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流坑古村是极具赣派建筑风格与“傩文化”特色的古村落,其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人类文明,作为后人有责任对其进行保护。保护不单是维持现状,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对流坑古村落历史文化底蕴的传承,因此古村落的保护不仅仅局限在历史建筑、祠堂、古井、古桥等物质遗产,还应该包括礼制、宗教、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尝试探索当下数字技术对流坑古村落历史建筑和文化内涵的保护与承传模式。
关键词:流坑古村;数字技术;民间文化
引言
流坑古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古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包含了大量明清时期古村落群,属于庐陵文化与临川文化的叠加,是赣派建筑中的典范。由于受到庐陵文化的影响,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崇文重教。因此,先祖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子孙后代的教育中,祠堂的装饰程度降低。村落建筑的内外部空间、不同的空间功能又深受“傩”文化的影响。据史料记载,流坑的“傩文化”始于北宋年间,“傩“文化在村落里是一种驱鬼辟邪的活动,其影响着流坑古村的建筑设计,使得古村落建筑独具特色,并使它形成了珍贵的民间文化。其建筑规模宏大、形式多样,既有古典样貌的民居邸宅,又有造型别致的庙宇,还有别具文化特色的书院、戏台、牌坊等。这些古建筑汇集了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是流坑文化遗产的核心所在。古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应該是一种可持续的保护与研究,使其文化能不断的流传传播下去。结合当今的数字化技术,深入探究流坑古村落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可激活古村落传统文化生命力,促进其长久发展。
一、流坑古村数字化保护研究意义与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极具意义。流坑古村作为江西省1997年特批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其文物资源丰富、保存完整、品位价值高。无论是从历史人文、生态环境、村落布局,还是古建规模来看,都独具特色和研究价值。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媒体艺术的丰富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形式:
(1)为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展现和传播提供了更丰富的技术选择,为破解遗产保护的诸多难题找到了突破口。
(2)开始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提供新的发展路径,注入新活力,过去仅停留在村落建筑的保护而没有注重对古村落的风水人文的提取,通过数字化可以记录流坑古村的文化与环境。
(3)针对传统保护手段的不完善、保护方式单一等问题,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古村建立详细的档案信息,利用虚拟平台将古村落由传统平面的信息收集转向三维立体的历史建筑信息收集。
(4)为流坑古村建立详细的档案。本文从流坑古建筑群建筑布局风格、典型建筑风格与案例、流坑文化传承状况出发,弘扬流坑文化,建立江西文化自信。
二、流坑古村落数字化保护基本原则与方法
文化保护是对传统技艺、传统思想的保护与传承。“多维展示”是流坑古村数字化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有着典型赣派建筑风格的流坑古村承载着千年的“傩”文化,其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不应局限在村落建筑的保护,文化保护应是核心,其包括古村落“傩”文化资源的梳理与再现。
历史文化传承是保护的目的,数字化技术是保护的方法与手段。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坑古村中的“傩”文化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其整体建筑风格样式深受“傩”文化的影响,是村落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也是数字化技术对其保护的核心。利用数字化技术的指导,对古村落的“傩”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记录、存储并保存,结合数字博物馆、数字化文创产品进行展示和传播。用现代化的手段展示流坑“傩”面具、“傩”舞仪式、村落习俗,实施多维展示的数字化保护方法。
依靠数字科技力量进行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可借助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挖掘文化传承人,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形成多元化保护。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将古村落保护与传承进行转型升级,实现村落特色的节日庆典、传说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维延伸,实现村落的建筑、自然空间与文化的立体化保护。
