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工程质量对建筑物整体质量和安全往往起决定作用,而且在施工中合理的施工方法是确保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经验,着重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地基与基础工程是现代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同时也是施工技术最为复杂、难度最大、工期最长、占投资最多的一项分部工程。地基与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事关施工成本和工程整体的顺利进行,更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房屋住宅建设的飞速发展,地基与基础施工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施工單位必须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认真的进行施工,确保优质、安全、高速地顺利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0.施工概述
房屋建筑地基和基础都为隐蔽工程,在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如果发生事故往往难以补救,甚至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影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地基基础缺陷的种类及其对建筑物安全性、使用性能、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地基基础变形、结构变形的数值,发展速度和趋势;上部结构的安全度、整体性、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地基基础变形的适应性;地基基础缺陷和加固上部结构的经济性和可能性。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1.1地基基础的选型
房屋建筑物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它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在地基的承载力足够的前提下,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通常可以采用独立基础。如果房屋建筑物的地基非常软弱,并且建筑物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采用筏形基础,因为筏形基础具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稳定性更强。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一般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为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处理。软弱地基通常是由湿陷性黄土、淤泥质土、杂填土等构成的地基,在进行勘察时必须要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以及土质泥沙等具体情况,为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荷载,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位,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位,通常要采用独立基础可能,因为它比筏形基础更经济。另外,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位,则要选用筏形基础。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介于在二者之间,则可以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1.2施工技术
如果地基土为淤泥,且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从而避免施工对其产生扰动。对于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如果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可以利用作为持力层,如果是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或者是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如果没有经过处理严禁将其作为持力层。
总的来说,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建筑物对地基的具体要求等因素,并结合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以及建筑物的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科学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方可择优采用。
在对地基进行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着重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从而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除此之外,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测试,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对地基处理完成之后,必须要保证建筑地錾变形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要求,而且,在施工期间,要随时进行沉降观测,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一般来说,常用的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有强夯法、换填基层法、高压喷射浆法、沙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预压法、振冲法、夯实水泥土桩法、石灰桩法等。
对房屋基础的处理,要综合考虑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形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相邻建筑基础情况和抗震裂度等之后确定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
近年来,复合地基在现代房屋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这种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能够很好地解决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差异沉降问题。
2.常见建筑地基施工方法
下面主要针对强夯法以及注浆法进行了分析:
2.1注浆法
采用注浆法进行施工时,硅化加固的土层通常要保留厚度约为1m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浆液上冒,必要时还要夯填素土或打灰土层。一般情况下,灌注浆液的压力应控制在0.2—0.4mpa(始)和0.8—1.0mpa(终)范围内。对于土的加固程序,一般要坚持自上而下,但是如果土的渗透系数随深度而增大时,则应改为自下而上。另外,还要经常抽查浆液的配比及性能指标、注浆孔位、孔径、孔深注浆的压力值要求等,并将的检查结果与现在人员的相核对。除此之外,还要及时在编好号的孔位平面图上对已注浆孔标记并注明钻孔日期。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漏孔情况的出现,如果出现问题,必须立即停止注浆并查找原因,调整注浆参数。
2.2强夯法
首先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定位。在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试夯确定的夯点布置图,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在进行强夯前,事先要用推土机预压二遍,保证场地平整,对场地高程进行测量,夯点布置测量放线确定点。如果遇到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则需要在表面铺设0.5—2.0m厚的中(粗)砂或砂石垫层,或者是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策略,从而有效防止设备下陷和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
另外,要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坚持以边缘夯向中央、以一边向另一边的顺序。每夯完一遍,就要用推土机整平场地,并进行放线定位后即可接着下一遍夯击。一般来说,强夯法的加固是:先深后浅,也就是先加固深层士,后加固中层土,再加固表层土。在夯完一遍后,通常要以低能量再满夯一遍,如果条件充分,用小夯锤击为最佳。另外,在夯击时必须要按照试验确定的强夯参数,落锤应保持平衡,保证夯位准确,如果夯击坑内积水,必须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如果夯击地段含水量过大时,先要铺一层砂石,然后再进行夯击。每一遍夯击完成之后,都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下一遍夯击。
3.结语
综上所述,地基基础工程是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施工质量对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有着决定作用。因此,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具体环境等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加强和改善地基与工程的强度和刚度,加强地基的稳定性,保证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钟学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
[2]卢伶芳.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2(10).
