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一个关键性教学环节就是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校外顶岗实习对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具有其他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学生顶岗实习的人数众多,一个企业很难容纳这么多的学生,导致实习的学生到不同的企业,相对分散,这种分散的局面导致学校很难了解和掌握学生实习的动态信息;实习报告书,实习的回执单是顶岗实习过程中结束,学识递交的唯一文档,但是这些东西多数真假难辨,真实性更是有待商榷。要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存在的系列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做一系列的调整和努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我校学生在校外完成顶岗实习,需要提交实习申请表、实习报到回执单、撰写实习周记和报告等。目前这一做法已经实习了两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无论是企业、学校还是学生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实习生成为企业“廉价劳动力”
1.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主要原因之一是刚出校门的学生流动性太强,对现实期望过高,对社会过于理想化。在当前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需要大量人手的服务行业接收的学生较多,一方面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企业用工困难,另一方面是雇佣正式员工需要按照政策缴纳社会保险,对于企业来讲,成本较高,所以实习生是企业不错的选择。
在当前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每年有很多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技术含量不高的中小企业,雇佣实习生完成工作,因为实习生没有毕业证,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能签订劳动合同,不需要缴纳保险,因此通过大量雇佣实习生从事简单的劳动。但是,不是报酬的节约不等于加班加点工作的事情可以减少,即便这样,实习期满很多实习学生也会被辞退,不是学生不优秀,是这种廉价的劳动力供应太多了。
在实习期间,多数学生没有机会接触核心技术的岗位,因为核心岗位员工的培养成本较高,不是通过实习就能胜任核心工作。
2.学生实习期间,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往往与专业不对口,工作层次低。很多学生在实习时希望能到和专业对口的岗位实习,然而现实情况往往相反,仅有少数人能够到所学的专业岗位实习,大多数学生从事的是和专业不符的岗位实习。有专业设置的原因,也有学生对自己盲目乐观的原因。这样造成学生实习情绪不高,工作热情受到影响,与教学计划设想的目标不一致,从而达不到顶岗实习的初衷。
对于2015年毕业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所学专业匹配度的调查显示,完全相符的占31%,基本相符的占57%,不太相符和完全不符的占到12%。
(二)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管理需加强
学校对于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实习质量,但是对于校外实习的管理恰恰是学校需要加强的地方。实习学生遍布省内外,囿于现实,指导教师不可能逐一走访实习学生,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心理准备不足。实习,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很多学生心智未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对实习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各种问题,在心理上没有做好准备,一方面学生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憋足力气要干一番事业;另一方面又有一种恐慌,面对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不知道所学的知识是否够用,是否能胜任即将到来的工作,从而觉得手足无措。
学校对实习工作非常重视,在实习前进行实习动员,向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实习,就实习目标、实习意义、实习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并接受,有些学生因为受到父母照顾太多反而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接触社会,如何与别人进行有效沟通,因而对实习非常抵触,不愿意进行顶岗实习。
2.学生实习准备不足。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了学校上课的模式,在进行顶岗实习时,还不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还是以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没有把自己调整到工作状态,很难自觉的按照实习单位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导致上班迟到、早退,有时甚至旷工的现象时而出现。
3.指导教师分身乏术。实习指导教师的非专职性影响了实习老师对实习学生的动态监管。我校的实习指导教师都不是专职的,具有多重身份,既是专职教师又是班主任。班主任除了带班还有教学任务,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全程的动态监控的目标,更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只能实行宽泛管理。多数实习学生只是通过电话、QQ、微信和老师沟通。
(三)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
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用人单位对实习的学生按照正式员工对待,学生一方面担心自己做不好,一方面又迫切渴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取得成功。事实上,由于技能生疏,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最容易出现问题,一旦出现失误,就会产生挫败感,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例如:去某银行实习的学生到了单位之后,首先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从“学生”变成了“员工”,没有了老师的关爱和包容;同时作为工作人员,必须对办理业务的客户笑脸相迎,不厌其烦的解释,再笑脸相送。个别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工作岗位而退出。
二、原因分析
(一)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
市场经济的局面,导致企业的目标是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忽略了社会效益,这也是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往往对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新技术感兴趣,而忽略了对人才的远期培养。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事,跟企业无关,所以不愿意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
(二)学生综合素质低
学生的自身素质也影响了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热情。由于实习学生多数是理论知识较多,动手能力较差,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企业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培训实习生。而培训的结果是,实习学生基本达到了胜任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能够完成工作任务,但是“跳槽”的现象又出现了,导致企业为他人做嫁衣,这也大大伤害了实习单位的感情,从而导致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亟须落实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口号喊了多年,迟迟不见落实。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完全落实,基本上是学校热情高,企业没热情,政府不落实,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符合实际可以操作的政策,大多数的政策是宏观层面的,缺少可操作性,政府部门缺乏对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鼓励政策的引导,导致调节管理、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效果不明显。
三、解决策略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学生的顶岗实习问题:
(一)不断提高实习基地的建设和专业的配比程度
理论知识经过实习的打磨才能变成真正的生产力,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就业情况。因此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实习基地的建设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入手。我校在2014年成为辽宁省职业院校发展改革建设立项单位,因此启动了大规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各系专门建设了实训基地,通过购买计算机、购买软件等形式进行实训室建设,目的在于提升专业的培养能力,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已经与多家公司、代账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每年输送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二)进一步深化实习管理
