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守学生他们有的任性、冷漠、自卑封闭,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因此,“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再加上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这些孩子,他们本身贪玩,缺乏自律意识,所以相当多的孩子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出现了缺馅,尤其心理问题十分突出。
关键词:留守学生;心理特征;产生原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渐渐拉开了距离,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许多农民背井离乡,走上了打工之路,但在他们的身后也留下了成千上万个“留守”学生。他们有的任性、冷漠、自卑封闭,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因此,“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们分析留守学生的心理特征
1.留守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据调查:在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学生”占绝大多数,一部分留守学生一般表現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还有一部分“留守学生”开始出现叛逆心理,攻击意识很强,与老师顶撞,不服从管教。“留守学生”普遍厌学,自卑心理十分严重。大多数“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参加活动、自卑心理严重、生活无聊而空虚。还有一些“留守学生”,胆小怕事、课堂不敢回答问题,对学习失去信心,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
2.留守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不合群、叛逆、暴躁等特点。通过平日的教育,我们发现留守学生性格孤僻暴躁,和同学容易起冲突,说脏话;不懂尊重他人,行为散漫等。心理方面,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孤僻内向,不合群,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一些特征都可以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
3.留守学生道德行为、价值观偏移现象严重。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后,就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管,“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负责照管孩子的农村老人不仅年迈而且绝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难以从体力和智力上担负监管重任。此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场所乘虚而入,对“留守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
4.留守儿童人格发展存在缺陷。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留守学生”因“情感饥饿”而产生畸形心态,主要表现为: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性格孤僻,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没有礼貌,没有上进心,集体荣誉感不强,道德品行较差。而这些不经意的表现却悄悄地改变着这些留守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而这一切都是形成孩子们健全人格的一砖一瓦,所以导致留守学生的人格发展出现了负能量,发生了缺陷。
5.爱的能力的缺失。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尤其是留守学生。在家里,“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很容易出现“三缺”问题: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在学校,留守学生性格有些内向,成绩也不够理想,身上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和缺点,常常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使他抬不起头来。所以长期以来,这些缺失爱的孩子也慢慢地丧失了爱的能力。他们变得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敏感,猜忌,不相信别人,在爱的道路上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二、我们分析留守学生心理特征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位,亲情关爱的缺失。调查一组数据显示:被访的父母中,10%半个月或一个月和孩子联系一次,80%平时很少联系,只在过年过节时回家看看。长期不在孩子身边,42.9%的父母感觉孩子由于缺乏父爱和母爱,与自己产生了隔阂;28.6%感觉孩子变得不爱说话,性格孤僻;21.4%发现孩子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经常惹事;7.5%感觉孩子明显不爱回家,大多数时间在外面;43%的父母认为外出务工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被访的儿童中,50%表示遇到烦心事或困难会闷在心里,28.6%会和自己要好的同学或朋友说,14.3%会和住在一起的亲戚说,只有7.1%表示会和父母联系。这一系列概数说明了什么呢?我们的留守学生为什么变成了问题孩子?值得每一个家长深思1
2.学校的不当评价、教师的不当教育。教师不当的学生观,是“留守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成绩好坏或听不听话,是直接影响教师学生观的主导因素。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对成绩差的学生常常是一点机会都不给,或者是给予很少的机会。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学生”,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和信任,于是就会抑郁悲观,往往以“不好”、“更不听话”的方式与教师对抗。而他们的逆反又会激起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厌弃,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有的教师甚至采取挖苦讽刺的方式,给这部分“留守儿童”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3.社会的不良环境、成人的不良影响。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对于人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留守学生”由于社会教育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诸如社会上的一些“哥儿义气”,部分拉帮结派,甚至社会暴力,社会威胁,网吧,邪教等,都肆意虐待着这些缺失监管和爱护的留守学生,使得他们在畸形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以上分析尽管不尽全面,但应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留守学生本身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只有无条件适应,希望我们在提高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时注意创造和谐社会生活环境!这个世界是充满爱的,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忙碌的时候,偶尔停下来看看周围的人和事,关注一下社会整体的发展,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社会做贡献。积极地关注“留守学生”,为“留守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关键词:留守学生;心理特征;产生原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渐渐拉开了距离,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许多农民背井离乡,走上了打工之路,但在他们的身后也留下了成千上万个“留守”学生。他们有的任性、冷漠、自卑封闭,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因此,“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们分析留守学生的心理特征
