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维教学法

来源 :中华科教论坛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多维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的思维模式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因为它一反传统知识传授的注入式、平面式,而改为启发式、主体式,思维完全置于开放有序的系列之中。
  采用多维教学法教师应做到:
  
  一、善于保护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保护学生显露出来的创造意识,做到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驱使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世界,注意学生的新鲜直接感受,即灵感爆发式的领悟和理解,积极肯定学生不拘一格的创新见解,让他们燃烧起创造思维的熊熊烈焰
  
  二、善于生疑激趣,组织争辨。在组织争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有分歧问题的争辨,要引而不发。引,是为了打开思路;不发,是不过早地下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思维的深化周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对带有推测性问题的争辨,应引导学生抓住实质。
  3、对反常性问题的争辨,要引导求“常”。
  4、对疑窦较深的问题,要适当暗示。暗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去进行创造性思维。暗示的方法有多种:①“边缘”暗示。即围绕疑难问题,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的“边缘”问题作设问启发,逐步导入并接近问题的核心。②“原型”触发。即拎出一般人头脑里常有的原始想法,再把它推到眼下新问题、新现象的特定场合下加以审视,就容易发现思原型维的缺漏的荒缪。③设疑暗示。即教师有意识地设疑问难,打开通的真理的闸门。
  
  三、善于抓住时机,点拨指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善于抓装“愤”、“悱”之时,巧妙点拨,使学生思路豁然开朗,顿开茅塞。常见的点拨有:
  1、直观性点拨。即教师提供与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某点上有近似或间接联系的直观演示,促使学生思维畅通。
  2、情境性点拨。即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新感的境界,让学生张开智慧的双翅,去探求解决问题。
  3、联想式点拨。即从学生已知的问题,引导他们向纵深发展,连续考虑,由此及彼,探本求源。就像牛顿因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弗来明从葡萄菌突然死亡而发明青霉素那样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迁移式点拨。这是启发学生从已知问题去思考与之相关的新问题的一种方式,却所谓“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经常引导学生求同或求异。
  5、诵读式点拨。即在朗读中对学生指导,以此增强记忆,培养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
期刊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新课标》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但目前课堂教学中,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因此增强学生合作意
期刊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过渡;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对新知加深理解,逐步巩固内化,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通过练习,可以使在掌握的基础上,形成技能技巧;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一节课的优劣,练习的设计与处理占有很大的权重。朴实、落实、扎实的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走向优化的重要因素,是教学质量得已提  高的
期刊
\[摘要\]以一节单元复习展示课的教学为例,从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练习等方面探讨复习课优化设计的策略,即设计要注重整合性、情境性、梯度性,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提高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单元复习;优化设计;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5-0087-02  \[作者简介\]张宏
期刊
新课程改革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很大的平台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迈着忐忑的脚步向前走,我越来越感受到:它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它给予了广大教师新鲜“血液”。在不断地“充电”和“造血”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一道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和第二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领悟着新的理念,透过新课改,看到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方法到学生,我都有了新的认识。一年级语文以识字教育为
期刊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为目标。这一教育方针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目前所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与这一大前提吻合,而不能脱离这一大前提的。  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国庆节视察北京市景山学校时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题词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战略方针,也是
期刊
潼南县是个具有90多万人口的县,在重庆直辖之前是四川省的国家贫困县。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尤其是工业资源非常缺乏,地上出的只是粮食,农民们种地也都是靠天吃饭。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冲击,在这样的地方生活的老百姓, 唯有将希望放到了下一代身上,希望他们好好读书,考到外面的大学去,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走出困境,才能改变命运。 而农村教育现状的落后,如果不加以改变和改革的话,还必将落后下去。教育情况的
期刊
兴趣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是吸引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驱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而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人的过分溺爱,导致了孩子好吃懒惰,做事不出力,学习被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把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引入主动学习的轨道。那么,在教学中如何
期刊
【摘要】老庄的审美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精神产生的深远影响,分析老庄思想对公共艺  术领域的影响渗透和衍化,当下对老庄思想的重新认识,使之更具有时代意义,对公共艺术的发展有启迪、借鉴。  【关键词】公共艺术;老庄思想;审美意识;感性快乐;理性愉悦  【Abstract】Zhuangzi's aesthetic think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s spirit
期刊
南宋画家马远有一幅著名的山水画《寒江独钓图》,整幅画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江面,一位渔翁独自在船上垂钓,画面四周除了寥寥几笔微波,几乎全为空白。整个画面景物虽少,给人的感觉却很丰富,有一种诗的意境。观者也自能从中感受到江面上一种空旷、渺漠、寒意萧条的气氛,也更衬出渔翁凝神贯注于垂钓的神情。  有人说中国画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还是东方人的思维方式的视觉体现。的确,中国画的目光在很大程度上是投向主观的,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