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前恐怕没有人能够想象,马云,这个本世纪以来常操一口流利英文活跃于国际场合的中国企业风云人物,会偷天换日,把明明属于中外合资企业阿里巴巴集团的核心资产“支付宝”,悄然转入自己控制的私人企业名下。马云一方,系阿里巴巴集团小股东,但又是管理控制者。此番转让操作始于2009年6月,终于2010年8月。转让低价而且秘密,如今木已成舟。
此事件最终如何落幕仍有悬念,但其中的是非曲直,公众已有评判。我们赞同多数人的看法,认为马云错了。错在违背了支撑市场经济的契约原则,其后果不可小视。
中国企业常有“契约软肋”,由内部人控制的资产腾挪并不鲜见,而事情发生在国内外深受尊重、被视为中国企业家标杆人物的马云身上,发生在中国引以为豪的成功企业阿里巴巴,其“负示范作用”就更为显著,可能直接影响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信任,形成大范围的“支付宝折扣”。这也是许多往昔喜爱马云、寄望马云的识者们备觉痛心疾首的原因。
当然不能把此次马云之过,简单归咎于个人品性。考其人生轨迹,马云属于信誉良好的企业家,而此次在“支付宝事件”中跌破底线,直接外因正在于央行第三方支付政策的迟疑、含混与欠开放。央行从2005年即就第三方支付政策出台文件征求意见,直至2010年6月方始有正式办法出台,且称在外资企业准入问题上“另行规定,由国务院批准”。其实,中国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第三方支付服务上打开对外开放之门,欲开还闭的“内外有别”政策既繁琐又没有必要。马云出“支付宝转让”之下策,正与政策推力有关,使人不能不深以为憾。
推荐理由:对于财新传媒总编辑,著名财经评论人胡舒立的批评,马云的回应是“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虽然不完美但是正确”,马云的苦衷显而易见,如果不让支付宝变成中资完全控股企业,就很可能拿不到支付牌照,而这样的代价,马云承受不起。“牌照分分钟就要发放,监管机构也发来了要求做出说明的信函。他们没有人愿意承担支付宝可能失去牌照的责任,而我必须做出一个决定。”马云说。理由很充分,但是再漂亮的理由,再逼不得已的处境也不能让不当的行为变成正确。契约是市场经济的基石,阿里巴巴和雅虎都属于上市公司,在没有对股东进行正式告知的基础上,就悄悄地对核心资产进行低价转让,这严重违背基本的契约精神。
此事件最终如何落幕仍有悬念,但其中的是非曲直,公众已有评判。我们赞同多数人的看法,认为马云错了。错在违背了支撑市场经济的契约原则,其后果不可小视。
中国企业常有“契约软肋”,由内部人控制的资产腾挪并不鲜见,而事情发生在国内外深受尊重、被视为中国企业家标杆人物的马云身上,发生在中国引以为豪的成功企业阿里巴巴,其“负示范作用”就更为显著,可能直接影响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信任,形成大范围的“支付宝折扣”。这也是许多往昔喜爱马云、寄望马云的识者们备觉痛心疾首的原因。
当然不能把此次马云之过,简单归咎于个人品性。考其人生轨迹,马云属于信誉良好的企业家,而此次在“支付宝事件”中跌破底线,直接外因正在于央行第三方支付政策的迟疑、含混与欠开放。央行从2005年即就第三方支付政策出台文件征求意见,直至2010年6月方始有正式办法出台,且称在外资企业准入问题上“另行规定,由国务院批准”。其实,中国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第三方支付服务上打开对外开放之门,欲开还闭的“内外有别”政策既繁琐又没有必要。马云出“支付宝转让”之下策,正与政策推力有关,使人不能不深以为憾。
推荐理由:对于财新传媒总编辑,著名财经评论人胡舒立的批评,马云的回应是“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虽然不完美但是正确”,马云的苦衷显而易见,如果不让支付宝变成中资完全控股企业,就很可能拿不到支付牌照,而这样的代价,马云承受不起。“牌照分分钟就要发放,监管机构也发来了要求做出说明的信函。他们没有人愿意承担支付宝可能失去牌照的责任,而我必须做出一个决定。”马云说。理由很充分,但是再漂亮的理由,再逼不得已的处境也不能让不当的行为变成正确。契约是市场经济的基石,阿里巴巴和雅虎都属于上市公司,在没有对股东进行正式告知的基础上,就悄悄地对核心资产进行低价转让,这严重违背基本的契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