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讲授信息技术知识缺乏兴趣这一状况,指出要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关键在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等方面的优化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学习兴趣;任务驱动;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效果的好坏来源于一个重要的因素——兴趣。为让学生爱学、乐学信息技术课,从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适时地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特点,不断进行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谈一谈个人几点想法:
一、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让课堂活跃起来
为了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兴趣,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想到了寓教于乐的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加入一些趣味性、游戏性的内容。如在教学给桌面换漂亮桌面背景时,可以选择看谁换的快小游戏,游戏规则是教师制定一副桌面背景,在规定时间内看谁换的最快,小学生的求胜心都很强,有的孩子急于展示给大家他操作的最快,所以不听从口令就完成了操作,虽然不遵守纪律但这也反映出学生乐于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愿意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不再费心监督哪位学生不听讲的问题,学生学起来也就容易了,而且学生也愿意学。这样就把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然后再讲解知识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适当的情景教学
创设情景教学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情景,通过这些情景的设置,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或者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比如在讲解初识键盘一课时,先给学生看一个动画片,内容是一个小朋友不小心在键盘上洒了果汁,将键盘拆下来清洗却组装不上了。需要同学们来帮帮忙,帮忙之前就要先了解键盘的结构,这下学生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怎样才能帮这个忙。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味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体会助人为乐的成就感。
三、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主动学习
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带着一个明确的和规模适当的任务去学习相关知识。任务驱动教学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做到“单刀直入”“急用先学”,便于突破某些线性展开的十分繁琐的教学材料的困扰,能使学生较快地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小学生的信心和兴趣。比如在讲解画图软件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比较好的、美丽的作品,告诉学生学完画图软件后,我们也能创造出这样美丽的作品,这样在给学生一个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变学生“被动的学”为学生“主动的学”。
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比如在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时,课前我给学生留个家庭作业(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里至少有一个学生家里有一台计算机、一个计算器),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原来的学习小组,先简单介绍计算机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课下探索出的使用方法完成一些计算题,教师在各小组间进行辅导,最后根据各小组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总结计算机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学生在准备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和小组的同学自行解决这些问题,课堂上还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出来。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
五、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
对于操作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技能的掌握需要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如果学会了该操作技能,但没有进行重复训练,也许过几天后就会忘记这一操作方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但是,重复训练和保持兴趣是一对很大的矛盾。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这一矛盾,开展重复训练,基础较好的少数同学感到根本不必要,老师还未讲完操作步骤,学生都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但不开展重复训练,则会使多数学生不能很好掌握这些操作技能,使得学生差距变得越来越大。那么这些问题就需要老师更好地引导,先设置较容易的任务,再慢慢地增加难度,这样学生在反复操练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懂得勤于操作,胜利自然属于他。总之,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M].
[2]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关键词:学习兴趣;任务驱动;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效果的好坏来源于一个重要的因素——兴趣。为让学生爱学、乐学信息技术课,从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适时地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特点,不断进行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谈一谈个人几点想法:
一、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让课堂活跃起来
为了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兴趣,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想到了寓教于乐的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加入一些趣味性、游戏性的内容。如在教学给桌面换漂亮桌面背景时,可以选择看谁换的快小游戏,游戏规则是教师制定一副桌面背景,在规定时间内看谁换的最快,小学生的求胜心都很强,有的孩子急于展示给大家他操作的最快,所以不听从口令就完成了操作,虽然不遵守纪律但这也反映出学生乐于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愿意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不再费心监督哪位学生不听讲的问题,学生学起来也就容易了,而且学生也愿意学。这样就把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然后再讲解知识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适当的情景教学
创设情景教学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情景,通过这些情景的设置,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或者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比如在讲解初识键盘一课时,先给学生看一个动画片,内容是一个小朋友不小心在键盘上洒了果汁,将键盘拆下来清洗却组装不上了。需要同学们来帮帮忙,帮忙之前就要先了解键盘的结构,这下学生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怎样才能帮这个忙。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味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体会助人为乐的成就感。
三、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主动学习
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带着一个明确的和规模适当的任务去学习相关知识。任务驱动教学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做到“单刀直入”“急用先学”,便于突破某些线性展开的十分繁琐的教学材料的困扰,能使学生较快地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小学生的信心和兴趣。比如在讲解画图软件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比较好的、美丽的作品,告诉学生学完画图软件后,我们也能创造出这样美丽的作品,这样在给学生一个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变学生“被动的学”为学生“主动的学”。
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比如在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时,课前我给学生留个家庭作业(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里至少有一个学生家里有一台计算机、一个计算器),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原来的学习小组,先简单介绍计算机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课下探索出的使用方法完成一些计算题,教师在各小组间进行辅导,最后根据各小组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总结计算机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学生在准备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和小组的同学自行解决这些问题,课堂上还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出来。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
五、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
对于操作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技能的掌握需要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如果学会了该操作技能,但没有进行重复训练,也许过几天后就会忘记这一操作方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但是,重复训练和保持兴趣是一对很大的矛盾。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这一矛盾,开展重复训练,基础较好的少数同学感到根本不必要,老师还未讲完操作步骤,学生都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但不开展重复训练,则会使多数学生不能很好掌握这些操作技能,使得学生差距变得越来越大。那么这些问题就需要老师更好地引导,先设置较容易的任务,再慢慢地增加难度,这样学生在反复操练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懂得勤于操作,胜利自然属于他。总之,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M].
[2]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