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也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笔者多年的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能够突破时空的界限,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小为大,化抽象为具体,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易于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鸟的天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激起学生了解鸟的天堂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文,欣赏鸟的天堂的美。在学习“众鸟纷飞”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适时播放了课前编辑的鸟活动时的声像资料。学生阅读的文本语言一下子活起来,动起来,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二、信息技术易于表达古代诗词意境,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而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如在教学杜牧《山行》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深秋时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教师诵读全诗,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演示课件,在红红的枫叶缓缓飘落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三、信息技术易于增加语文课堂教学容量,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便于学生在听、读、说、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与延伸。如教完《草船借箭》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不只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所了解,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三国演义》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三国群英传”的板报。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四、信息技术易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被动地参与多。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写的是南海上的一群美丽的岛屿,这对于学生来说,从未见过海岛,很难想象。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浏览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和视频信息。学生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后,在上课时就会表现得积极主动。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要坚持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原则。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个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平台,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着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这是学科整合最根本的目的,也是我们要做到的。
参考文献
[1]任义梅.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用浅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
[2]康艳丽.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5)
[3]范云贵.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2)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笔者多年的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能够突破时空的界限,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小为大,化抽象为具体,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易于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鸟的天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激起学生了解鸟的天堂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文,欣赏鸟的天堂的美。在学习“众鸟纷飞”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适时播放了课前编辑的鸟活动时的声像资料。学生阅读的文本语言一下子活起来,动起来,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二、信息技术易于表达古代诗词意境,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而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如在教学杜牧《山行》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深秋时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教师诵读全诗,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演示课件,在红红的枫叶缓缓飘落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三、信息技术易于增加语文课堂教学容量,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便于学生在听、读、说、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与延伸。如教完《草船借箭》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不只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所了解,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三国演义》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三国群英传”的板报。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四、信息技术易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被动地参与多。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写的是南海上的一群美丽的岛屿,这对于学生来说,从未见过海岛,很难想象。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浏览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和视频信息。学生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后,在上课时就会表现得积极主动。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要坚持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原则。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个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平台,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着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这是学科整合最根本的目的,也是我们要做到的。
参考文献
[1]任义梅.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用浅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
[2]康艳丽.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5)
[3]范云贵.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