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以及基础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更加注重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训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看出,确实有许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识字学习、阅读写作训练困难等都成为造成小学生学习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就将针对当前我国小学语文“学困生”出现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且为其改进提供对策与方法,以期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师提供理论参考与实际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85-01
小学生正处于初入校园的阶段,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校园中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心。同时因为校园生活的突然转变,导致一些小学生还未适应入学生活,故而在前期的语文基础学习阶段出现了落后的现象。之后,每个班级都有可能会出现学困生,且随着年级的不断提高,学习的内容也不断增多,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加深必然导致学困生数量直上不下,甚至学困问题出现的原因也更为复杂。因此,对小学语文学困生进行全面分析与探究,则可以有效找到其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为学困生之后的成长与进步提供帮助和借鉴。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个人原因
当前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有自身的个人因素,也有周围环境对其的影响。首先,从个人角度分析,不难看出,小学生自身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进而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上进心。因为小学生本身活泼好动,加之初入校园,对学习没有足够深入的认识。所以许多学生的课堂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且不能够认真听讲,甚至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在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因为贪玩没有完成,故而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引导,小学生该学科的成绩必然不够理想。同时还有一些学困生因为某一次成绩落后之后便一蹶不振,于是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一直都是班中“垫底”的学生,所以内心敏感,行为孤僻,长此以往就必然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环境原因
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与效果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因素两个方面。首先,社会因素是影响学生的整体大背景。在社会环境中,有一部分积极的影响,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比如网络游戏、色情网站等内容的出现,确实影响了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得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沉迷其中,最终不仅导致自身身体出现问题,甚至也走上了厌学、逃学乃至辍学的不归路。
其次,家庭因素对小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一些小学生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这样的隔代教育会使得小学生长期被溺爱,导致小学生自身的行为缺乏规范。还有一些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偏低,教育理念相对落后,这都会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难,无从解决。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
(一)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实际上就是按照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分层教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比如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专门针对学困生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并且告知学生识字的方法。教师要学会从汉字的构字特点入手,让学困生对该汉字的字音、字形以及字义都有所了解,这样可以帮助学困生科学掌握该汉字,进而提高识字效率,从而使得学生逐步形成自主识字能力。
再比如进行写字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格外注重学困生的写字作业,要求其各项作业都需要按照规范进行书写,确保书面整洁。同时还可以在学困生的作业后面批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激发学困生的写字兴趣,从而帮助学困生突破自我。
(二)注重对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困生之所以成绩偏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自身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困生进行阅读活动开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困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可以对学困生的阅读要求适当降低,并且尽可能为学困生提供较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得学困生可以参与到课堂交流与阅读交流过程当中。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困生多读一些课外书,通过向学困生介绍读物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互相借阅与交流能力,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帮助。
(三)为学困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与活动平台
对于学困生而言,其大多数学困生往往会出现比较自卑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为学困生创造出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条件。比如可以举办诵读美文的朗读比赛,还可以组织“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征文大赛,使得更多学生可以再比赛中体现自己的优势,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价值。甚至还可以举办读书大赛,在比赛中让学生可以纷纷将自己阅读的书籍介绍出来,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间接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言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可以增强阅读意识,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四)注重对家长教育理念的引导以及周围教育环境的改善
小学语文学困生要想走出困境,单纯从教师方面,势必是无法解决的。必须需要家长的配合以及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所以作为家长,需要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观念,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从而提高自身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水平。比如可以经常召开学生家长会,家长会的形式可以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见面形式,可以利用网络组织家长在群组当中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还可以在每年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上请一些具有丰富教育心得的家长对自身的教育丰富与经验进行传授,从而使得其他家长可以借鉴,并且感受到家长对孩子至关重要的引导与模范作用。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存在,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基础的语言交流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格外重视学困生的存在,加大对学困生的帮助力度,找到符合学困生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实现学困生角色的转换。
参考文献:
[1]高华蕾.关于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7:224.
