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车组开通必然给道路客运带来“阵痛”,但不必感到恐慌。从长远来看,公铁并非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共同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这也是综合运输体系下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铁路自1997年以来实施6次大提速,在大幅增加线路资源的同时,相应提高了列车运行速度。尤其是2008年以来,合宁、合沪、合武动车组先后开通,车次还在不断调整、加密;同时,南京至安庆、蚌埠至合肥的城际铁路也在规划建设中。据悉,从2005年到2020年,国家将投入两万亿元资金用于铁路建设,平均每年投资在1000亿元以上,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
可以预见,随着城际铁路的建设和城际列车、动车组的相继开通,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运营为代表的新型运输方式将对现有客运格局形成较大影响。道路客运业如何在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下,调整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已经成为道路运输企业和管理部门共同关注的热点。
旅客流失,压力巨大
动车组具有安全性高、乘坐舒适性好、运行速度快、运输能力强等优势。因此,动车组开通后,道路客运尤其是中长途客运运输量被大量分流,与动车组线路并行的道路客运企业感受到极大的竞争压力。
目前,合肥至武汉动车组共计7个车次,至上海共计8个车次,至南京共计9个车次。从合肥方面来看,动车组开行以来,合肥至南京公路旅客运送量下降61%,其中,合肥汽车站下降49%、锦湖站下降70%、合肥站南区下降35%;南京至合肥的道路旅客运量下降约70%。合沪动车组开行以来,合肥至上海道路旅客运送量下降70%,其中,锦湖公司上海班线月利润下降近八成。今年4月1日,合武动车组正式开行,合肥至武汉道路旅客运送量下降近六成。此外,受合宁、合沪动车组开行影响,合肥至苏州、无锡、常州、昆山等苏南地区班线客流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降幅在35%左右。
分析各班线客流下降的特点和幅度不难发现,旅客流失较为严重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公务出行和散客旅游。这两大客流群体对运输过程的快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较高,动车组开行满足了他们的出行需求。
既分流客源,又带来客源
从短期看,动车组的开通的确对道路客运造成了巨大冲击,道路客运现有的市场份额被压缩,部分道路客运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大幅下滑。但从长期来看,铁路快速客运的发展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同竞争,有利于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道路运输企业在看到其带来短期不利影响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潜在的机遇,要转变思路,积极化挑战为机遇,在新的运输格局下谋求新的发展。
第一,动车组存在运营成本过高的弊端。动车组对硬件设备有较高要求,同时车组造价昂贵,因此其长期开行面临着较高的成本压力。现阶段我国客运需求广泛,且具有多层次的特征,道路运输企业可以采取灵活的组织方式,降低成本,以低票价策略吸引时间性不强而对价格敏感的旅客,度过危机,保持品牌的持续性。
第二,动车组运行线路的局限性。动车组目前主要用在枢纽城市、中心城市之间的快速客运通道,由于要保证速度,动车组在一些小的车站甚至是地市不再停靠,其运行过程中还会挤占一些慢车的线路资源,致使“快车越来越快,慢车越来越慢”,这为道路客运发展短途运输、支线运输提供了良机,同时让出了部分长途运输空间。
第三,动车组会催生新的运输需求。动车组开通后拉近了中心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中心城市间的经济往来、人员流动会更加频繁,人们的出行半径会扩大,交通的便利会衍生出新的出行需求。因此,动车组在分流道路客运原有客源的同时,又会给道路客运带来新的客源。
第四,动车组为道路运输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创造了契机。随着道路客运在中长途干线运输上优势的丧失,以及道路运输目标客户群体的变化,道路客运企业纷纷从旅客出行偏好着手,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努力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运输服务。他们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发展支线运输、短途客运及农村客运,扬长补短,最大化地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同时,由于“鲶鱼效应”的存在,道路客运企业也纷纷意识到“抱团过冬”的必要性,逐渐察觉到各自为战、内部消耗的弊端,为运输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使道路客运企业正视现有线路资源的整合,更加专注于自身优势明显的区域,道路客运行业会不断进行结构调整、机制变革,有利于道路客运企业的科学发展。
提升服务,转变观念
面对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各相关客运企业也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
一是降低票价。通过对客流结构的调查分析发现,动车组开通后,沿线乘坐客车的旅客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公务人员等一些消费能力相对较高的人群乘坐客车的比重有所下降,更多的是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等一些低收入群体。这些旅客对于车辆的舒适度要求相对较低,对出行费用敏感。为适应新变化,再加上成品油税费改革的实施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客运企业纷纷采取了主动降价、适当降低车辆档次等举措。如合肥至上海客运班线的票价由以前的160元/人下调为110元/人,经营车辆也主要以中档客车为主。价格的降低使得客运经营更具竞争优势,客流也有逐步回升的趋势。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客运企业通过相关媒体、车站宣传栏、电子屏等进行广泛宣传,将实时的车票价格、车辆发行班点公布于众,甚至通过在火车站设立宣传点,向旅客散发小广告等方式,让更多的旅客能够及时掌握出行信息,选择更合理的出行方式。
