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bi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天,视听语言像传统的文学语言一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阅读和娱乐的重要媒介,电影、电视等视听作品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像重视文学鉴赏一样重视影视鉴赏,让影视经典与文学经典一道,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美好人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影视经典大学娱乐致死人文精神艺术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一天可以接触到的知识量和信息量,也许大过以往单一的纸板文字阅读时代一年的总和。每天铺天盖地地涌入每个人眼前灌入每个人耳中的信息,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好处,然而,在享受信息带给我们的便捷的同时,如果不能抵御住五花八门的垃圾信息带来的种种诱惑,从海量的信息中汲取自己真正最需要的东西,我们将一无所获、无所适从。因此。学会对有效知识的筛选利用和无效信息的剔除放弃,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事业获得成功的法宝。
  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和信息,我们必须学会选择,而经典永远是最好的选择。今天,视听语言像传统的文学语言一样已经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学习、阅读和娱乐的重要媒介,电影、电视等视听作品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像重视文学鉴赏一样重视影视鉴赏。
  
  一、让影视经典进入大学语文课堂
  
  影视经典与文学经典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全然没有生硬的面孔,而是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画面、美好的情感、鲜明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艺术风格、高雅的审美趣味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来吸引人、感染人、震撼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美好人格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在一些发达国家,以电影、电视为主的视听作品,在中学阶段就直接进入了语文教学的课堂,并且规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法国《中学语文科阅读教学目标》规定:“学习电影、电视和其它视听作品:在系统的文学作品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日本《中学语文科阅读教学目标》规定:“(初中生)能辨认戏剧和电影中的是非善恶,能从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单中选择和鉴赏有价值的节目……(高中生)能鉴赏和批评戏剧、电影和广播节目。”从这两段引文,我们就可以看出法日两国语文教学对影视等视听作品的重视程度。法国把视听作品和文学作品相提并论,对视听作品的学习与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一道成为提高学生文化修养f当然包括人文精神)的必由之路。日本则在初中阶段就要求学生,从众多的视听作品中,选择有价值的作品,并且能够分辨影视、戏剧中的是非善恶;在高中阶段进一步提出“能鉴赏和批评戏剧、电影和广播节目”的要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影视经典到大学阶段才进入语文教学的视野已经有点晚。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的体制和现状一时还难以彻底改变,影视教育根本无法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展开,对影视经典的鉴赏只有到高等教育阶段来弥补和加强。其一,大学生的升学压力明显小于中小学生:其二,大学的每一个教室几乎都有多媒体设施,电脑、音响、投影仪等等一应俱全,非常便于视听教学:其三,大学语文主要任务不再是教授大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而是通过文学的熏陶,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些都是让影视经典进入大学课堂的有利条件。
  大学不仅具备开展影视教育的有利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影视教育已经成为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必然的选择。首先,现在的大学生比以往更加拒绝一本正经的说教。单一的文字阅读以及粉笔、黑板外加教师一张口的教学方式。越来越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其次,文字作为人类语言和思想的符号系统。毕竟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书面语言有时确实不如活动的音像那般形象直观生动逼真,以音像、多媒体技术为媒介的视听语言,正好以其形象性直观性弥补书面语言的不足之处。最后,由于现代人越来越倦于书面阅读,视听“阅读”的时间和次数,实际上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书面阅读。因此,指导大学生“阅读”影视经典和阅读文学经典一样,已经成为大学人文教育必然的选择。
  
