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课堂最美丽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12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人教版第二册《美丽的小路》的教学中,我尝试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这节语文课堂因生活而变得精彩和美丽。
  二、案例描述
  《美丽的小路》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这篇文章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它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课文通过写“美丽的小路”的“去”与“回”让学生明白只有保持环境卫生,才有美好的生活。
  片段一: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吗?
  生:(非常激动地喊)想去。
  师:好,让我们快乐出发吧!
  (学生们一个一个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
  师: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生:好像是我们东一区广场一侧铺着的鹅卵石小路。
  生:好像是郊外的一条小路。
  ……
  师:你觉得这条小路怎样?
  生:这是一条美丽的小路。
  师:美在哪里?
  (师时刻提醒学生有条理地用上好词佳句说)
  生:小路美在上面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
  生:小路美在它的两边开着鲜艳的花朵。
  ……
  师: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课题。
  生:(带着自己的感情)美丽的小路。
  片段二: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走上这条美丽的小路,看着这么美的景象,你想说什么?
  生:小路太美了。
  生:路美得我都舍不得踩下去了。
  师:那就想想我们教室的过道就是这条美丽的小路,试着在上面走一走吧……
  (课件出示:兔姑娘和鸭先生走来)
  师:看,谁走来了,听听它们是怎么说的?请大家自己读2、3小节,划出它们说的话。
  生:“啊,多美的小路啊!”
  师:你能演一演兔姑娘和鸭先生吗,你喜欢哪个就演哪个角色,注意它们的动作。
  生:(纷纷站起来兴奋地演自己选的角色,有的还同桌两人商量、点评着怎样演更好)
  师:谁能演给大家欣赏,看看谁是最出色的小演员?
  生:(纷纷举手都想展示给大家)
  师:谁也想像它们一样来赞美小路?
  (指名读,男、女学生分角色读)
  片段三:师:啊!多美的小路,老师也真到这里来散散步,说说话。
  (边播放课件边说)
  师:呀,小路怎么变了模样呢?
  (出示满地都是垃圾的小路)
  生:真脏,小路上堆积了许多的垃圾,苍蝇在上面飞来飞去。
  生:真臭,到处是脏水和腐烂的食物。
  生:太恶心了,河水很浑,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
  师:这位小朋友不仅看到小路变脏了,还想到了河水也被污染了,那你还想到人们哪些不文明的行为?
  生:我想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心里很害怕。
  生:我想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我想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青蛙,残忍地将它们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
  师:你想对这些不文明的举动说些什么?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师:让我们回到这条变得很脏的小路上走走,你会有什么感觉呢?请带着你的这种感受去读读这一段课文。
  生:(用自己体会的语气读课文)
  以上两个片段,也紧紧拽住学生,让他们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小路变化前后人物的心情,不脱离生活这个舞台,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片段三:
  师:我们学校周围或你所在的小区有垃圾吗?这些垃圾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垃圾?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美丽的小路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和我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
  三、案例反思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因生活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也因语文而灿烂。
  1.尊重生活,关注课堂生成
  本案例中,我本想只让学生围绕怎样留住美丽的小路,进行思维的拓展。但转念一想,何不把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让学生剖析一下?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
  2.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能睁开眼睛观察生活,敞开心灵关心、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
  3.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老师要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作者单位 甘肃省敦煌七里镇青海油田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困 惑   高二学年,语文选修课占据了教学内容的主体。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是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教学究竟有什么不同?怎样的教学才能体现选修课的特色呢?   通过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我认为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区别在于必修是基础,要稳打稳扎要普及;选修是发展和提高,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然而由于高中必修课的教学时间不多,教学任务太紧凑,有些教学目标尚未落到实处,学生的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习题教学中由于学生无法建立正确的物理图景,不会灵活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且教学方式单一,比较僵化,信息量少,加之物理对学生而言本来就是难度较大的学科。因此,传统的习题教学耗时费力,效果却不佳。而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于一体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趣味性、直观性和互动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午,期中考试结束了,走出教室,我发现外面正下着雪,只是这小雪花我无心观赏,因为前天刚刚下过雪,落在地上一会儿就融化了,或许今天也是如此。  走出校门口,飘落的雪花并未减少,反而越下越大了。“这次的雪不会再融化了!”我兴奋地对着在车内等我的妈妈喊着。行驶在路上,我发现路面的层层积雪被风吹动着,仿佛一条条可爱的小蛇,来回地扭动着,真是雪舞銀蛇。  雪已经下近三十分钟了,路上的积雪也多了起来,在风的吹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许浑,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他善于写律诗,多写登临怀古和寄情山水的作品,以文辞工丽、属对精切、格律整密著称于世。这首诗的意思是唱完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当暮色降临,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而这
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织者与实施者,而情感教育又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教育手段之一。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利用情感教育的各项功能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鞭策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明确作用是情感教育的前提  情感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
历史学科不但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历史知识,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历史教学应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入手进行一些探索,凡是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讨论能解决的问题,绝不包办,而是将他们置于“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下面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由“学会”历史变“会学”历史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  由于历
“言”指语言,“意”指精神,语言与精神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两根支柱,离开了精神的语言缺乏灵气,离开了语言的精神空洞乏味。刘玲玲老师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咀嚼语言文字,进行言意兼得的阅读对话教学,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与人文精神滋养的双落实。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一份报告中列出了在过去十年来于喜马拉雅山东部地区所发现的三百五十多个新物种。然而WWF警告说,这些新发现的物种正面临着来自人类对土地的需求及气候变化的威胁。一种绚丽的会随温度而变色的深蓝色花、一种飞蛙,还有保存在琥珀内的世上最古老的蘑菇,这些都位列过去十年内在喜马拉雅山东部发现的三百五十个新物种之中。但专家警告说,这些新发现的物种正面临着来自人类对土地的需求及气候变化的压
摘 要:在对张爱玲的名作《金锁记》的研究中,对于文本中“黄金枷锁下人性的扭曲”这一主题意蕴的挖掘与阐释似乎早已达成了共识。但也有学者在“金锁”主题的基础上提出其中还有更为深层的“情锁”主题的存在。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文本内蕴的角度,对“金锁”主题的不可靠性和“情锁”主题的唯一性进行阐释,并从作家创作的艺术效果角度对其篇名《金锁记》的准确性进行分析,以消除对于张爱玲名作“文不对题”的误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力。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给严肃而沉闷的课堂增添乐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呢?笔者在政治课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新颖开头激趣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一课堂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听讲,他们才有可能连续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