三、数字技术对流坑古村保护应用
流坑古村落数字化保护是一种新型的保护形式,其核心技术应用是探索一种技术的变革,更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数字化新技术,它可以激活古村落的传统文化,更新古村落的文明与历史。在当今网络科技发达的时代,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拓展人们的知识面。古村落一.方面因风吹雨淋的侵蚀,遭受自然因素的破坏,加上传统建筑结构,二是人为因素的破坏,包括生活使用的破坏,影响着古村。人口流失,造成当地的传统文化逐渐地流失。当今新时代科技背景下,应该多元化地对古村落进行保护,以下是数字化技术对流坑古村
1.数字化手段的梳理
过去依靠人工、手工的方式进行古村落保护,其保护与传承手段过于单一,不可避免地遭到人为因素或自然条件限制。数字化保护手段是一种新的途径,根据数字化目标不同,可针对流坑古村落实施抢救型数字化与开发型数字化手段,抢救型数字化手段主要是指对古村落建筑和道路空间布局进行资料采集、分析与整理,对濒临消失或已经消失的古建筑,运用数字化扫描技术进行模型的再建造。开发型数字化手段主要是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相关软件研发,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根据当地的“傩”文化拍摄Vlog、创作微电影、制作动画短片等进行数字化保护与推广。
2.数字档案馆
利用数字化高清影像技术,使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原始信息数据的获取,建立数字档案馆。例如:对古村落内的乡土建筑规划、特色古建筑、风土人情以及居民生活等内容,使用数字相机或高清摄像机对其进行拍摄,数字化处理后生成图像或视、音频影像资料。将收集的民居、祠堂、古桥、古井、戏台、牌坊等图像素材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视、音频资料则使用PR视频剪辑软件进行编辑并保存。对于当地独具特色的建筑样式,运用近景实拍,同时结合全景相机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扫描,方便后期建立三维图像模型,将建立好的三维模型保存到多媒体数据库内进行存储。通过数字化高清影像技术来建立流坑古村落的数字档案馆,并利用网络途径提供信息资料给广大需求者。 3.数字化博物馆
数字化博物馆将流坑古村落进行信息数字化,利用数字摄影、三维图形处理技术、网络交互技术实现VR虚拟展示,通过这些新型科技将现实中的博物馆搬到虚拟的数字化多维空间中,借助网络平台、手机等传播媒介,将无趣的知识变为鲜活有趣的图片与虚拟模型,呈现在人们眼前,与受众形成交互。数字化博物馆的形式区别于传统博物馆,将传统博物馆的工作与网络科技进行有效的结合,是一种建立在虚拟网络上的博物馆,既体现实体博物馆所具备的沟通性功能,也体现数字化博物馆所具备的便利性、实时性、可即性。运用数字化信息传播媒介对受众群体进行传播,让博物馆以新的形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加大人们对博物馆的兴趣,利于流坑古村落建筑风格、历史渊源、“傩”文化价值的宣传,并启发大众构思,从而达到普及知识、保护与传承的最,终目标。
4.开发数字化文创产品
利用互联网,设计古村落相关APP、小程序,使大众足不出户便可利用手机APP、软件程序查阅到流坑古村数字博物馆、高清视频,领略当地的人文地貌,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与相关背景知识,近距离地观赏到古村落建筑数字化图片、数字博物馆、数字视频等。并根据流坑古村落文化特色、民俗信仰,结合建筑特色设计数字游戏产品,利用手游、动漫、卡牌等进行互动,以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文,使流坑古村建筑群在文化创意背景下进行旅游景点与数字化展示项目开发,从而达到其艺术主体价值、乐安“傩”文化艺术、艺术史的传承与传播的作用。
結语
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应该是一种可持续的保护与传承。应该注意到,我们正步入数字科技时代,数字化技术在日益发展,不断地满足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数字化古村落保护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需要我们多多地去实践并创新。古村落的保护并不仅仅局限于村落的建筑,而应该更多地深入其村落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挖掘,使得村落展示更加多元化。对古村落的保护任重而道远,不应单纯地局限于村落建筑,而应该是提高其文化的传承。有效地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网络化的推广与宣传,做实质意义上的保护,使这种文化能不断地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罗杨.探索古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N]贵州民族报,2018-11-13(A03)
[2]陈雅婧.浅析傩文化对流坑村传统建筑营造思维的影响[A].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C].北京: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2018:5.
