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类的校本课程资源构建中,借助于图书馆中的多维资源,通过动态“迭代共生”的资源构建模式,生成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在不断的使用中实现资源的完善,进而建构出比较完整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资源体系。
【关键词】图书馆 迭代共生 信息技术教学 校本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007-02
1.引言
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的全面兴起,并成为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的实施,既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契机[1]。” 肯尼和威斯将“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在实际的教育场所中发生的并可望能够使教师们积极地参与并卷入到广泛的相互作用和课程决策之中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2]。”
在全国的范围内,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如何能够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素养,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在不断探究的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展,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
中小学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服务的机构,是学生涉猎课外知识和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可以利用图书馆,创造校本教材的研修基地,并将师生的研究成果及学生的过程及结果性资源进行整理汇总成册,促进资源的迭代生成。
2.迭代共生的课程资源开发
“迭代共生”是参照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这门课程的教育与教学资源开发的相关经验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开放课程资源开发路径。“迭代共生”资源开发路径是通过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不同维度的资源开发过程相组成的。第一部分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正向引导: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的学习资源、学生应用教师所开发的学习资源,我们将此种资源传递方向认为是正向的。第二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逆向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相应学习资源的开发,而此时教师接收学生所产生的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筛选,并对资源进行深层次再加工,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构建“迭代共生”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资源體系
利用图书馆构建“迭代共生”信息技术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能动的主题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创造出既能够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大纲,又符合特定阶段学生认知特点的多形态、多维度的课程资源。图书馆可以提供多维度的有效支持,帮助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资源能够通过“迭代共生”的方式完成多重构建及完善,以促进各类校本课程体系的形成。笔者将从信息技术方面的校本课程《计算机VB动画设计与制作》为例进行说明:
3.1 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开放资源,自编《计算机VB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材
首先教师在图书馆中借阅与VB相关的纸质书目,对其中的知识及对应的案例进行梳理和整理,结合七八年级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中VB的认知水平,初步制定出教学大纲。第二步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从图书馆海量的在线资源中寻找与教学大纲一致或者相近的内容,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不断的完善,最终在学期末形成较为系统的一册《计算机VB动画设计与制作》的校本课程教材。第三步,形成的教材在学期末进行正式的编辑与整理,装订成正式的小册子,在图书馆中编册、入库。与此同时,电子资源上传到图书馆中的在线资源库,以供有开设同类型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参考。第四步:开设同类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老师或上相关课程的同学到图书馆借阅或者查阅《计算机VB动画设计与制作》的资源,在此过程中通过迭代共生的方式完成信息技术中《计算机VB动画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资源的高效构建。
3.2 充分利用图书馆中的开放空间,立体化的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作品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多是以电子化的作品为主,可利用图书馆的电子屏及查询机等设备,来交互式的展示学生的作品,以对开课的教师及学习的学生在整个课程的进行过程中都有比较大的启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品来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难度等几方面做出调整,以能够保证课程在实践中螺旋式的上升;学生可以以其他同学的作品作为参考,激发起创造性,并将其满意的作品放到图书馆中展览,以实现作品质量以迭代的方式提高,为下一批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上的支持。
4.总结
图书馆作为学校知识与智慧传递的地方,在中小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的利用其中的各项资源,为校本课程的建设作基础,通过“迭代共生”这一动态的资源构建模式,来不断的形成各类学科的课程体系,以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梁巧华.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5.
[2]徐玉珍. 教育新理念专递[J]. 中学语文,2003(05):1.
【关键词】图书馆 迭代共生 信息技术教学 校本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007-02
1.引言
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的全面兴起,并成为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的实施,既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契机[1]。” 肯尼和威斯将“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在实际的教育场所中发生的并可望能够使教师们积极地参与并卷入到广泛的相互作用和课程决策之中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2]。”
在全国的范围内,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如何能够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素养,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在不断探究的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展,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
中小学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服务的机构,是学生涉猎课外知识和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可以利用图书馆,创造校本教材的研修基地,并将师生的研究成果及学生的过程及结果性资源进行整理汇总成册,促进资源的迭代生成。
2.迭代共生的课程资源开发
“迭代共生”是参照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这门课程的教育与教学资源开发的相关经验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开放课程资源开发路径。“迭代共生”资源开发路径是通过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不同维度的资源开发过程相组成的。第一部分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正向引导: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的学习资源、学生应用教师所开发的学习资源,我们将此种资源传递方向认为是正向的。第二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逆向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相应学习资源的开发,而此时教师接收学生所产生的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筛选,并对资源进行深层次再加工,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构建“迭代共生”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资源體系
利用图书馆构建“迭代共生”信息技术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能动的主题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创造出既能够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大纲,又符合特定阶段学生认知特点的多形态、多维度的课程资源。图书馆可以提供多维度的有效支持,帮助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资源能够通过“迭代共生”的方式完成多重构建及完善,以促进各类校本课程体系的形成。笔者将从信息技术方面的校本课程《计算机VB动画设计与制作》为例进行说明:
3.1 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开放资源,自编《计算机VB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材
首先教师在图书馆中借阅与VB相关的纸质书目,对其中的知识及对应的案例进行梳理和整理,结合七八年级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中VB的认知水平,初步制定出教学大纲。第二步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从图书馆海量的在线资源中寻找与教学大纲一致或者相近的内容,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不断的完善,最终在学期末形成较为系统的一册《计算机VB动画设计与制作》的校本课程教材。第三步,形成的教材在学期末进行正式的编辑与整理,装订成正式的小册子,在图书馆中编册、入库。与此同时,电子资源上传到图书馆中的在线资源库,以供有开设同类型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参考。第四步:开设同类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老师或上相关课程的同学到图书馆借阅或者查阅《计算机VB动画设计与制作》的资源,在此过程中通过迭代共生的方式完成信息技术中《计算机VB动画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资源的高效构建。
3.2 充分利用图书馆中的开放空间,立体化的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作品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多是以电子化的作品为主,可利用图书馆的电子屏及查询机等设备,来交互式的展示学生的作品,以对开课的教师及学习的学生在整个课程的进行过程中都有比较大的启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品来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难度等几方面做出调整,以能够保证课程在实践中螺旋式的上升;学生可以以其他同学的作品作为参考,激发起创造性,并将其满意的作品放到图书馆中展览,以实现作品质量以迭代的方式提高,为下一批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上的支持。
4.总结
图书馆作为学校知识与智慧传递的地方,在中小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的利用其中的各项资源,为校本课程的建设作基础,通过“迭代共生”这一动态的资源构建模式,来不断的形成各类学科的课程体系,以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梁巧华.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5.
[2]徐玉珍. 教育新理念专递[J]. 中学语文,200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