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意象,是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从古诗词意象角度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诗句、想象体悟,能够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自然感知古诗词意象的真实存在,促进学习认知的自然升级。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生真正进入古诗词的意境之中,通过对意象的感知探索,自然形成对古诗词的认知。
一、品读诗句,由象入境
品读古诗词,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展开设计,情感诵读、作者解读、背景了解,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些学习启示,由象入境。
1.多元诵读
古诗词语句精练、优美,自然需要有更多的美读相伴,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诵读训练时,应在方法技巧方面做一些指导。示范诵读、配乐诵读、合作诵读等,都可以给学生提供诵读启示,教师要在抑扬顿挫的运用上做出必要的解读,让学生逐渐找到诵读的感觉,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
诵读古诗词需要遵循基本的规律,要在节奏、韵律、停顿等方面做出规范设计,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诵读要领,教师要多做示范诵读,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时,教师先进行示范诵读,对诵读技巧进行对应介绍:“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生动有趣的村居画面,诵读时要读出灵动感、情趣感,赋予更多热情。先画出节奏和韵脚,注意合理停顿。”接着教师开始诵读展示,并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和画面,与诵读形成呼应。学生自然进入诵读学习环节,并在尝试诵读的体验中体会意象的存在,建立古诗词的立体印象。
2.背景渗透
古诗词多数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成文背景,对促进古诗词的解读有帮助。学生对作者了解不充分,难以形成情感共鸣,无疑给古诗词教学增加一些困难。教师从作品背景方面做一些提示和引导,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提醒。学生对相关背景有了一些了解,其品读效果会更好。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作者辛弃疾是爱国诗人,写出了不少慷慨激昂的诗词,而这首词却写出了和谐和温情。辛弃疾坚持爱国抗金政治主张,在为官时被一些投降派排斥和打击,后来不被重用,只好赋闲在家。在这段日子里,辛弃疾过着隐居的生活,关注农村简朴的生活,写下了众多类似的诗词。教师为学生做背景介绍,学生逐渐走进诗词之中,对相关画面有了更贴切的理解。在阅读检查阶段,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词内容,学生开始生动描绘诗词场景,对不同人物进行个性介绍,阅读理解都比较到位。
二、想象体悟,情景交融
古诗词描写意境悠远,因为大多数作品都是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产物,自然包含丰富的意象内容。教师需要进行引导,为学生顺利进入想象境界创造良好条件。
1.绘画助学
绘画在古诗词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课文中的插图,或者是学生自行设计图案,都可以对古诗词进行直观解读。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绘画资源,为学生顺利理解古诗词内涵创造良好条件。想象体悟需要一定线索,教师在教学指导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利用绘画内容给予启示,让学生自然建立学习认知。
绘画助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解读古诗词意境时,会利用绘画手段进行对应设计,让学生顺利进入诗词画面,快速启动想象思维。如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要求学生对古诗词中相关景色进行想象。学生开始梳理古诗,并尝试展开联想,对田园四时美景进行展望。梅子、杏子、麦花、菜花,这些植物都属于春天的物象,作者抓住其突出特点展示,给人带来更直观的印象。“金黄”的梅子,“肥硕”的杏子,“雪白”的麦花,“稀疏”的菜花,都让人感觉到春色的温暖气息。农村中的篱笆,有蜻蜓、蝴蝶在上面纷飞,这是自然的景色,让人很陶醉。教师利用画面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2.名句鉴赏
古诗词名句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围绕名句展开教学,在具体鉴赏中让学生形成理性认知。古诗词语句精练,内涵丰富,特别是名句,都是作者锤炼的结果,值得我们做广泛而深入的研读,建立丰富的学习体验。“意在诗外”,是对诗词体裁特点的重要诠释,教师要抓住名句展开对应的引导,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体验中形成学习认知。
如教学《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时,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古诗,并进行梳理对比分析,找出名句。学生经过比较之后,很快就确定了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教师对名句鉴赏进行引导:“作者与友人分离后,嘱咐友人向亲人带去慰问,也表达一颗忠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还打算表现什么意思呢?”學生开始梳理思绪,对名句展开个性解读。学生鉴赏未必都深刻,教师对学生的鉴赏不应给出是非评价,而是对其理解精神给予更多鼓励。教师以名句鉴赏作为引导,顺利引发学生鉴赏思维,让学生在深度解析过程中建立学习认知。名句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合理运用名句展开延伸思考,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启迪。
