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梦是凝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理想,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中国力量,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精神支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 中国梦 改革 创新 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中国人民,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汇聚各方有益力量形成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以人民高不高兴众,满不满意为衡量标准。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与人民群总利益相关的事情和现实困难,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竭尽全力去办好,再小的事情也不能有丝毫懈怠。作为执政党,使群总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利益,是得到广大人民拥护和支撑的不可或缺条件。只有这样才是正真走群众路线,才能把亿万群众的热情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才能把热情转化为行动的力量,才能在行动中圆梦。
深化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0世纪五十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奠定了制度前提,改革开放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弥补和纠正,是把过去没有做好的事情做的更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是三十多年来得出的重要经验,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敏锐地观察到世界的主题已经从革命与战争转变为和平与与发展,他指出当时世界上正真大的事情就是和平与发展,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初级不可动摇的政治路线。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
精神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民族软实力,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就是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离开中国精神就缺乏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没有改革创新就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中国精神是当今社会的精神精华,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彰显时代风貌,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力前进,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要牢记和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增强对自己祖国文化的认知力和认同感。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实践,青年朋友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中国梦是民族梦,中国梦是也每一个中国人的梦,需要广大青年朋友深刻继承伟大祖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积淀的精神文明成果,以高度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卓绝的实践,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精神财富。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状态,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井冈山精神,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被称为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精神永远扎根于中国人心中,河北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指挥所,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共产党人要摆脱历史的循环律,跳出历代王朝更替的历史怪圈,坚持“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形成了西柏坡精神。正是在这些精神力量的支撑下和感召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批的先进典型人物,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及新时期的航空航天精神、抗洪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些精神力量的作用下,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才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没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很难想象会有今日中国繁荣发展的景象,很难想象如何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结语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长期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地出现,旧问题和新问题交织在一起,考验着执政党的智慧和能力,作为一个拥有8200万党员的全球第一大党,同时又肩负着决定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方向和发展道路的使命,中国共产党看待自身和世界的态度自然举足轻重 。如何不断学习以增强本领是引领未来的重大问题。为此,要加强党的建设,建设服务型、学习型政党,来解决前进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做到顺应民意和民心。只有顺应民意和民心,才能从广大人民群众中获得实践中国梦的不竭动力,才能凝聚中国力量,实現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西安航空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注释:
晓德.十八大勾画中国新世界观[J].决策与信息, 2012(12):4-6.
关键词 中国梦 改革 创新 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中国人民,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汇聚各方有益力量形成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以人民高不高兴众,满不满意为衡量标准。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与人民群总利益相关的事情和现实困难,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竭尽全力去办好,再小的事情也不能有丝毫懈怠。作为执政党,使群总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利益,是得到广大人民拥护和支撑的不可或缺条件。只有这样才是正真走群众路线,才能把亿万群众的热情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才能把热情转化为行动的力量,才能在行动中圆梦。
深化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0世纪五十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奠定了制度前提,改革开放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弥补和纠正,是把过去没有做好的事情做的更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是三十多年来得出的重要经验,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敏锐地观察到世界的主题已经从革命与战争转变为和平与与发展,他指出当时世界上正真大的事情就是和平与发展,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初级不可动摇的政治路线。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
精神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民族软实力,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就是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离开中国精神就缺乏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没有改革创新就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中国精神是当今社会的精神精华,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彰显时代风貌,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力前进,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要牢记和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增强对自己祖国文化的认知力和认同感。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实践,青年朋友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中国梦是民族梦,中国梦是也每一个中国人的梦,需要广大青年朋友深刻继承伟大祖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积淀的精神文明成果,以高度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卓绝的实践,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精神财富。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状态,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井冈山精神,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被称为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精神永远扎根于中国人心中,河北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指挥所,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共产党人要摆脱历史的循环律,跳出历代王朝更替的历史怪圈,坚持“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形成了西柏坡精神。正是在这些精神力量的支撑下和感召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批的先进典型人物,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及新时期的航空航天精神、抗洪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些精神力量的作用下,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才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没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很难想象会有今日中国繁荣发展的景象,很难想象如何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结语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长期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地出现,旧问题和新问题交织在一起,考验着执政党的智慧和能力,作为一个拥有8200万党员的全球第一大党,同时又肩负着决定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方向和发展道路的使命,中国共产党看待自身和世界的态度自然举足轻重 。如何不断学习以增强本领是引领未来的重大问题。为此,要加强党的建设,建设服务型、学习型政党,来解决前进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做到顺应民意和民心。只有顺应民意和民心,才能从广大人民群众中获得实践中国梦的不竭动力,才能凝聚中国力量,实現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西安航空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注释:
晓德.十八大勾画中国新世界观[J].决策与信息, 2012(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