[2]李海龙.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J].考试周刊,2014,46:57.
[3]钟红娟.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3:25.
[4]时淑玲.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21.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85-01
小学生正处于初入校园的阶段,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校园中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心。同时因为校园生活的突然转变,导致一些小学生还未适应入学生活,故而在前期的语文基础学习阶段出现了落后的现象。之后,每个班级都有可能会出现学困生,且随着年级的不断提高,学习的内容也不断增多,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加深必然导致学困生数量直上不下,甚至学困问题出现的原因也更为复杂。因此,对小学语文学困生进行全面分析与探究,则可以有效找到其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为学困生之后的成长与进步提供帮助和借鉴。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个人原因
当前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有自身的个人因素,也有周围环境对其的影响。首先,从个人角度分析,不难看出,小学生自身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进而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上进心。因为小学生本身活泼好动,加之初入校园,对学习没有足够深入的认识。所以许多学生的课堂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且不能够认真听讲,甚至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在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因为贪玩没有完成,故而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引导,小学生该学科的成绩必然不够理想。同时还有一些学困生因为某一次成绩落后之后便一蹶不振,于是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一直都是班中“垫底”的学生,所以内心敏感,行为孤僻,长此以往就必然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环境原因
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与效果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因素两个方面。首先,社会因素是影响学生的整体大背景。在社会环境中,有一部分积极的影响,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比如网络游戏、色情网站等内容的出现,确实影响了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得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沉迷其中,最终不仅导致自身身体出现问题,甚至也走上了厌学、逃学乃至辍学的不归路。
其次,家庭因素对小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一些小学生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这样的隔代教育会使得小学生长期被溺爱,导致小学生自身的行为缺乏规范。还有一些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偏低,教育理念相对落后,这都会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难,无从解决。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
(一)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实际上就是按照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分层教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比如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专门针对学困生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并且告知学生识字的方法。教师要学会从汉字的构字特点入手,让学困生对该汉字的字音、字形以及字义都有所了解,这样可以帮助学困生科学掌握该汉字,进而提高识字效率,从而使得学生逐步形成自主识字能力。
再比如进行写字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格外注重学困生的写字作业,要求其各项作业都需要按照规范进行书写,确保书面整洁。同时还可以在学困生的作业后面批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激发学困生的写字兴趣,从而帮助学困生突破自我。
(二)注重对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困生之所以成绩偏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自身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困生进行阅读活动开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困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可以对学困生的阅读要求适当降低,并且尽可能为学困生提供较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得学困生可以参与到课堂交流与阅读交流过程当中。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困生多读一些课外书,通过向学困生介绍读物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互相借阅与交流能力,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帮助。
(三)为学困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与活动平台
对于学困生而言,其大多数学困生往往会出现比较自卑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为学困生创造出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条件。比如可以举办诵读美文的朗读比赛,还可以组织“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征文大赛,使得更多学生可以再比赛中体现自己的优势,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价值。甚至还可以举办读书大赛,在比赛中让学生可以纷纷将自己阅读的书籍介绍出来,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间接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言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可以增强阅读意识,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四)注重对家长教育理念的引导以及周围教育环境的改善
小学语文学困生要想走出困境,单纯从教师方面,势必是无法解决的。必须需要家长的配合以及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所以作为家长,需要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观念,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从而提高自身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水平。比如可以经常召开学生家长会,家长会的形式可以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见面形式,可以利用网络组织家长在群组当中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还可以在每年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上请一些具有丰富教育心得的家长对自身的教育丰富与经验进行传授,从而使得其他家长可以借鉴,并且感受到家长对孩子至关重要的引导与模范作用。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存在,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基础的语言交流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格外重视学困生的存在,加大对学困生的帮助力度,找到符合学困生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实现学困生角色的转换。
参考文献:
[1]高华蕾.关于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7:224.
[2]李海龙.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J].考试周刊,2014,46:57.
[3]钟红娟.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3:25.
[4]时淑玲.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