持以知识创新、理论创新的理念,以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根本,着眼于新时期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致力于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建立起有利于教师资源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迅速成长的长效机制,为实现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
稳定现有师资队伍学校在人才稳定工作中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对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学骨干,在管理上淡化行政行为,强化学术引导和管理,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团结的学术氛围,尽可能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政策等方面给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切实体现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在津贴待遇上继续给予较大幅度地倾斜。对广大青年教师,加强培养、提高其能力素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透明的业绩考评制度和利于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人才选拔机制,支持和鼓励他们多学习、勤思考,早日成才,同时建立人事管理工作中的柔性流动机制。
注重内部培养和提高一是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按照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教师队伍的要求,全力实现教师的高学历化。积极鼓励教师尤其是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研究生学历,学校给予报销学费、学习期间发放补助等优惠政策。二是积极选派和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各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参加培训、进修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学习,鼓励青年教师更多地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尽可能多地举办一些以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执教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专业培训等。三是注重发挥“高、精、尖”人才和“名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学校制定相应措施,鼓励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名师”和中青年学科骨干在完成本职岗位工作的同时,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积极发挥对广大青年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真正发挥教师梯队的作用和功能。
积极引进人才学校认真研究并遵循人才资源开发的规律,主动顺应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要求,建立健全适应学校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工作的经费投入,对“双高”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来校工作,在住房安排、教学科研条件、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全力做好各类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处理好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的关系,切实将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急需的骨干人才引入学校工作。三是在学校教学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政策,为引进人才尽可能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人力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流动站的作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开放、动态的人才流动机制,使政府、大型企业、研究部门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充实到兰州商学院的教师队伍之中。鼓励校内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各种途径取得各类相应的从业证书,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大实践教育,培养合格有用人才
为确保学校确立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兰州商学院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实践教育环节,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校在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财经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即树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的育人观和质量观,明确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在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对育人的重要性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践两大教学体系的有机联系,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地位加以重视;实践教学建设以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龙头,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具有验证、综合、探索和创新四大功能;处理好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的关系,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强化课程实验与设计,加强了实验课程考核,结合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和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兰州商学院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紧扣大学生专业学习,积极举办了以“挑战杯”系列活动为重点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计算机技能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网页设计大赛等重要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专题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兰州商学院的这些活动对锻炼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效甚为显著。学校在甘肃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了优胜杯,获得了1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
学校积极响应团中央提出的以“饯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以“陶冶思想、完善品格、提高素质、增强能力”为目标,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组建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甘肃省农村、乡镇和街道社区,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实践、农业科技文化卫生知识宣传、农村市场经济状况调研、黄河上游植被保护考察调研、“我的家乡在长征路上”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完善了品质,提升了素质,也激发了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创业激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兰州商学院连续11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艰苦创业铸辉煌,与时俱进写华章。在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博修商道”的校训,坚持“质量特色立校、科技创新兴校、人才管理强校”的办学理念,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为建设甘肃、建设西北做出贡献,为丝绸古道重添异彩,为西北开发再谱新曲。兰商人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朝着把兰州商学院建设成为在西北地区有重要地位、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型财经大学的目标奋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