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过平原的路、水乡的路、戈壁的路,虽然各有风采,但最让人感叹、印象深刻的,却唯有故乡的路。我的故乡在湘西,这里的路曾比蜀道难,有时两个人分立两个山头,彼此看得见脸听得见声,但要想见个面,没一两个时辰是不可能的。我求学从湘西来到长沙,似乎见惯了城市里的宽广大道,连郊区也多是平坦的柏油路,但仍然怀念故乡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崎岖险路。那些崖边水畔、田野乡间的大路、小路,一头系着故乡,一头系着我的心。我深知路的重要:没有路就没有出路,没有出路就没有前途。但是,并不是宽敞大道就是好的,乡村阡陌就是不好的。路是自己走的,主要看是否能固守住内心的底线。
我从故乡的路走上未来的路,前方道路多坎坷、诱惑,但故乡的路就如同一座山,屹立在我的心里,指引我前进,给我正确的方向。
故乡的路让人充满敬意。老家所在叫且住岗,张家界城西一山包。张家界原来叫大庸,后来因为旅游业的突飞猛进,改成了更有名的张家界。老家的山包上长满又老又粗的松树,远望是绿茵茵的一片,树底下铺满厚厚的松毛如毯。传说唐朝大将尉迟恭南征到此,登岗勒马,大喝三声“且住”,就此扎营而得名。岗下是汹涌的澧水河,河对岸就是崔巍高耸的天门山;从家里的楼顶望去,正对天门洞,一山的石头一山的树,一山的美景收眼底。每一次仰望天门山,最让人折服的不是那洞的巧夺天工和神奇传说,而是那蜿蜒的盘山路。这路被称之为“通天大道”,全长十多公里,海拔从两百米急剧提升到一千三百米,小时候常听奶奶说“大庸有个天门山,离天三尺三”,随着山体往上这山路是直冲云霄到了天边。这路被称之为“公路奇观”,大道一侧绝壁千仞,空谷幽深,弯弯紧连,层层叠起,环环相连,人称九十九道弯,其中一百八十度的急弯有十五个。读小学时,经常听见山那边传来开路的爆破声。轰隆隆的爆破声中,山路一点点往上延伸。这路整整修了七年,一位修路工的妻子生下孩子后就跟随老公上山修路,等路修好,孩子也要下山上小学了。难怪有人说,看了天门山路,蜀道从此不可以叫难。很难想象到,那些风餐露宿以山為家修路的乡亲们,经历的是怎样一种艰辛。
故乡的路让人深深折服。
长沙与张家界之间有四百多公里距离,不远不近。有次去,因为晕车,我总觉得每次往返的路都是那么不容易。从长沙回家由东往西走高速是一马平川,路两边满目青翠。过了常德就会远远望见山的天际线,这线会越来越高,到了一个叫做热市的地方,天际线上就出现了崇山峻岭,很是霸道地堵在了面前。恰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时的路仿佛是一把利剑,活生生地把那山岭撑开,在常人感觉无路可走的地方劈开了一条坦途。热市设有服务区,司机大都会在这里歇口气,一方面让汽车休息一会儿,更重要的是要换一种开车的心态:前方路基大都建在山脊上,一路开过去仿佛在半空中飞驰,大弯小弯也会一个一个接着来,山是连绵起伏、峰峦耸秀,水是跌宕深渊、波旋浪转,需要全神贯注才行。一路上最为险峻的是九百多米长的狗子滩大桥,这狗子滩很是有名,据说当年侵华日军一个中队准备进攻张家界,来到滩边,面对湍急咆哮的河水、险峻幽森的山峰,数次试图穿越都无功而返。远望大桥,险峻非凡,因为实在是空间不够,来回两个方向的路没有办法建在一个平面上,只好采用了错开的上下结构设计,一边临河而建,一边穿洞而过,真是高速公路建造方面的一个奇迹。
故乡的路让人满怀期许。到长沙来读书,爷爷说我是到了大码头。为什么不说是大地方、大城市而要说大码头呢?原来在爷爷小时候,他到过最远的地方是津市,澧水河进入洞庭湖的地方。津字的本意就是渡口、码头,曾爷爷他们做土货生意,从溇江上游将一船船的桐油麻皮棕叶草烟先运到慈利,然后再进入澧水运到繁华热闹的津市;津市的老板收购后换成大船,出洞庭湖,进长江,下江浙,最远的可到上海。他们那时候只有水路可走,见到的大地方大都是江河边的码头,久而久之,所有的大地方,他们都会叫作大码头。到我爸爸他们这一辈,有了公路和铁路,但是要来长沙依旧是件不大容易的事情。爸爸说坐汽车从张家界到长沙要两天,头天只能开到常德,歇一夜,第二天才能到。坐火车的话,头天下午四点多上车,往南边经吉首、怀化、娄底,绕一个大弯,第二天早上才能到长沙,而且不一定有座位,有时要在过道上坐一通宵。到我这一辈,有了一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味,来往长沙和老家,我可以走高速,单程四小时,一天可以来回;我也可以坐飞机,空中飞行不到半小时;再过三四年,重庆至厦门的高铁开通,从长沙回老家只要一个多小时。多年来,路的变迁已经悄然改变了许多人,跟人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去哪里或是到达什么地方,在路的指引下,迈开脚步的那一刻,仿佛就注定了结局。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世间的路千万条,阳关大道是路,羊肠小道也是路;人生的路万千条,鲜花盛开的是路,荆棘密布的也是路。条条大路不一定都能通罗马,但是,只要有了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决心与意志,那路,一定会越走越多、越走越快捷、越走越舒坦。
