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的恐惧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_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惧不一定就是发抖、害怕。很多时候,生气、攻击、拖拉等行为,都可能是恐惧在作怪。在孩子身上,因为认知、语言、神经系统等发育的局限,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3个月的佳佳突然大哭不止,这不是饥饿,而是窗户外面的一声巨响引起的。不管怎么哄,8个月的林媛媛就是不让陌生人碰一下,她并非害羞而是恐惧。每逢下雨天,两岁的豆豆总要妈妈抱,妈妈以为他粘人,但实际上他是害怕闪电打雷。
  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恐惧感如昙花一现,很容易被另一种感觉取代,一个温热的奶瓶、妈妈的拥抱、好玩的游戏等,都可能起着积极的转换作用。但也正因为这样,其恐惧常常被大人忽略。
  儿童的恐惧之不同于成人,还体现在引起的缘由常是在成人眼里毫无恐惧可言的东西。比如天空的一朵云、一个会动的影子、一束光、手指的一个小伤口等,在认知能力不足但想象力丰富的孩子眼里,这些都可能瞬间演变成为种种恐惧。
  要接收到孩子的恐惧信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岁前,孩子还不会说话,他们恐惧时只会哭,我们除了猜测别无他法。孩子会说话了,我们终于可以松口气,虽然他们无法完整表述,但通过简单的语言、表情及动作,大致也可以猜出个一二。你也许在期待孩子快快长大,这样,他就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恐惧?如果这么想的话,就打错如意算盘了。因为伴随能力一起增长的还有恐惧:能力在变强,恐惧也在增多。
  大致从五岁开始,他们对视觉、听觉等具体物象的恐惧逐渐减弱,对情绪、情感、心理和死亡等高层次物象的恐惧开始占主导。这类恐惧感不清晰,难以描述,除非你拔高天线,进行360度的广角接收,否则就会错过安抚孩子的机会。
  比如,孩子的手指头出血了,他对妈妈说:“妈妈,我的手指头出血了。”别以为他仅仅是在描述自己手指头受伤的情况,他的潜台词很有可能是:“我在流血,我会不会死?”
  再比如,晚上关灯后,孩子逐一问你挂在衣柜旁的东西是什么。如果你以为孩子太无聊而明知故问的话,就错怪他了。真正的原因是,这些东西在黑暗中看起来像各种鬼怪,跟白天看到的不一样,让他感到恐惧。
  虽然儿童恐惧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久性不同,但总的趋势是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而下降。虽然一些恐惧具有年龄特征性,但多数是暂时的,而且最终是可以适应的。
  这个结论,是不是让你不安的心稍稍放松了些?
其他文献
“中国贫困山区免费午餐计划”, 是2011年由《凤凰周刊》的邓飞和天涯网的梁树新联合500位媒体人、十余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它直接影响了国家的决策。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了更多的孩子。  作为发起人之一,邓飞这天来到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中心小学,为孩子们发放第一顿免费午餐。  一两半猪肉,一个鸡蛋,四两大米,五毛钱青菜,四元钱一餐的
兔子国王来我家了
一个一岁半的小女孩在广场上玩小皮球,玩了一会后,发现不远处草地上有个和自己相差不大的男孩,于是高兴地跑了过去。但小女孩并没有邀请小男孩玩,只是在他附近拍皮球,兴奋异常。小男孩则一副受到惊吓的样子,赶紧躲进妈妈的怀里,偶尔瞟小女孩一眼。  表面上看,小女孩自己沉浸在拍皮球的游戏中,和小男孩完全没有接触。然而,如果以此认为他们没有进行交往的话,那说明你还不了解孩子交往的规律。  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与人交
我们一家三口准备睡觉时,宝宝爸爸开玩笑说:“宝宝,去,去打你的胖妈妈。”  4岁的宝宝走过来,真的对着我的后背用力一拳。要说很痛不可能,毕竟才这么大的孩子;可也不是一点儿都不痛。我选择躺在床上不吭气。  见我没反应,宝宝问:“妈妈,你怎么了?”我回答:“你打妈妈,妈妈生气了。”  宝宝大哭起来:“是爸爸让我打的!”  宝宝爸爸意识到自己做得欠妥,主动认错:“宝宝别哭了,是爸爸不对,爸爸不应该让你去
网友给我留言说:“你家小宝的画真不错。美国的学校是如何进行美术教育的?小宝是不是专门学过啊?”这个留言虽然很短,却一语道破中美在美术教育方面的差异。在美国,画到像小宝这样水平的孩子比比皆是。换句话说,美国孩子都会画画,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而他们这个绘画本领,和从小所受的教育有直接关系。  画画就是玩儿  美国孩子上幼儿园,不用学任何外语,不需要应付加减乘除,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玩。而在纸上随意涂
《道德经》里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超负荷的刺激和信息对孩子成长有害无益。  养育孩子也若“烹小鲜”,少做无谓的折腾,掌握好火候,效果会更好。  物质简约  在现代社会,物质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但绝不是越多越好。对于孩子,这个道理尤其重要:我们总担心孩子还有什么不够,有没有担心过孩子哪些已经太多?  简化环境 减少家庭装修的复杂度,屋里的装饰尽量简化,增
小米心有余悸地说,不转了不转了,下次再也不转了!可是下一次,谁知道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处在“Terrible Two”的孩子,究竟能带来多少麻烦事,永远都无法预料。即使我们再三小心,再三注意,意外还是突如其来地发生了。  傍晚,小米故意碰了我的电脑(平时叮嘱过不能私自玩电脑),完后还嘚瑟地专门把我喊到书房,说:“妈妈你看,我在碰你的电脑!”看着她在我笔记本上跳了又跳,一脸挑衅的样子,我简直气得快
女儿mii4岁那年,我们一家还居住在名古屋。经开琴店的朋友介绍,她去了一家私立音乐院学琴。按mii自己的意愿,她希望学钢琴。  但在音乐院学琴的最开始半年,每一次音乐课,老师基本都只进行“音感训练”:老师用钢琴弹出一个音,孩子们必须很快地说出老师刚刚弹的是什么音,按的哪个键。这样反复训练之后,接下来,就是围绕着老师的琴声“跳舞”——每个班大约6个孩子,绕成一圈,跟随老师的钢琴节奏做动作,琴声突然停
一旦孩子的眼屎过多,不要单单把“罪名”安在上火上,你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上火”是中医里面独有的一个概念,在中医的理论中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热过盛,就是上火。  可是在现代医学当中,并没有“上火”一说。然而,很多老一辈的人会经常把“上火”挂在嘴边,无论大小问题,通通都是上火的问题。孩子晚上磨牙、有眼屎、大便干,舌苔重……不用问!全部都是“上火”惹的祸。  真的是这样吗?这些误区你必须看一看
孩子在旅行中,逐渐知道离开五十里、五百里、五千里之外的地方,那里的山什么样,房子什么样,人什么样,他们怎么生活。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电影《罗马假日》里的这句经典台词,将旅行跟读书放在一起,意义一目了然。  年轻人旅行,往往说走就走;但是为人父母后,却顾虑重重,思量再三。会不会去了也白去?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太小,看什么都记不住,去了也白去。  如果父母持“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