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12个生字词的字形;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及优秀的品质。
3.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反动势力,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对鲁迅的爱戴之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两个清清楚楚的真正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介绍鲁迅,看课题质疑(伯父和先生)。
(二)小组交流,初步感知
1.出示生字词。(1)老对互查;(2)提醒字音 扎 夹 咳嗽 ;(3)字形 枣 嗽;(4)听写。
2.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试着归纳小标题。(1)小标题(笑谈“水浒传”、趣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2)主要内容(点拨方法)。
3.组内交流不懂得问题并尝试提出主线问题。(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过渡:其实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鲁迅是个怎样的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鲁迅先生,在1936年10月19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鲁迅先生永远的与世长辞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前来吊唁和送葬。让我们一起来追忆那万人同悲的场面,追忆这伟大的鲁迅先生!(播放视频,教师深情解说。)
鲁迅先生走了,特别是小周晔在也不能与伯父笑谈水浒,在也不能享受伯父的爱了,所以她站在伯父的灵柩前读“我呆呆的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也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是小周晔的泪,那么在殡仪馆的礼堂里流泪的仅仅是作者吗?还会有谁?
师:课文中指——(车夫、女佣)
这节课就让我们重点来学习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这2部分请同学默读这部分内容,边默读边圈划。从哪些细节中可以体会出“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抓住鲁迅的动作描写。我找的是动作词,有扶、蹲、半跪、拿、夹、洗、敷、扎。联系生活实际,我受伤了妈妈细心的帮助我包扎,这些动作只有亲人才会做,可是伯父不认识车夫也为他做细致的动作指导。联系背景资料鲁迅是一位地位很高的人,伯父是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
师:结合图片和这段文字,把你的目光聚焦在鲁迅生身上的话哪个动词最打动你呢?
生1:“半跪”。联系生活实际和背景资料,鲁迅是个很有社会地位的人却给社会最底层的人半跪,我能看出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生2: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当时的天气很冷,结合图片知道鲁迅穿的很少,半跪的地上,没有想到自己会生病,没有想到自己的身份。还半跪着为车夫扎绷带,可见他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
师:从哪能看出天气寒冷?生:14段,“有一天黄昏……”师:这是什么描写?生:环境描写。师:还有没有?生:联系下文21段,通过这一段的描写我知道鲁迅先生在寒冷的晚上跪了很久,可见鲁迅先生关心劳苦大众。
师:他能够联系下文来理解很好,孩子们,你要知道现在面对着这位素不相识的黄包车夫,半跪着的可是当时的大文豪,那可是当时的名流之辈,那可是当时受全国人民景仰的鲁迅先生。这一跪,你觉得跪出了什么? 一个字,这一跪,跪出了——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敬意来读一读这段。指生读——
通过你的朗读能看出你对鲁迅的尊敬。
还有哪些地方看出他为车夫想得多?
生:请看20段。掏钱给车夫——。联系背景知道,那时候拉车的是受人鄙视的而鲁迅先生不认识他,还能够帮助他能看出鲁迅关心劳苦大众的。也能看出他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生:他们并不认识,为他扎绷带已经仁至义尽了,但还掏钱给他,伯父十分关心穷人的。师:对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鲁迅的帮助是无私的、周到的。是啊他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其实,最让周晔难以忘怀的还不仅仅是这些细节,她依然还清清楚楚记得…… 出示句子,学生读: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师:帮助别人本来应该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然而鲁迅先生却一反常态,那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他可能想到了什么?师:结合老师给你的提示,鲁迅可能想到了什么,在为谁而叹息?与同桌交流。生:为车夫而叹息。生:为社会的黑暗而叹息。生:为旧中国而叹息,也是一种无奈的叹息。师:像车夫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劳苦大众还有很多很多,他又能救得了几人呢?来,请你们也细细地读这两句话,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你发现了吗这里有一个词,作者连续用了两次。(清清楚楚)师:小周晔她清清楚楚是什么?(伯父的那种表情和动作)师:是啊,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变得…… 生:严肃的。师:孩子们,此刻鲁迅变得如此严肃,这严肃的表情背后是一颗怎样的心呢?这深深的叹息里又有着多么复杂的情感呢?
他想到了什么?他究竟在为谁叹息呢?孩子们,试着去触摸那颗心,去感受那份情感。就把鲁迅想到的,和同座说一说
生:交流 汇报;师: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会,我们再回过头来,你想啊——如果说小周晔她当时,她年幼的时候,她清清楚楚地仅仅是伯父那严肃的面庞,直到现在,她清清楚楚还有什么?你说。 生:她清楚的是伯父的愤恨,是伯父的同情,一个字,她清楚地是伯父的——生:爱。师:是他的忧国忧民的心。师:指导朗读。让我们和着音乐,用朗读再一次走进那个冰冷的夜晚。老师也想参与到大家的朗读中来,可以吗? 随着老师的提示直接读有关段落。
(四)拓展延伸 感情升华
师:鲁迅先生走了,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浩如烟海的作品,更有大家所说的可贵精神。1949年,著名诗人臧克家,他曾经写下了一首诗——《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师生读《有的人》。配乐读;师:现在请同学们再看看文章的结尾,当你了解了这么多,你觉得这句话能不能概括出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全面的鲁迅先生?师:是的,周晔的文章早已写完,可我们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才刚刚开始。
1.掌握本课的12个生字词的字形;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及优秀的品质。
3.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反动势力,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对鲁迅的爱戴之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两个清清楚楚的真正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介绍鲁迅,看课题质疑(伯父和先生)。
(二)小组交流,初步感知
1.出示生字词。(1)老对互查;(2)提醒字音 扎 夹 咳嗽 ;(3)字形 枣 嗽;(4)听写。
2.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试着归纳小标题。(1)小标题(笑谈“水浒传”、趣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2)主要内容(点拨方法)。
3.组内交流不懂得问题并尝试提出主线问题。(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过渡:其实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鲁迅是个怎样的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鲁迅先生,在1936年10月19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鲁迅先生永远的与世长辞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前来吊唁和送葬。让我们一起来追忆那万人同悲的场面,追忆这伟大的鲁迅先生!(播放视频,教师深情解说。)
鲁迅先生走了,特别是小周晔在也不能与伯父笑谈水浒,在也不能享受伯父的爱了,所以她站在伯父的灵柩前读“我呆呆的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也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是小周晔的泪,那么在殡仪馆的礼堂里流泪的仅仅是作者吗?还会有谁?