1.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学校、学生、实习单位和家庭的有效沟通机制,及时和学生进行信息沟通,每周进行学生实习情况汇总,上报到学校;各个系部建立了回访制度,通过电话、QQ、微信等形式及时和班主任、实习指导老师、家长进行多层面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做好回访记录,老师要知道学生在哪里,是否完成了顶岗实习任务。
2.落实安全责任制。安全是实现实习目标的首要前提,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校外实习任务。因此各系部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校外实习前,以实习动员的形式进行入职前的安全教育,提醒全体实习学生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醒学生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把安全教育深入骨髓。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实习单位要给学生购买人身保险,和实习单位签署相关协议,保护学生的安全,
(三)优化实习指导教师结构
当前一个实习指导老师带30名学生,人数较多。实习指导教师既是专业课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又是班主任需要管理学生,还要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工作压力较大,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各系部增加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确定实习教师与实习学生比例一般不超过1∶20,指导教师可以是辅导员,也可以是专业课教师,也可以从实习单位聘请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
2.强化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实习指导教师既是学生校外实习的指导者,又能在工作上给学生有力的指导,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能高质量的指导学生完成校外实习的工作。因此应该加强培训力度,指导教师如何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解决实习中面临的问题,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四)改革考核标准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增加用人单位的考核,考核时涵盖学校考核、学生自评、用人单位考核,通过三方联合评价,找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五)落实校企合作的政策
政府应当落实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政策,通过税收优惠、财政奖励等措施吸引企业接受实习生,鼓励更多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鼓励接收实习生。
总之,顶岗实习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努力,营造积极的社会气氛,不搞学历歧视,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政税收政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让初出茅庐的学生尽快的融入社会,成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俞校明,张红.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设计与质量控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2]张美忠,谢洪.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4).
[3]徐丽香,黎旺星.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4]鲁春燕,孙娟.浅析C/S模式和B/S模式的优缺点[J].福建电脑.2008(06).
[5]陈维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
[6]衣学娟.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7]谢金荣,乔梁.ASP.NET数据绑定技术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05).
[8]侯虹.B╱S模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9]刘晓军,汪林川,党三,唐雪飞.基于Web Services的URP中间件——UWare[J].福建电脑.2004(04).
[10]黄刚,赵校.B/S和C/S模式在MIS中的比较[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4(04).
作者简介:杜希杰,(1976-),辽宁沈阳人,东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副主任,副教授职称。主攻方向:会计实训教学。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我校学生在校外完成顶岗实习,需要提交实习申请表、实习报到回执单、撰写实习周记和报告等。目前这一做法已经实习了两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无论是企业、学校还是学生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实习生成为企业“廉价劳动力”
1.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主要原因之一是刚出校门的学生流动性太强,对现实期望过高,对社会过于理想化。在当前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需要大量人手的服务行业接收的学生较多,一方面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企业用工困难,另一方面是雇佣正式员工需要按照政策缴纳社会保险,对于企业来讲,成本较高,所以实习生是企业不错的选择。
在当前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每年有很多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技术含量不高的中小企业,雇佣实习生完成工作,因为实习生没有毕业证,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能签订劳动合同,不需要缴纳保险,因此通过大量雇佣实习生从事简单的劳动。但是,不是报酬的节约不等于加班加点工作的事情可以减少,即便这样,实习期满很多实习学生也会被辞退,不是学生不优秀,是这种廉价的劳动力供应太多了。
在实习期间,多数学生没有机会接触核心技术的岗位,因为核心岗位员工的培养成本较高,不是通过实习就能胜任核心工作。
2.学生实习期间,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往往与专业不对口,工作层次低。很多学生在实习时希望能到和专业对口的岗位实习,然而现实情况往往相反,仅有少数人能够到所学的专业岗位实习,大多数学生从事的是和专业不符的岗位实习。有专业设置的原因,也有学生对自己盲目乐观的原因。这样造成学生实习情绪不高,工作热情受到影响,与教学计划设想的目标不一致,从而达不到顶岗实习的初衷。
对于2015年毕业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所学专业匹配度的调查显示,完全相符的占31%,基本相符的占57%,不太相符和完全不符的占到12%。
(二)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管理需加强
学校对于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实习质量,但是对于校外实习的管理恰恰是学校需要加强的地方。实习学生遍布省内外,囿于现实,指导教师不可能逐一走访实习学生,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心理准备不足。实习,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很多学生心智未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对实习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各种问题,在心理上没有做好准备,一方面学生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憋足力气要干一番事业;另一方面又有一种恐慌,面对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不知道所学的知识是否够用,是否能胜任即将到来的工作,从而觉得手足无措。
学校对实习工作非常重视,在实习前进行实习动员,向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实习,就实习目标、实习意义、实习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并接受,有些学生因为受到父母照顾太多反而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接触社会,如何与别人进行有效沟通,因而对实习非常抵触,不愿意进行顶岗实习。
2.学生实习准备不足。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了学校上课的模式,在进行顶岗实习时,还不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还是以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没有把自己调整到工作状态,很难自觉的按照实习单位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导致上班迟到、早退,有时甚至旷工的现象时而出现。
