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园教育环境更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她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她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蒙台梭利也认为:“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在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去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既然教育环境对幼儿有如此深刻的影响,那么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以幼儿为本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并将幼儿作为环境创设的参与主体来加以筹划。以幼儿为本原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是合作的关系,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进来。例如:“秋天”主题墙的制作,要创设一种能够展现出幼儿所能感知的秋天的情境。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引领幼儿可以通过绘画、剪裁、粘贴的形式共同制作主题墙背景,背景可以是“丰收的庄稼”“多彩的森林”“飞舞的落叶”等。当幼儿面对这样的主题墙时,自然而然地与自己的感知产生共鸣,也就初步总结出“秋天”的特色了,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当然,切忌内容单一和一成不变,在难度上要随主题的变换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样的主题,根据活动的深入,其难度应该增加。可以采用以感官为依据划分活动的方法。比如,可以设置“秋天”——我《看到……》《听到……》《尝到……》《感觉到……》几个板块的内容,让幼儿分别利用眼睛、耳朵、嘴巴、皮肤等感官直观地体会秋天,并将自己的体验通过图片、艺术作品、照片、故事等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对秋天的认识也就升华了。
另一方面,环境是为幼儿创设的,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保证幼儿都能有充分利用环境的自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注重幼儿实践活动,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在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中,幼儿能够释放天性,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区域设置应该以全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特点以及生活经验为基准,并突出各个区域的特色。材料选择也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生活经验而定。
开放交往原则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前者主要是指外显的、有形的环境;后者主要是指幼儿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即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做到两种环境并行——不仅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同样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交往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每个人最重要的素养,幼儿园为幼儿创设的环境应该是生动的、开放的。即不仅要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要尽可能提供和谐、平等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悦、和谐的环境中自由交往。
在日常的区域活动规则中,规定幼儿只能进入一个区域中游戏,这样幼儿活动范围缩小了,体验和交往的人物和角色也就十分有限了,也就难以充分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通过游戏区的组织分离来实现,不要把幼儿固定在某一个区域里,而是要给幼儿留下了充分自选和变更的机会。这样,在幼儿游戏时,班级变成了幼儿的“小社会”,他们可以自由交往,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领域渗透原则
通过环境创设进行的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幼儿进入到所要创设的氛围中,幼儿通过对这种环境的感知,无形中体会到这一主题活动所产生的意义,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幼儿接受。例如:在中班主题“汽车叭叭叭”中,通过主题背景墙展示的各种交通工具,幼儿能够感知到交通工具的演变是越来越先进的;在“春天”主题中,幼儿充分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幼儿热爱绿色,保护绿色的情感;在植物角中养小青蛙,对幼儿渗透小青蛙捉害虫功劳大的教育,激发幼儿保护有益动物的愿望。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教育内涵,幼儿将大受裨益。
展示原则
教师往往容易忽视活动后的延伸活动,大部分的延伸活动都被老师一语带过。其实,延伸活动是检验孩子们掌握知识程度的直观反馈。给幼儿创设一个知识展示平台,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将活动中学到的本领一一展现。例如:中班主题活动“伞花朵朵开”,孩子与家长收集了很多样式的伞,还有家长自己制作的油纸伞,以及一个个关于“雨”和“伞”的动听的小故事。我们将这些实物都钉在墙上,将图片张贴出来,把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的图画、故事连环画等作品都在墙壁上展示出来,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不停地说着,每天早上入园、离园时以及过渡环节的间歇时,这墙壁下面总是围绕着很多的孩子。
在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今天,幼儿教师必须重视环境的创设。在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基础上,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遵循以幼儿为本原则、开放交往原则、领域渗透原则和展示原则,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会“唱歌”,让幼儿与环境“对话”,为全体幼儿的幸福成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的身心获得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二幼儿园)
以幼儿为本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并将幼儿作为环境创设的参与主体来加以筹划。以幼儿为本原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是合作的关系,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进来。例如:“秋天”主题墙的制作,要创设一种能够展现出幼儿所能感知的秋天的情境。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引领幼儿可以通过绘画、剪裁、粘贴的形式共同制作主题墙背景,背景可以是“丰收的庄稼”“多彩的森林”“飞舞的落叶”等。当幼儿面对这样的主题墙时,自然而然地与自己的感知产生共鸣,也就初步总结出“秋天”的特色了,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当然,切忌内容单一和一成不变,在难度上要随主题的变换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样的主题,根据活动的深入,其难度应该增加。可以采用以感官为依据划分活动的方法。比如,可以设置“秋天”——我《看到……》《听到……》《尝到……》《感觉到……》几个板块的内容,让幼儿分别利用眼睛、耳朵、嘴巴、皮肤等感官直观地体会秋天,并将自己的体验通过图片、艺术作品、照片、故事等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对秋天的认识也就升华了。
另一方面,环境是为幼儿创设的,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保证幼儿都能有充分利用环境的自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注重幼儿实践活动,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在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中,幼儿能够释放天性,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区域设置应该以全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特点以及生活经验为基准,并突出各个区域的特色。材料选择也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生活经验而定。
开放交往原则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前者主要是指外显的、有形的环境;后者主要是指幼儿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即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做到两种环境并行——不仅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同样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交往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每个人最重要的素养,幼儿园为幼儿创设的环境应该是生动的、开放的。即不仅要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要尽可能提供和谐、平等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悦、和谐的环境中自由交往。
在日常的区域活动规则中,规定幼儿只能进入一个区域中游戏,这样幼儿活动范围缩小了,体验和交往的人物和角色也就十分有限了,也就难以充分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通过游戏区的组织分离来实现,不要把幼儿固定在某一个区域里,而是要给幼儿留下了充分自选和变更的机会。这样,在幼儿游戏时,班级变成了幼儿的“小社会”,他们可以自由交往,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领域渗透原则
通过环境创设进行的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幼儿进入到所要创设的氛围中,幼儿通过对这种环境的感知,无形中体会到这一主题活动所产生的意义,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幼儿接受。例如:在中班主题“汽车叭叭叭”中,通过主题背景墙展示的各种交通工具,幼儿能够感知到交通工具的演变是越来越先进的;在“春天”主题中,幼儿充分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幼儿热爱绿色,保护绿色的情感;在植物角中养小青蛙,对幼儿渗透小青蛙捉害虫功劳大的教育,激发幼儿保护有益动物的愿望。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教育内涵,幼儿将大受裨益。
展示原则
教师往往容易忽视活动后的延伸活动,大部分的延伸活动都被老师一语带过。其实,延伸活动是检验孩子们掌握知识程度的直观反馈。给幼儿创设一个知识展示平台,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将活动中学到的本领一一展现。例如:中班主题活动“伞花朵朵开”,孩子与家长收集了很多样式的伞,还有家长自己制作的油纸伞,以及一个个关于“雨”和“伞”的动听的小故事。我们将这些实物都钉在墙上,将图片张贴出来,把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的图画、故事连环画等作品都在墙壁上展示出来,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不停地说着,每天早上入园、离园时以及过渡环节的间歇时,这墙壁下面总是围绕着很多的孩子。
在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今天,幼儿教师必须重视环境的创设。在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基础上,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遵循以幼儿为本原则、开放交往原则、领域渗透原则和展示原则,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会“唱歌”,让幼儿与环境“对话”,为全体幼儿的幸福成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的身心获得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