三是合理安排班次。相关客运企业安排专人了解火车票的销售情况,及时掌握出行客流信息,更加合理地安排班次,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客运企业适时增发了夜班车,使旅客出行更加便捷。
创新思路,积极应对
当前,受现有体制和发展模式的影响,运输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性矛盾,缺少层次分明、干支衔接、换乘方便、城市与城市间完整统一的综合运输体系,造成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推动各种运输方式间的有效配合、衔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道路运输企业必须充分认识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必要性,明确发展机遇和方向。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正确认识综合运输体系下的分工合作,调整企业发展思路,开拓新的客运市场。铁路高速客运的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调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铁路高速客运与道路客运也不是完全的替代关系,而是有竞争亦有合作的互补关系。道路客运企业应根据市场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调整发展策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适当收缩长途客运,大力发展中短途客运,积极探索“车头向下”模式,实施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节点运输,实现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共存共赢。
2.加快资源整合,实现集约化发展。道路客运市场由于开放较早,市场化程度高,其弱、小、多、散的局面长期存在,在一些主要线路,出现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恶性竞争、品牌不统一、服务标准不一致等问题,无法形成铁路那样的合力。道路运输企业应通过合作,破解不同区域企业间的利益矛盾,实现区位经营向区域运输一体化的转变,以网络和品牌优势,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拓展市场空间。如:受动车组影响的合宁线、合沪线、合武线,合肥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多家运输企业若联合起来与对开单位形成联盟,统一宣传,统一旅客组织,统筹排班,可以有效减少内耗,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扩大品牌知名度。
3.加快推进公车公营改造,转变发展方式。道路班线客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绝大部分企业均采取以承包经营为主的方式,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公司化经营(公车公营)开始出现,但在总运力中所占比例不大。随着铁路客运的冲击,道路客运企业经济效益所受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要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必须从主业着手,统筹各方利益,尽快将一些优良客运班线进行公车公营改造,重点放在省市际班线和毗邻县(市)之间符合密集型发班的班线。通过公车公营改造,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较快的提高。
4.在合理运距中优化道路客运的线路布局。铁路在中长途占有较大优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道路客运的合理运距,大体上是与道路客运线路分层网络相对应的。针对铁路的发展布局,道路客运企业应在自己的优势运距和运作方式上进行合理布局、调整网络。比如开辟通往动车组不停靠城市的班线,有效填补动车组留下的“空白”,或以开通动车组的中心城市为枢纽,完善短途接驳、旅客换乘与集散,做好与动车组的合理分工、协调配合。此外,还可以依托客运线路差异化管理的优势,以慢制快,大力发展动车沿线的普通班线和配载业务,在服务区、人口密集的高速公路出入口,设置换乘点和接驳点,便于旅客就近乘车。
5.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面对动车组开行后带来的客流变化,道路客运企业在经营策略上也应作相应调整。旅客需求的多样性与层次性决定了道路客运企业可以通过细分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提供多元化服务。短途班线做到便捷化,通过公交化运营模式吸引客流。中途班线通过发展高档客车,采用高速直达等方式提高舒适性与快捷度。
长途班线可以采取“占两头,放中间”策略,在动车组开行的线路,一是开行豪华客车和定线旅游大巴,配备高级的硬件服务设施,增设乘务员,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吸引享受型旅客;二是开行大容量低票价的客车,满足学生及一些低收入群体的出行需求。同时积极探索“车头向下”的经营模式,通过“门到门”服务满足农村出行人员需求。
6.发挥客运品牌作用,满足旅客需求。动车组开通后,班线客车无法在速度上与之相比,但是道路客运可以避开动车同线的影响,在支线高速客运班线上尽情发挥优势,把服务做精做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品牌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逐步培养旅客的忠诚度,以优质服务求发展,用特色服务去吸引旅客,抢占市场。
7.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在道路运输服务中的作用,提升服务质量。利用互联网、车辆GPS定位技术、联网售票等手段,广泛提供公众出行服务信息,提高行车安全性、准点率和准确到达时间,方便旅客掌握车次动态,提前安排好行程,提升旅客购票、乘车的便捷性。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对节能减排的支撑作用,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根据客车技术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长途客车的大行李仓功能,依托客车便捷、快速、网络密集、门到门的优势,联合起来,广泛开展小件快运业务,增加企业的效益。(第一作者系安徽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