3.指导教师分身乏术。实习指导教师的非专职性影响了实习老师对实习学生的动态监管。我校的实习指导教师都不是专职的,具有多重身份,既是专职教师又是班主任。班主任除了带班还有教学任务,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全程的动态监控的目标,更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只能实行宽泛管理。多数实习学生只是通过电话、QQ、微信和老师沟通。
(三)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
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用人单位对实习的学生按照正式员工对待,学生一方面担心自己做不好,一方面又迫切渴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取得成功。事实上,由于技能生疏,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最容易出现问题,一旦出现失误,就会产生挫败感,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例如:去某银行实习的学生到了单位之后,首先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从“学生”变成了“员工”,没有了老师的关爱和包容;同时作为工作人员,必须对办理业务的客户笑脸相迎,不厌其烦的解释,再笑脸相送。个别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工作岗位而退出。
二、原因分析
(一)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
市场经济的局面,导致企业的目标是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忽略了社会效益,这也是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往往对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新技术感兴趣,而忽略了对人才的远期培养。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事,跟企业无关,所以不愿意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
(二)学生综合素质低
学生的自身素质也影响了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热情。由于实习学生多数是理论知识较多,动手能力较差,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企业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培训实习生。而培训的结果是,实习学生基本达到了胜任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能够完成工作任务,但是“跳槽”的现象又出现了,导致企业为他人做嫁衣,这也大大伤害了实习单位的感情,从而导致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亟须落实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口号喊了多年,迟迟不见落实。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完全落实,基本上是学校热情高,企业没热情,政府不落实,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符合实际可以操作的政策,大多数的政策是宏观层面的,缺少可操作性,政府部门缺乏对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鼓励政策的引导,导致调节管理、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效果不明显。
三、解决策略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学生的顶岗实习问题:
(一)不断提高实习基地的建设和专业的配比程度
理论知识经过实习的打磨才能变成真正的生产力,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就业情况。因此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实习基地的建设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入手。我校在2014年成为辽宁省职业院校发展改革建设立项单位,因此启动了大规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各系专门建设了实训基地,通过购买计算机、购买软件等形式进行实训室建设,目的在于提升专业的培养能力,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已经与多家公司、代账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每年输送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二)进一步深化实习管理
1.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学校、学生、实习单位和家庭的有效沟通机制,及时和学生进行信息沟通,每周进行学生实习情况汇总,上报到学校;各个系部建立了回访制度,通过电话、QQ、微信等形式及时和班主任、实习指导老师、家长进行多层面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做好回访记录,老师要知道学生在哪里,是否完成了顶岗实习任务。
2.落实安全责任制。安全是实现实习目标的首要前提,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校外实习任务。因此各系部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校外实习前,以实习动员的形式进行入职前的安全教育,提醒全体实习学生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醒学生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把安全教育深入骨髓。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实习单位要给学生购买人身保险,和实习单位签署相关协议,保护学生的安全,
(三)优化实习指导教师结构
当前一个实习指导老师带30名学生,人数较多。实习指导教师既是专业课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又是班主任需要管理学生,还要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工作压力较大,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各系部增加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确定实习教师与实习学生比例一般不超过1∶20,指导教师可以是辅导员,也可以是专业课教师,也可以从实习单位聘请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
2.强化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实习指导教师既是学生校外实习的指导者,又能在工作上给学生有力的指导,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能高质量的指导学生完成校外实习的工作。因此应该加强培训力度,指导教师如何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解决实习中面临的问题,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四)改革考核标准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增加用人单位的考核,考核时涵盖学校考核、学生自评、用人单位考核,通过三方联合评价,找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五)落实校企合作的政策
政府应当落实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政策,通过税收优惠、财政奖励等措施吸引企业接受实习生,鼓励更多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鼓励接收实习生。
总之,顶岗实习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努力,营造积极的社会气氛,不搞学历歧视,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政税收政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让初出茅庐的学生尽快的融入社会,成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俞校明,张红.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设计与质量控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2]张美忠,谢洪.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4).
[3]徐丽香,黎旺星.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4]鲁春燕,孙娟.浅析C/S模式和B/S模式的优缺点[J].福建电脑.2008(06).
[5]陈维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
[6]衣学娟.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7]谢金荣,乔梁.ASP.NET数据绑定技术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05).
[8]侯虹.B╱S模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9]刘晓军,汪林川,党三,唐雪飞.基于Web Services的URP中间件——UWare[J].福建电脑.2004(04).
[10]黄刚,赵校.B/S和C/S模式在MIS中的比较[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4(04).
作者简介:杜希杰,(1976-),辽宁沈阳人,东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副主任,副教授职称。主攻方向:会计实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