三、“物我相融”,诗情画意
古诗词解读方法众多,如何才能达成物我相融的境界,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要在思考方式、体悟角度选择等方面做一些设计和引导。
1.“诗(词)我观照”
所谓“诗(词)我观照”,是对情景交融的学习呈现,对意象和意境的准确把握,自然进入到古诗词内涵之中,与古诗词作者达成更多的情感共鸣。学生与古诗词有时代的距离,但古诗词情景描写极为经典,可以消除时代隔阂,自然达成共性认知。教师从情感表达角度对学生学习古诗词进行引导,教学效果更明显。
在教学《塞下曲》这首诗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古诗,然后让学生根据诗句内容绘制连环图画,形成连续性图画。学生对这个任务比较感兴趣,能积极行动起来,对绘画内容进行进一步讨论,并展开具体操作。教师深入到课堂中,给学生提供更多支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在绘画展示环节,教师精选了几个典型的绘画作品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对古诗情景进行整合解读,让学生自然进入到“物我相融”的境界。
2.延伸阅读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操作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以提升教学效果。名句鉴赏、拓展阅读、读后感、读书笔记等,都属于延伸阅读范畴,教师要做好筛选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特别是课外搜集古诗相关信息,可以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古诗词阅读需要有融合意识,教师要有对接意识,引导学生展开对应思考,让学生自然进入古诗词意境之中,形成对应的学习体验。在教学《墨梅》这首诗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其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读后感:这首诗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却留下清香在人间,这是借助墨梅自喻,表达自己追求高洁品德的意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思考,写出阅读感悟。学生明确任务后,能快速进入到读写环节中。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能从自身角度展开思考。教师以读后感形式布置训练任务,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思考的机会。从学生具体表现中可以看出,教师读后感设计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学生的阅读认知更为丰富。
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还要进行创意设计和引导,让学生通过对古诗词意象的发掘展开深度解析和体悟,在想象和鉴赏中建立学习认知。诵读、鉴赏、画图、读写、表演等,都可以让学生顺利进入诗词情境之中,对古诗词意象展开深度解析和感知。
(作者单位:吉林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慧谷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
一、品读诗句,由象入境
品读古诗词,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展开设计,情感诵读、作者解读、背景了解,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些学习启示,由象入境。
1.多元诵读
古诗词语句精练、优美,自然需要有更多的美读相伴,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诵读训练时,应在方法技巧方面做一些指导。示范诵读、配乐诵读、合作诵读等,都可以给学生提供诵读启示,教师要在抑扬顿挫的运用上做出必要的解读,让学生逐渐找到诵读的感觉,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
诵读古诗词需要遵循基本的规律,要在节奏、韵律、停顿等方面做出规范设计,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诵读要领,教师要多做示范诵读,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时,教师先进行示范诵读,对诵读技巧进行对应介绍:“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生动有趣的村居画面,诵读时要读出灵动感、情趣感,赋予更多热情。先画出节奏和韵脚,注意合理停顿。”接着教师开始诵读展示,并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和画面,与诵读形成呼应。学生自然进入诵读学习环节,并在尝试诵读的体验中体会意象的存在,建立古诗词的立体印象。
2.背景渗透
古诗词多数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成文背景,对促进古诗词的解读有帮助。学生对作者了解不充分,难以形成情感共鸣,无疑给古诗词教学增加一些困难。教师从作品背景方面做一些提示和引导,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提醒。学生对相关背景有了一些了解,其品读效果会更好。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作者辛弃疾是爱国诗人,写出了不少慷慨激昂的诗词,而这首词却写出了和谐和温情。辛弃疾坚持爱国抗金政治主张,在为官时被一些投降派排斥和打击,后来不被重用,只好赋闲在家。在这段日子里,辛弃疾过着隐居的生活,关注农村简朴的生活,写下了众多类似的诗词。教师为学生做背景介绍,学生逐渐走进诗词之中,对相关画面有了更贴切的理解。在阅读检查阶段,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词内容,学生开始生动描绘诗词场景,对不同人物进行个性介绍,阅读理解都比较到位。
二、想象体悟,情景交融
古诗词描写意境悠远,因为大多数作品都是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产物,自然包含丰富的意象内容。教师需要进行引导,为学生顺利进入想象境界创造良好条件。