[3]闵绮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文献,2017(06)
关键词:流坑古村;数字技术;民间文化
引言
流坑古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古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包含了大量明清时期古村落群,属于庐陵文化与临川文化的叠加,是赣派建筑中的典范。由于受到庐陵文化的影响,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崇文重教。因此,先祖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子孙后代的教育中,祠堂的装饰程度降低。村落建筑的内外部空间、不同的空间功能又深受“傩”文化的影响。据史料记载,流坑的“傩文化”始于北宋年间,“傩“文化在村落里是一种驱鬼辟邪的活动,其影响着流坑古村的建筑设计,使得古村落建筑独具特色,并使它形成了珍贵的民间文化。其建筑规模宏大、形式多样,既有古典样貌的民居邸宅,又有造型别致的庙宇,还有别具文化特色的书院、戏台、牌坊等。这些古建筑汇集了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是流坑文化遗产的核心所在。古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应該是一种可持续的保护与研究,使其文化能不断的流传传播下去。结合当今的数字化技术,深入探究流坑古村落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可激活古村落传统文化生命力,促进其长久发展。
一、流坑古村数字化保护研究意义与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极具意义。流坑古村作为江西省1997年特批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其文物资源丰富、保存完整、品位价值高。无论是从历史人文、生态环境、村落布局,还是古建规模来看,都独具特色和研究价值。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媒体艺术的丰富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形式:
(1)为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展现和传播提供了更丰富的技术选择,为破解遗产保护的诸多难题找到了突破口。
(2)开始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提供新的发展路径,注入新活力,过去仅停留在村落建筑的保护而没有注重对古村落的风水人文的提取,通过数字化可以记录流坑古村的文化与环境。
(3)针对传统保护手段的不完善、保护方式单一等问题,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古村建立详细的档案信息,利用虚拟平台将古村落由传统平面的信息收集转向三维立体的历史建筑信息收集。
(4)为流坑古村建立详细的档案。本文从流坑古建筑群建筑布局风格、典型建筑风格与案例、流坑文化传承状况出发,弘扬流坑文化,建立江西文化自信。
二、流坑古村落数字化保护基本原则与方法
文化保护是对传统技艺、传统思想的保护与传承。“多维展示”是流坑古村数字化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有着典型赣派建筑风格的流坑古村承载着千年的“傩”文化,其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不应局限在村落建筑的保护,文化保护应是核心,其包括古村落“傩”文化资源的梳理与再现。
历史文化传承是保护的目的,数字化技术是保护的方法与手段。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坑古村中的“傩”文化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其整体建筑风格样式深受“傩”文化的影响,是村落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也是数字化技术对其保护的核心。利用数字化技术的指导,对古村落的“傩”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记录、存储并保存,结合数字博物馆、数字化文创产品进行展示和传播。用现代化的手段展示流坑“傩”面具、“傩”舞仪式、村落习俗,实施多维展示的数字化保护方法。
依靠数字科技力量进行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可借助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挖掘文化传承人,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形成多元化保护。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将古村落保护与传承进行转型升级,实现村落特色的节日庆典、传说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维延伸,实现村落的建筑、自然空间与文化的立体化保护。
三、数字技术对流坑古村保护应用