  二、选择影视经典的标准
  
  何谓经典,只有人文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才称之为经典,影视经典也不例外。无论媒体宣传多么天花乱坠,无论场面多么宏大耗资多么巨大阵容多么强大,无论导演多么著名女主角多么漂亮男主角多么英俊,我们选择经典的标准始终是——作品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接下来,笔者想和大家共赏两部名片,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
  我们首先来看《辛德勒的名单》。该片一举获得第六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七项大奖。第六十六届奥斯卡奖评委会是这样评价它的:“它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它的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
  影片的主人公辛德勒起初也只是一个贪图享乐、惟利是图的商人,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被唤醒并不断升华,最后,他散尽万贯家财,冒着生命危险。从纳粹的枪口下拯救了1100名犹太人的生命。心存感激的犹太幸存者。用仅存的一颗金牙,为辛德勒打了一枚戒指,戒指刻上了犹太法典上的一句希伯莱经文:“救一条生命等于拯救全世界。”犹太人自古以来就一直认为,没有什么能与拯救世界相比,拯救世界不是拯救抽象的人类,而是尽可能具体地对待每一条生命,拯救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影片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实手法运用得相当成功,不仅突出了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同时象征犹太人的黑暗时代。正是因为黑暗的笼罩,贯串影片的一点红色烛光和小女孩红色的身影才突显出深刻的宗教寓意,强调个体生命的脆弱和宝贵的同时,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促使辛德勒人性善良美好的一面不断得到升华。因为与长时间的灰暗色调的反差,当犹太人获得新生走出地平线时,银幕上突然出现的彩色画面。才会带给观众那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产生震撼灵魂的艺术效果。
  斯皮尔伯格谈到这部他引以为豪的影片时说:“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像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拍电影,导演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正如写小说,作家首先要让自己感动,才能感动读者。看完《辛德勒的名单》,许多观众不知不觉间已是泪流满面。
  我们再来看一部同是二战题材的影片,意大利人罗布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美丽人生》。它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二战题材的影片,它是一部处处带着眼泪的喜剧,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经典。它以一种超越常规的角度,通过一个从来没有人注意的侧面,来重新面对和诠释那段历史。   影片为什么要以喜剧的手法来描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笔者认为罗布托·贝尼尼的良苦用心是为了让观众不再沉浸在浅层的感动和人生的悲哀中,为了表现更深层更乐观的思想。纳粹试图通过集中营来毁灭犹太种族,也毁灭他们的人性,但人类灵魂深处毕竟有超越死亡的情感和品质。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基多,为了不让幼小的儿子面对人生悲剧,以超乎寻常的意志力控制自己,说服儿子,也说服自己,这个集中营只是人生一个荒谬的游戏,他一直小心翼翼而又竭尽全力地呵护着儿子纯洁幼小的心灵,这个伟大而可爱的父亲最终成功了。即使在集中营里,基多也始终是笑声不断,因为他坚信:人生的痛苦是暂时的,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
  《美丽人生》没有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着重写纳粹的残忍。而是突出受害者的勇敢,通过小人物也能做到的事情来教育观众。但是,它获得的荣誉甚至超过了《辛德勒的名单》,成为世界电影史上获奖最多的电影之一。第七十一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音乐奖:一九九八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一九九九年法国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一九九九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剧本奖这些具有国际声誉的大奖接踵而至,很能说明问题,独特的艺术创新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永远是最能吸引人心和打动人心的东西。
  
  三、拒绝“娱乐致死”
  