1.绘画助学
绘画在古诗词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课文中的插图,或者是学生自行设计图案,都可以对古诗词进行直观解读。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绘画资源,为学生顺利理解古诗词内涵创造良好条件。想象体悟需要一定线索,教师在教学指导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利用绘画内容给予启示,让学生自然建立学习认知。
绘画助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解读古诗词意境时,会利用绘画手段进行对应设计,让学生顺利进入诗词画面,快速启动想象思维。如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要求学生对古诗词中相关景色进行想象。学生开始梳理古诗,并尝试展开联想,对田园四时美景进行展望。梅子、杏子、麦花、菜花,这些植物都属于春天的物象,作者抓住其突出特点展示,给人带来更直观的印象。“金黄”的梅子,“肥硕”的杏子,“雪白”的麦花,“稀疏”的菜花,都让人感觉到春色的温暖气息。农村中的篱笆,有蜻蜓、蝴蝶在上面纷飞,这是自然的景色,让人很陶醉。教师利用画面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2.名句鉴赏
古诗词名句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围绕名句展开教学,在具体鉴赏中让学生形成理性认知。古诗词语句精练,内涵丰富,特别是名句,都是作者锤炼的结果,值得我们做广泛而深入的研读,建立丰富的学习体验。“意在诗外”,是对诗词体裁特点的重要诠释,教师要抓住名句展开对应的引导,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体验中形成学习认知。
如教学《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时,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古诗,并进行梳理对比分析,找出名句。学生经过比较之后,很快就确定了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教师对名句鉴赏进行引导:“作者与友人分离后,嘱咐友人向亲人带去慰问,也表达一颗忠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还打算表现什么意思呢?”學生开始梳理思绪,对名句展开个性解读。学生鉴赏未必都深刻,教师对学生的鉴赏不应给出是非评价,而是对其理解精神给予更多鼓励。教师以名句鉴赏作为引导,顺利引发学生鉴赏思维,让学生在深度解析过程中建立学习认知。名句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合理运用名句展开延伸思考,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启迪。
三、“物我相融”,诗情画意
古诗词解读方法众多,如何才能达成物我相融的境界,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要在思考方式、体悟角度选择等方面做一些设计和引导。
1.“诗(词)我观照”
所谓“诗(词)我观照”,是对情景交融的学习呈现,对意象和意境的准确把握,自然进入到古诗词内涵之中,与古诗词作者达成更多的情感共鸣。学生与古诗词有时代的距离,但古诗词情景描写极为经典,可以消除时代隔阂,自然达成共性认知。教师从情感表达角度对学生学习古诗词进行引导,教学效果更明显。
在教学《塞下曲》这首诗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古诗,然后让学生根据诗句内容绘制连环图画,形成连续性图画。学生对这个任务比较感兴趣,能积极行动起来,对绘画内容进行进一步讨论,并展开具体操作。教师深入到课堂中,给学生提供更多支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在绘画展示环节,教师精选了几个典型的绘画作品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对古诗情景进行整合解读,让学生自然进入到“物我相融”的境界。
2.延伸阅读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操作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以提升教学效果。名句鉴赏、拓展阅读、读后感、读书笔记等,都属于延伸阅读范畴,教师要做好筛选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特别是课外搜集古诗相关信息,可以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古诗词阅读需要有融合意识,教师要有对接意识,引导学生展开对应思考,让学生自然进入古诗词意境之中,形成对应的学习体验。在教学《墨梅》这首诗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其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读后感:这首诗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却留下清香在人间,这是借助墨梅自喻,表达自己追求高洁品德的意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思考,写出阅读感悟。学生明确任务后,能快速进入到读写环节中。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能从自身角度展开思考。教师以读后感形式布置训练任务,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思考的机会。从学生具体表现中可以看出,教师读后感设计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学生的阅读认知更为丰富。
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还要进行创意设计和引导,让学生通过对古诗词意象的发掘展开深度解析和体悟,在想象和鉴赏中建立学习认知。诵读、鉴赏、画图、读写、表演等,都可以让学生顺利进入诗词情境之中,对古诗词意象展开深度解析和感知。
(作者单位:吉林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慧谷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