[3]顾谦.解析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门窗,2014(02).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地基与基础工程是现代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同时也是施工技术最为复杂、难度最大、工期最长、占投资最多的一项分部工程。地基与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事关施工成本和工程整体的顺利进行,更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房屋住宅建设的飞速发展,地基与基础施工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施工單位必须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认真的进行施工,确保优质、安全、高速地顺利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0.施工概述
房屋建筑地基和基础都为隐蔽工程,在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如果发生事故往往难以补救,甚至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影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地基基础缺陷的种类及其对建筑物安全性、使用性能、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地基基础变形、结构变形的数值,发展速度和趋势;上部结构的安全度、整体性、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地基基础变形的适应性;地基基础缺陷和加固上部结构的经济性和可能性。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1.1地基基础的选型
房屋建筑物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它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在地基的承载力足够的前提下,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通常可以采用独立基础。如果房屋建筑物的地基非常软弱,并且建筑物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采用筏形基础,因为筏形基础具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稳定性更强。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一般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为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处理。软弱地基通常是由湿陷性黄土、淤泥质土、杂填土等构成的地基,在进行勘察时必须要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以及土质泥沙等具体情况,为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荷载,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位,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位,通常要采用独立基础可能,因为它比筏形基础更经济。另外,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位,则要选用筏形基础。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介于在二者之间,则可以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1.2施工技术
如果地基土为淤泥,且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从而避免施工对其产生扰动。对于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如果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可以利用作为持力层,如果是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或者是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如果没有经过处理严禁将其作为持力层。
总的来说,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建筑物对地基的具体要求等因素,并结合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以及建筑物的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科学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方可择优采用。
在对地基进行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着重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从而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除此之外,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测试,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对地基处理完成之后,必须要保证建筑地錾变形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要求,而且,在施工期间,要随时进行沉降观测,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一般来说,常用的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有强夯法、换填基层法、高压喷射浆法、沙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预压法、振冲法、夯实水泥土桩法、石灰桩法等。
对房屋基础的处理,要综合考虑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形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相邻建筑基础情况和抗震裂度等之后确定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
近年来,复合地基在现代房屋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这种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能够很好地解决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差异沉降问题。
2.常见建筑地基施工方法
下面主要针对强夯法以及注浆法进行了分析:
2.1注浆法
采用注浆法进行施工时,硅化加固的土层通常要保留厚度约为1m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浆液上冒,必要时还要夯填素土或打灰土层。一般情况下,灌注浆液的压力应控制在0.2—0.4mpa(始)和0.8—1.0mpa(终)范围内。对于土的加固程序,一般要坚持自上而下,但是如果土的渗透系数随深度而增大时,则应改为自下而上。另外,还要经常抽查浆液的配比及性能指标、注浆孔位、孔径、孔深注浆的压力值要求等,并将的检查结果与现在人员的相核对。除此之外,还要及时在编好号的孔位平面图上对已注浆孔标记并注明钻孔日期。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漏孔情况的出现,如果出现问题,必须立即停止注浆并查找原因,调整注浆参数。
2.2强夯法
首先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定位。在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试夯确定的夯点布置图,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在进行强夯前,事先要用推土机预压二遍,保证场地平整,对场地高程进行测量,夯点布置测量放线确定点。如果遇到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则需要在表面铺设0.5—2.0m厚的中(粗)砂或砂石垫层,或者是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策略,从而有效防止设备下陷和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
另外,要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坚持以边缘夯向中央、以一边向另一边的顺序。每夯完一遍,就要用推土机整平场地,并进行放线定位后即可接着下一遍夯击。一般来说,强夯法的加固是:先深后浅,也就是先加固深层士,后加固中层土,再加固表层土。在夯完一遍后,通常要以低能量再满夯一遍,如果条件充分,用小夯锤击为最佳。另外,在夯击时必须要按照试验确定的强夯参数,落锤应保持平衡,保证夯位准确,如果夯击坑内积水,必须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如果夯击地段含水量过大时,先要铺一层砂石,然后再进行夯击。每一遍夯击完成之后,都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下一遍夯击。
3.结语
综上所述,地基基础工程是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施工质量对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有着决定作用。因此,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具体环境等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加强和改善地基与工程的强度和刚度,加强地基的稳定性,保证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钟学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
[2]卢伶芳.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2(10).
[3]顾谦.解析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门窗,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