师:课文中指——(车夫、女佣)
这节课就让我们重点来学习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这2部分请同学默读这部分内容,边默读边圈划。从哪些细节中可以体会出“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抓住鲁迅的动作描写。我找的是动作词,有扶、蹲、半跪、拿、夹、洗、敷、扎。联系生活实际,我受伤了妈妈细心的帮助我包扎,这些动作只有亲人才会做,可是伯父不认识车夫也为他做细致的动作指导。联系背景资料鲁迅是一位地位很高的人,伯父是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
师:结合图片和这段文字,把你的目光聚焦在鲁迅生身上的话哪个动词最打动你呢?
生1:“半跪”。联系生活实际和背景资料,鲁迅是个很有社会地位的人却给社会最底层的人半跪,我能看出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生2: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当时的天气很冷,结合图片知道鲁迅穿的很少,半跪的地上,没有想到自己会生病,没有想到自己的身份。还半跪着为车夫扎绷带,可见他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
师:从哪能看出天气寒冷?生:14段,“有一天黄昏……”师:这是什么描写?生:环境描写。师:还有没有?生:联系下文21段,通过这一段的描写我知道鲁迅先生在寒冷的晚上跪了很久,可见鲁迅先生关心劳苦大众。
师:他能够联系下文来理解很好,孩子们,你要知道现在面对着这位素不相识的黄包车夫,半跪着的可是当时的大文豪,那可是当时的名流之辈,那可是当时受全国人民景仰的鲁迅先生。这一跪,你觉得跪出了什么? 一个字,这一跪,跪出了——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敬意来读一读这段。指生读——
通过你的朗读能看出你对鲁迅的尊敬。
还有哪些地方看出他为车夫想得多?
生:请看20段。掏钱给车夫——。联系背景知道,那时候拉车的是受人鄙视的而鲁迅先生不认识他,还能够帮助他能看出鲁迅关心劳苦大众的。也能看出他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生:他们并不认识,为他扎绷带已经仁至义尽了,但还掏钱给他,伯父十分关心穷人的。师:对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鲁迅的帮助是无私的、周到的。是啊他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其实,最让周晔难以忘怀的还不仅仅是这些细节,她依然还清清楚楚记得…… 出示句子,学生读: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师:帮助别人本来应该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然而鲁迅先生却一反常态,那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他可能想到了什么?师:结合老师给你的提示,鲁迅可能想到了什么,在为谁而叹息?与同桌交流。生:为车夫而叹息。生:为社会的黑暗而叹息。生:为旧中国而叹息,也是一种无奈的叹息。师:像车夫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劳苦大众还有很多很多,他又能救得了几人呢?来,请你们也细细地读这两句话,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你发现了吗这里有一个词,作者连续用了两次。(清清楚楚)师:小周晔她清清楚楚是什么?(伯父的那种表情和动作)师:是啊,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变得…… 生:严肃的。师:孩子们,此刻鲁迅变得如此严肃,这严肃的表情背后是一颗怎样的心呢?这深深的叹息里又有着多么复杂的情感呢?
他想到了什么?他究竟在为谁叹息呢?孩子们,试着去触摸那颗心,去感受那份情感。就把鲁迅想到的,和同座说一说
生:交流 汇报;师: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会,我们再回过头来,你想啊——如果说小周晔她当时,她年幼的时候,她清清楚楚地仅仅是伯父那严肃的面庞,直到现在,她清清楚楚还有什么?你说。 生:她清楚的是伯父的愤恨,是伯父的同情,一个字,她清楚地是伯父的——生:爱。师:是他的忧国忧民的心。师:指导朗读。让我们和着音乐,用朗读再一次走进那个冰冷的夜晚。老师也想参与到大家的朗读中来,可以吗? 随着老师的提示直接读有关段落。
(四)拓展延伸 感情升华
师:鲁迅先生走了,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浩如烟海的作品,更有大家所说的可贵精神。1949年,著名诗人臧克家,他曾经写下了一首诗——《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师生读《有的人》。配乐读;师:现在请同学们再看看文章的结尾,当你了解了这么多,你觉得这句话能不能概括出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全面的鲁迅先生?师:是的,周晔的文章早已写完,可我们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