1.留守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据调查:在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学生”占绝大多数,一部分留守学生一般表現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还有一部分“留守学生”开始出现叛逆心理,攻击意识很强,与老师顶撞,不服从管教。“留守学生”普遍厌学,自卑心理十分严重。大多数“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参加活动、自卑心理严重、生活无聊而空虚。还有一些“留守学生”,胆小怕事、课堂不敢回答问题,对学习失去信心,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
2.留守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不合群、叛逆、暴躁等特点。通过平日的教育,我们发现留守学生性格孤僻暴躁,和同学容易起冲突,说脏话;不懂尊重他人,行为散漫等。心理方面,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孤僻内向,不合群,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一些特征都可以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
3.留守学生道德行为、价值观偏移现象严重。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后,就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管,“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负责照管孩子的农村老人不仅年迈而且绝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难以从体力和智力上担负监管重任。此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场所乘虚而入,对“留守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
4.留守儿童人格发展存在缺陷。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留守学生”因“情感饥饿”而产生畸形心态,主要表现为: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性格孤僻,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没有礼貌,没有上进心,集体荣誉感不强,道德品行较差。而这些不经意的表现却悄悄地改变着这些留守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而这一切都是形成孩子们健全人格的一砖一瓦,所以导致留守学生的人格发展出现了负能量,发生了缺陷。
5.爱的能力的缺失。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尤其是留守学生。在家里,“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很容易出现“三缺”问题: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在学校,留守学生性格有些内向,成绩也不够理想,身上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和缺点,常常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使他抬不起头来。所以长期以来,这些缺失爱的孩子也慢慢地丧失了爱的能力。他们变得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敏感,猜忌,不相信别人,在爱的道路上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二、我们分析留守学生心理特征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位,亲情关爱的缺失。调查一组数据显示:被访的父母中,10%半个月或一个月和孩子联系一次,80%平时很少联系,只在过年过节时回家看看。长期不在孩子身边,42.9%的父母感觉孩子由于缺乏父爱和母爱,与自己产生了隔阂;28.6%感觉孩子变得不爱说话,性格孤僻;21.4%发现孩子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经常惹事;7.5%感觉孩子明显不爱回家,大多数时间在外面;43%的父母认为外出务工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被访的儿童中,50%表示遇到烦心事或困难会闷在心里,28.6%会和自己要好的同学或朋友说,14.3%会和住在一起的亲戚说,只有7.1%表示会和父母联系。这一系列概数说明了什么呢?我们的留守学生为什么变成了问题孩子?值得每一个家长深思1
2.学校的不当评价、教师的不当教育。教师不当的学生观,是“留守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成绩好坏或听不听话,是直接影响教师学生观的主导因素。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对成绩差的学生常常是一点机会都不给,或者是给予很少的机会。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学生”,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和信任,于是就会抑郁悲观,往往以“不好”、“更不听话”的方式与教师对抗。而他们的逆反又会激起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厌弃,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有的教师甚至采取挖苦讽刺的方式,给这部分“留守儿童”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3.社会的不良环境、成人的不良影响。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对于人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留守学生”由于社会教育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诸如社会上的一些“哥儿义气”,部分拉帮结派,甚至社会暴力,社会威胁,网吧,邪教等,都肆意虐待着这些缺失监管和爱护的留守学生,使得他们在畸形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以上分析尽管不尽全面,但应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留守学生本身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只有无条件适应,希望我们在提高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时注意创造和谐社会生活环境!这个世界是充满爱的,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忙碌的时候,偶尔停下来看看周围的人和事,关注一下社会整体的发展,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社会做贡献。积极地关注“留守学生”,为“留守学生”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