  今天,电视和网络几乎成了人类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媒介,我们花在电视和网络上的时间远远地超出了以前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合上书本看电视,关了电视上网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时尚、一种习惯。笔者却认为,如果不主动加以节制,这将养成一种可怕的惰性,我们将逐渐丧失独立和思考分辨是非的能力。
  信息时代,影视被人们更多地当作一种娱乐,而不是一种艺术。面对充斥荧屏的情色、暴力和偏见,面对那些所谓的“视觉的盛宴”里津津乐道的奢华无比的伪生活、粉饰太平的伪历史和无病呻吟的伪纯情,尤其是面对某些利欲熏心的编导,为迎合某些观众的低级趣味,在影视中反复宣扬的那种只图自己开心不顾他人死活的极端个人主义。我们要学会拒绝,用自己的良知去衡量和判断。
  尼尔·波兹曼说:“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致死的物种。”这种说法尽管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波兹曼的预言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吗?当代社会,所有文化似乎都成了快餐,任何经典都可以被戏说、歪曲、篡改和简化。面对金钱、美女、权力、名声等等太多的诱惑,现代人也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一些人甚至不择手段唯利是图:勤劳、勇敢、诚信、善良,有时甚至是一点点起码的同情心和内心的一丝感动,这一切都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们中的大多数,幸好是大多数还不是全部,不再阅读经典。更谈不上创造新的经典,文学的哲学的史学的影视的所有人文科学的精华,充其量读读前言后记和一些短小的评论。我们中的大多数也越来越不关心政治,越来越谈不上什么信仰,越来越耐不住寂寞,越来越不愿意沉思,那怕是想想自己灵魂深处到底需要什么。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人类将会怎样?趁我们还没有完全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无可奈何地发现。如果再不紧急刹车,人类将不再拥有崇高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尽管人类拥有先进的自然科学与技术和丰富的物质财富,然而因为人文精神的缺失,人类真的将如波兹曼所言,成为“一个娱乐致死的物种”。
  信息时代又称知识经济时代,注重经济利益原本无可厚非,然而,用经济利益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切事物好坏成败的标准,必将造成人文精神的缺失和社会道德的败坏。笔者就一直对教育产业化不以为然。大学教育可以产业化,然而,大学始终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自身神圣的职责,培养科学精英和技术人才,给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要培养社会的良知和完美的人格,给社会创造精神财富。发展科学和技术最终的目的是造福人类,如果我们对社会对人生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大学教育势必培养出一批批富有知识缺乏人性的“人才”,这将是大学的悲哀,中国的悲哀,世界的悲哀!大学不仅是科学的殿堂,还应该是一个国家最富有人文色彩的地方。在享乐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拒绝“娱乐致死”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人文精神。
其他文献
【摘要】梅贻琦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他的美育思想是其和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梳理其美育思想及其实践对当前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梅贻琦美育清华大学    梅贻琦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可以这样说,清华大学的成功离不开梅贻琦。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梅贻琦的关注,更多地是聚焦在通识教育思想、大师论、教授治校、大学理念、大学教育管理等
《黑镜子》第一季展示了未来的改变人类生活的诸多高新科技,更是一系列关照人性阴暗面的“黑镜子”,可以说,《黑镜子》系列剧用科幻的手段细腻地演绎了人对自身的再认识。  《黑镜子》第一季是一部三集的迷你剧,分别对媒体人及社会大众、处于理想现实纠结中的人、提出了质疑,进行了感性极强的影像反思。  一、 第一集《国歌》  以传统的绑架题材,演绎了看似专业实则罔顾被采访对象生命现代媒体人以及应该矫正但很容易为
红气球  我几乎是第一眼就爱上保罗·克利的这幅传世名作《红气球》,在黄、灰、蓝的天幕中,一团红色如太阳般的气球处于画作的中轴线,它那么可爱,朝气蓬勃,充满了童趣。  而作为红气球的依托,周围的房子如同我们童年时期所熟悉的跳格子的游戏一般,呈几何形态,它们又像是七巧板,由五颜六色的三角形、正方形和梯形组成,与红色的气球共同组建成了一个仿佛被雾霭围绕着的神秘的童话国度。  这个童话国度并不精致,它甚至
【摘要】话剧《生死场》是青年导演田沁鑫根据萧红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田沁鑫深得萧红原著《生死场》的精髓,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艺术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在生与死的历程中展示的顽强战斗精神和永不枯竭的生命力,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关键词】话剧 生死场 情节 人物 风格  话剧《生死场》是青年导演田沁鑫根据萧红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田沁鑫深得萧红原著《生死场》的精髓,
摘要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通过艺术手段从某种层面折射着现实的生活,给人以无限思考的空间。试从电影(《孔雀》的基本情节入手,围绕故事主人公姐弟二人的一系列亲身经历,阐述电影所反映的社会平民阶层的生活基本现状给广大影迷和读者带来的现实震撼。  关键词 真实 梦想 现实 残酷性    人生中如同孔雀开屏的美丽瞬间的时光不会有很多,对于大多数平民老百姓来说这便是生活的真相。顾长卫导演的电影《孔雀》展现的是上
[摘要]近年来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军人形象的塑造上,源于对个体关怀的情感表达被推向前台,人性内涵作为精英文化的理性思考,被置放在当代社会新的价值體系天平上重新审视和考量。影片《我的左手》在对人性内涵的开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它在艺术地表现军营生态文化上发掘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内涵,拓展了更丰富的精神表现领域,体现着一种值得注意的审美取向与创作态势。  [关键词]军旅题材 人性内涵 个体关怀 情感价
父亲推开门,走了进来,看上去腿脚灵便身体硬朗,只是一言不发地盯着我。我大吃一惊,一个激灵,腾地从床上爬起来。稍事镇静,拉开窗帘。早晨,天色阴沉,街面空寂。转过身走向门厅,看着外门紧闭,我伫立良久……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今日梦里相见,心头不禁泛起对父母的怀念之情。手机冒出一条清明节放假的消息,即刻让我联系起梦的缘由。天知道,父亲托梦与我,是有意提醒别忘了扫墓?还是有知疫情而给予的牵挂?  恋乡不
摘要 电影《图雅的婚事》以一个一女二夫的核心模式展开叙事,凸显了人生的荒诞感其内在原因来自于转型社会中人们心理的孤独与迷茫。  关键词 图雅的婚事 人生 荒诞    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是同一组镜头。图雅在自己的婚礼上孤独地喁喁而泣,随之,哀怨低沉的马头琴声婉然而起 。这个婚事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仅仅是喜悦,苦恼、无奈、怨艾早已经和它纠结在一起了,尽管这桩婚姻完全是自由的。  还是从头说起吧。  
摘要 当前《西游记》的影视解读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主题多元化,二是人物复杂化,三是娱乐精神的高扬。  关键词 《西游记》主题 人物 娱乐精神    在我国,影视与文学作品的结缘由来已久。当今,小说《西游记》的改编、重拍现象更是备受关注。众多《西游记》影视改编作品的问世呈现了从文学作品走向影视作品的发展轨迹,表现出影像对文字的多面解读。“改编,就是把一部文学作品搬上银幕,或者是把一部电影重新编纂
[摘要]影片《悔悟》以荒诞、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1937年至1939年苏联肃反扩大化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影片表明:题材的重大历史意义或现实迫切性,对电影说来至关重要: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包括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使影片取得成功。  [关键词] 肃反扩大化 荒诞 超现实主义    在21年前的1987年,《悔悟》这部苏联影片可谓风靡全球,其发行拷贝和上座率并不亚于当年好莱坞的某些“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