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纸”称谓辨析

来源 :华夏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g45tg54h4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纸是古代交际礼仪的产物,作用类似于今日的名片,可“通姓名于主人而为之先容者也”。汉魏之世,流行“削竹木以书姓名”,时人谓之“刺”“刺书”“刺纸”“名刺”等。随着造纸术的改良与逐渐普及,不可避免地对刺造成强烈冲击,更为简便易行的纸开始取代传统的竹木,成为书写姓名的主流材料。至南北朝,“见长者用名纸,见敌以下用刺,其文书某郡姓名,有爵者并书爵,谓之爵里刺,其实已皆用纸也。”故“名纸”这一称谓出现于南北朝,有着两个方面的深层文化内涵:一,突显名纸继承刺通传姓名的功能属性;二,相较于刺,昭彰名纸书写材料的大变革
其他文献
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至5300年,是以1961年发掘的上海青浦崧泽文化遗址而命名。其文化的分布范围和马家浜文化的分布大体一致,即以太湖流域作为其分布的中心地区,但文化因素的传播范围大于马家浜文化,北到江淮东部地区,南到杭州湾以南,西北到皖西地区。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二者之间的过渡型文化。经过多年的田野考古工作,迄今已发现多处崧泽文化遗址,发表材料的有30余处。
佛教传入之初,为适应汉地民俗、方便传播,于是在宣传方面依附于黄老之说,故而当时有“佛老等同,佛老不分”的局面。后来,佛道之间在理论和教义方面经常相互仿效、相互影响,但两教有时也会为争夺宗教、政治地位而斗争,这种现象始终贯穿于佛道两教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相比佛教而言,道教之优势在于同民间传统文化存在着诸多关联,故而历史上,道教屡屡以“华夏正统”自居,而视佛教为“夷狄之教”,这也是佛道之争的根源所在。
我国《宪法》第19条第1款作为国家教育目标设定的总纲条款,对国家特别是立法者课以了适时创制家庭教育法的宪法义务。尽管该条款具有政策性和原则性的规范特征,但其在福利国背景下的立法导向和责任指引亦相当显见。《宪法》第46条是公民接受(家庭)教育的基本权利条款。在未成年公民家庭教育问题上,父母是私法上的义务主体,国家是公法上的义务主体,而权利主体只能是未成年公民。同时,成年家庭成员面对国家也理应是家庭教育权利主体。因为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和共同成长的社会机制。《宪法》第49条是婚姻家庭的制度性保障条款
7月18日至23日,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廉政瞭望杂志社承办的2014全国大学生廉洁领袖夏令营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著名反腐学者任建明、李景平、袁柏顺,透明国际亚太区高级主任廖燃、廉政瞭望杂志社总编辑廖翥等,与来自27所高校的50多名校园廉洁大使和廉洁骨干一同参与本次活动。会上,各位专家就反腐倡廉的有关话题举办了讲座。  全国大学生廉洁社团领袖夏令营是大学生廉洁教育
期刊
学生和教师是大学的主体和发展贡献者,对大学的发展水平和学术产出具有重要影响.学生和教师的规模与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的学术产出水平.基于5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07—2018年间的校际面板数据,研究构建了大学生师规模及比例等指标,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生师规模及比例与学术产出的关系.研究发现,从规模来看,专任教师、辅助人员对学术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中心化处理后的交互项却未有显著影响;在校生及其与专任教师的中心化处理后的交互项均对学术产出未有显著影响.从比例来看,生师比对学术产出具备显著负向影响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过程中,破解留守儿童问题,优化其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是关键措施。此研究通过对贵州、安徽、四川、河北等四地的实地调研,了解留守儿童生存、关爱服务需求与供给现状,总结并分析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典型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入优化。应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实现精准施策以强化政策执行效果;应通过细化多主体责任形成合力以促进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中国有五千多年没有中断的文明史,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少见的.rn这种现象说明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传承力和创新性.中华文化强大的传承力表现在哪些地方? 它公正,不偏激,它不排斥对人类有益的优秀文化.春秋末期孔子已经提出“和而不同”、“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思想和论断,主张包容,提倡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相互学习,这是很伟大的见解.
期刊
樊迟曾向孔子请教“学稼”“为圃”的学问,孔子不悦,直斥其为“小人”。(《论语·子路》)虽然“小人”并非一定是道德贬义,但仍不免有轻贱粗笨体力劳动的嫌疑。蔡尚思先生曾谓孔子的思想“不利于劳动者生产者,而大利于有闲者享乐者”,“孔子的圣,原来只是圣于贵族生活”(蔡尚思:《中国传统思想总批评(附补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1页)。也有学者指出,孔子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体现了鄙视劳动人民的贵族偏见”。
《论语》作为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界对于《论语》的女性观研究颇多,本文主要着眼于《论语》中涉及的女性言论,试图还原书中真实的女性形象,了解孔子及其弟子对女性的看法。
“天人合一”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学界研究,主要着力点有五:一是探索“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基本认为该思想萌芽于殷周时期的宗教神学;二是对天人合一命题的真伪性研究,但对该命题提出质疑的学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天与人存在着联系;三是对天人合一理论内容和发展特点的研究,一部分以先秦各学派为主线探讨其天人关系思想,一部分以历史发展阶段为划分依据选取代表性人物对其天人关系思想进行研究;四是讨论天人合一问题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认为该思想在今天仍有人文价值;五是对“天人合一”思想与科学、环境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