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伸护理干预。结果:对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36.22±3.98)、健康水平(34.28±4.87)、自我概念(35.09±3.82)以及自护责任感(38.04±3.15)、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知识90.70%、护理配合95.35%、护理满意100.00%高于对照组的(27.18±6.45)、(28.22±5.55)、(27.07±5.27)、(30.16±4.76)、65.12%、74.42%、81.40%(t/χ2=4.986、3.528、4.507、4.153、8.174、7.023、5.356,P<0.05);再住院6.98%低于对照组的20.93%(χ2=4.254,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延续护理干预,患者积极配合护理,自我护理技能上升,降低了慢性心力衰竭复发,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应用。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护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098-02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内科急重症,需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及护理,但部分患者出院后缺乏持续的科学护理指导,常因自我护理不足导致病情加重而再次住院治疗,影响患者院外生活质量[1],应提升患者居家自我护理能力,保持健康行为,延续性护理是指患者从医院到家庭转移的过程中,为满足患者的院外健康需求,实施的连续护理管理[2]。本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延续性护理干预两组护理方式,对比分析两者干预效果,旨在探究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出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价值,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患者意识清晰,能够自主交流;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女为23/20,年龄55~87岁,平均(70.56±7.05)岁;病程3~24年,平均(14.25±3.22)年。对照组男/女为22/21例,年龄56~90岁,平均(70.02±6.92)岁;病程4~23年,平均(13.38±3.37)年;两组资料无差别(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严格执行各项医嘱,对其予以出院指导,讲解出院后家庭护理应注意事项等,不主动进行院外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下列延续护理:(1)成立延伸护理小组:以护士长作为组长,沟通能力好工作经验丰富护士为组员,对组内成员进行慢性心力衰竭专业知识及延续护理知识的培训,护士长制定具体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并对护理方案实施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由小组成员完成延续性护理方案。(2)制定健康档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联系方式及病情情况、主要检查指标、治疗方案、心理状态、营养等情况。(3)实施多模式延伸护理服务:①每周一次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药物服等情况,对其进行监督、指导。②每月一次上门随访 了解患者健康恢复情况,对病情进行评估,并修改护理方案。③每季度进行一次慢性心力衰竭专题讲座及患者交流会,给予患者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参与到讨论中。④建立微信群互动平台。定期推送慢性心力衰竭的知识及居家自我护理事项,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4)完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内容:①健康宣教:包括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危险因素、治疗及预防措施等,并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册,发放于出院观察组患者;②用药指导:向患者介绍药品种类、作用以及用法用量,评估患者有无不遵医嘱用药情况,寻找影响原因,强化其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嘱患者家属定期监测患者临床用药情况;③心理护理干预: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分析患者负面心理的主要原因,予有效心理疏导;④制定运动康复方案:为患者制定运动康复方案,告知进行运动的目的和意义,运动强度由小至大,时间由短至长,了解患者目前日常生活状况,督促患者持续进行康复训练;⑤饮食干预:评估患者有无合理饮食,降低钠盐摄入量,并强化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
1.3观察指标 ①自我护理能力(ESCA)[3];②患者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知识情况;③护理配合;④再次住院;⑤护理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计数资料采用t/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36.22±3.98)、健康水平(34.28±4.87)、自我概念(35.09±3.82)以及自护责任感(38.04±3.15)、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知识90.70%、护理配合95.35%、护理满意100.00%高于对照组的(27.18±6.45)、(28.22±5.55)、(27.07±5.27)、(30.16±4.76)、65.12%、74.42%、81.40%(t/χ2=4.986、3.528、4.507、4.153、8.174、7.023、5.356,P<0.05);再住院6.98%低于对照组的20.93%(χ2=4.254,P<0.05),详见表1、表2。
3 讨论
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较高,该病发作病情较重时,患者多住院接受相应治疗,在医生及护理人员的监管下依从性好[4],在病情稳定出院后,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病程漫长,对患者长期坚持治疗和自我管理是重大考验,而患者恰恰在自我管理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依从性下降,对自身不良习惯放纵,会降低了治療效果,容易导致复发,影响到其预后[5]。因此,选择一种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提升出院后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降低再住院率是护理研究重点[6]。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护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098-02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内科急重症,需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及护理,但部分患者出院后缺乏持续的科学护理指导,常因自我护理不足导致病情加重而再次住院治疗,影响患者院外生活质量[1],应提升患者居家自我护理能力,保持健康行为,延续性护理是指患者从医院到家庭转移的过程中,为满足患者的院外健康需求,实施的连续护理管理[2]。本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延续性护理干预两组护理方式,对比分析两者干预效果,旨在探究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出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价值,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患者意识清晰,能够自主交流;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女为23/20,年龄55~87岁,平均(70.56±7.05)岁;病程3~24年,平均(14.25±3.22)年。对照组男/女为22/21例,年龄56~90岁,平均(70.02±6.92)岁;病程4~23年,平均(13.38±3.37)年;两组资料无差别(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严格执行各项医嘱,对其予以出院指导,讲解出院后家庭护理应注意事项等,不主动进行院外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下列延续护理:(1)成立延伸护理小组:以护士长作为组长,沟通能力好工作经验丰富护士为组员,对组内成员进行慢性心力衰竭专业知识及延续护理知识的培训,护士长制定具体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并对护理方案实施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由小组成员完成延续性护理方案。(2)制定健康档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联系方式及病情情况、主要检查指标、治疗方案、心理状态、营养等情况。(3)实施多模式延伸护理服务:①每周一次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药物服等情况,对其进行监督、指导。②每月一次上门随访 了解患者健康恢复情况,对病情进行评估,并修改护理方案。③每季度进行一次慢性心力衰竭专题讲座及患者交流会,给予患者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参与到讨论中。④建立微信群互动平台。定期推送慢性心力衰竭的知识及居家自我护理事项,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4)完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内容:①健康宣教:包括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危险因素、治疗及预防措施等,并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册,发放于出院观察组患者;②用药指导:向患者介绍药品种类、作用以及用法用量,评估患者有无不遵医嘱用药情况,寻找影响原因,强化其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嘱患者家属定期监测患者临床用药情况;③心理护理干预: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分析患者负面心理的主要原因,予有效心理疏导;④制定运动康复方案:为患者制定运动康复方案,告知进行运动的目的和意义,运动强度由小至大,时间由短至长,了解患者目前日常生活状况,督促患者持续进行康复训练;⑤饮食干预:评估患者有无合理饮食,降低钠盐摄入量,并强化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
1.3观察指标 ①自我护理能力(ESCA)[3];②患者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知识情况;③护理配合;④再次住院;⑤护理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计数资料采用t/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36.22±3.98)、健康水平(34.28±4.87)、自我概念(35.09±3.82)以及自护责任感(38.04±3.15)、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知识90.70%、护理配合95.35%、护理满意100.00%高于对照组的(27.18±6.45)、(28.22±5.55)、(27.07±5.27)、(30.16±4.76)、65.12%、74.42%、81.40%(t/χ2=4.986、3.528、4.507、4.153、8.174、7.023、5.356,P<0.05);再住院6.98%低于对照组的20.93%(χ2=4.254,P<0.05),详见表1、表2。
3 讨论
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较高,该病发作病情较重时,患者多住院接受相应治疗,在医生及护理人员的监管下依从性好[4],在病情稳定出院后,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病程漫长,对患者长期坚持治疗和自我管理是重大考验,而患者恰恰在自我管理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依从性下降,对自身不良习惯放纵,会降低了治療效果,容易导致复发,影响到其预后[5]。因此,选择一种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提升出院后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降低再住院率是护理研究重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