(责任编辑 葛星星)
我从故乡的路走上未来的路,前方道路多坎坷、诱惑,但故乡的路就如同一座山,屹立在我的心里,指引我前进,给我正确的方向。
故乡的路让人充满敬意。老家所在叫且住岗,张家界城西一山包。张家界原来叫大庸,后来因为旅游业的突飞猛进,改成了更有名的张家界。老家的山包上长满又老又粗的松树,远望是绿茵茵的一片,树底下铺满厚厚的松毛如毯。传说唐朝大将尉迟恭南征到此,登岗勒马,大喝三声“且住”,就此扎营而得名。岗下是汹涌的澧水河,河对岸就是崔巍高耸的天门山;从家里的楼顶望去,正对天门洞,一山的石头一山的树,一山的美景收眼底。每一次仰望天门山,最让人折服的不是那洞的巧夺天工和神奇传说,而是那蜿蜒的盘山路。这路被称之为“通天大道”,全长十多公里,海拔从两百米急剧提升到一千三百米,小时候常听奶奶说“大庸有个天门山,离天三尺三”,随着山体往上这山路是直冲云霄到了天边。这路被称之为“公路奇观”,大道一侧绝壁千仞,空谷幽深,弯弯紧连,层层叠起,环环相连,人称九十九道弯,其中一百八十度的急弯有十五个。读小学时,经常听见山那边传来开路的爆破声。轰隆隆的爆破声中,山路一点点往上延伸。这路整整修了七年,一位修路工的妻子生下孩子后就跟随老公上山修路,等路修好,孩子也要下山上小学了。难怪有人说,看了天门山路,蜀道从此不可以叫难。很难想象到,那些风餐露宿以山為家修路的乡亲们,经历的是怎样一种艰辛。
故乡的路让人深深折服。
长沙与张家界之间有四百多公里距离,不远不近。有次去,因为晕车,我总觉得每次往返的路都是那么不容易。从长沙回家由东往西走高速是一马平川,路两边满目青翠。过了常德就会远远望见山的天际线,这线会越来越高,到了一个叫做热市的地方,天际线上就出现了崇山峻岭,很是霸道地堵在了面前。恰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时的路仿佛是一把利剑,活生生地把那山岭撑开,在常人感觉无路可走的地方劈开了一条坦途。热市设有服务区,司机大都会在这里歇口气,一方面让汽车休息一会儿,更重要的是要换一种开车的心态:前方路基大都建在山脊上,一路开过去仿佛在半空中飞驰,大弯小弯也会一个一个接着来,山是连绵起伏、峰峦耸秀,水是跌宕深渊、波旋浪转,需要全神贯注才行。一路上最为险峻的是九百多米长的狗子滩大桥,这狗子滩很是有名,据说当年侵华日军一个中队准备进攻张家界,来到滩边,面对湍急咆哮的河水、险峻幽森的山峰,数次试图穿越都无功而返。远望大桥,险峻非凡,因为实在是空间不够,来回两个方向的路没有办法建在一个平面上,只好采用了错开的上下结构设计,一边临河而建,一边穿洞而过,真是高速公路建造方面的一个奇迹。
故乡的路让人满怀期许。到长沙来读书,爷爷说我是到了大码头。为什么不说是大地方、大城市而要说大码头呢?原来在爷爷小时候,他到过最远的地方是津市,澧水河进入洞庭湖的地方。津字的本意就是渡口、码头,曾爷爷他们做土货生意,从溇江上游将一船船的桐油麻皮棕叶草烟先运到慈利,然后再进入澧水运到繁华热闹的津市;津市的老板收购后换成大船,出洞庭湖,进长江,下江浙,最远的可到上海。他们那时候只有水路可走,见到的大地方大都是江河边的码头,久而久之,所有的大地方,他们都会叫作大码头。到我爸爸他们这一辈,有了公路和铁路,但是要来长沙依旧是件不大容易的事情。爸爸说坐汽车从张家界到长沙要两天,头天只能开到常德,歇一夜,第二天才能到。坐火车的话,头天下午四点多上车,往南边经吉首、怀化、娄底,绕一个大弯,第二天早上才能到长沙,而且不一定有座位,有时要在过道上坐一通宵。到我这一辈,有了一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味,来往长沙和老家,我可以走高速,单程四小时,一天可以来回;我也可以坐飞机,空中飞行不到半小时;再过三四年,重庆至厦门的高铁开通,从长沙回老家只要一个多小时。多年来,路的变迁已经悄然改变了许多人,跟人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去哪里或是到达什么地方,在路的指引下,迈开脚步的那一刻,仿佛就注定了结局。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世间的路千万条,阳关大道是路,羊肠小道也是路;人生的路万千条,鲜花盛开的是路,荆棘密布的也是路。条条大路不一定都能通罗马,但是,只要有了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决心与意志,那路,一定会越走越多、越走越快捷、越走越舒坦。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