流坑古村落数字化保护是一种新型的保护形式,其核心技术应用是探索一种技术的变革,更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数字化新技术,它可以激活古村落的传统文化,更新古村落的文明与历史。在当今网络科技发达的时代,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拓展人们的知识面。古村落一.方面因风吹雨淋的侵蚀,遭受自然因素的破坏,加上传统建筑结构,二是人为因素的破坏,包括生活使用的破坏,影响着古村。人口流失,造成当地的传统文化逐渐地流失。当今新时代科技背景下,应该多元化地对古村落进行保护,以下是数字化技术对流坑古村
1.数字化手段的梳理
过去依靠人工、手工的方式进行古村落保护,其保护与传承手段过于单一,不可避免地遭到人为因素或自然条件限制。数字化保护手段是一种新的途径,根据数字化目标不同,可针对流坑古村落实施抢救型数字化与开发型数字化手段,抢救型数字化手段主要是指对古村落建筑和道路空间布局进行资料采集、分析与整理,对濒临消失或已经消失的古建筑,运用数字化扫描技术进行模型的再建造。开发型数字化手段主要是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相关软件研发,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根据当地的“傩”文化拍摄Vlog、创作微电影、制作动画短片等进行数字化保护与推广。
2.数字档案馆
利用数字化高清影像技术,使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原始信息数据的获取,建立数字档案馆。例如:对古村落内的乡土建筑规划、特色古建筑、风土人情以及居民生活等内容,使用数字相机或高清摄像机对其进行拍摄,数字化处理后生成图像或视、音频影像资料。将收集的民居、祠堂、古桥、古井、戏台、牌坊等图像素材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视、音频资料则使用PR视频剪辑软件进行编辑并保存。对于当地独具特色的建筑样式,运用近景实拍,同时结合全景相机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扫描,方便后期建立三维图像模型,将建立好的三维模型保存到多媒体数据库内进行存储。通过数字化高清影像技术来建立流坑古村落的数字档案馆,并利用网络途径提供信息资料给广大需求者。 3.数字化博物馆
数字化博物馆将流坑古村落进行信息数字化,利用数字摄影、三维图形处理技术、网络交互技术实现VR虚拟展示,通过这些新型科技将现实中的博物馆搬到虚拟的数字化多维空间中,借助网络平台、手机等传播媒介,将无趣的知识变为鲜活有趣的图片与虚拟模型,呈现在人们眼前,与受众形成交互。数字化博物馆的形式区别于传统博物馆,将传统博物馆的工作与网络科技进行有效的结合,是一种建立在虚拟网络上的博物馆,既体现实体博物馆所具备的沟通性功能,也体现数字化博物馆所具备的便利性、实时性、可即性。运用数字化信息传播媒介对受众群体进行传播,让博物馆以新的形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加大人们对博物馆的兴趣,利于流坑古村落建筑风格、历史渊源、“傩”文化价值的宣传,并启发大众构思,从而达到普及知识、保护与传承的最,终目标。
4.开发数字化文创产品
利用互联网,设计古村落相关APP、小程序,使大众足不出户便可利用手机APP、软件程序查阅到流坑古村数字博物馆、高清视频,领略当地的人文地貌,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与相关背景知识,近距离地观赏到古村落建筑数字化图片、数字博物馆、数字视频等。并根据流坑古村落文化特色、民俗信仰,结合建筑特色设计数字游戏产品,利用手游、动漫、卡牌等进行互动,以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文,使流坑古村建筑群在文化创意背景下进行旅游景点与数字化展示项目开发,从而达到其艺术主体价值、乐安“傩”文化艺术、艺术史的传承与传播的作用。
結语
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应该是一种可持续的保护与传承。应该注意到,我们正步入数字科技时代,数字化技术在日益发展,不断地满足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数字化古村落保护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需要我们多多地去实践并创新。古村落的保护并不仅仅局限于村落的建筑,而应该更多地深入其村落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挖掘,使得村落展示更加多元化。对古村落的保护任重而道远,不应单纯地局限于村落建筑,而应该是提高其文化的传承。有效地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网络化的推广与宣传,做实质意义上的保护,使这种文化能不断地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罗杨.探索古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N]贵州民族报,2018-11-13(A03)
[2]陈雅婧.浅析傩文化对流坑村传统建筑营造思维的影响[A].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C].北京: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2018:5.
[3]闵绮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文献,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