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学生“告状”,几乎是小学教师天天遇到的问题。小学生告状的内容很多,但可归纳为四类:一是检举他人的不正当言行,二是就某个问题或某件事寻求老师的保护,三是为达到个人的一些目的,四是为班级的荣誉。学生告状多了,大多老师产生了熟视无睹,草率了事。“告状”意识是少儿依赖心理的一种表现。教师处理这类问题的态度,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良好行为会有一定的影响。面对学生的“告状”,要分析原因,认真对待和及时处理。
关键词:学生 告状问题 应对策略
从教近二十年了,我深深体会之一是学生爱“告状”,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告状现象较多,有时课间十分钟都不能休息一下,完全是在处理学生的告状中度过。其告状内容不外乎某某同学打他了,那个骂我,那个把我的本子撕破角,或是谁和谁又打架了,谁又来捣乱我们跳皮筋等之类的事情。我们老师听到这些告状中多了,认为这是小事就不那么在意,常常不及时处理学生告状的问题。
其实,学生爱告状并不完全是一桩坏事,在听取学生的告状的过程中,你可以了解班里的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在此过程中,你可以处理和解决一些班里出现的情况,并且对即将发生的某些事情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可是,爱告状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有的爱告状的学生依赖性强,什么事情都要依靠老师的处理;有的爱告状的学生带有一些的个人目的,想借助老师对另一个学生的批评来实现他个人的某些心愿;有的告状确实是为了得老师帮助,有的告状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等。学生为什么对于告状乐此不疲呢?我想与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面对告状的处理态度有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分析学生告状原因,并针对不同的情况要做不同的处理。
从我任教的两年低年级中,我分析后发现学生爱告状原因大多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的学生爱“告状”是喜爱听老师和长辈的表扬,想通过“告状”检举别人来引起老师对他的喜欢,动机是积极的。这类学生当自己和同学发生纠纷后,害怕老师批评自己,怕老师不再喜欢自己,认为谁先向老师告状,老师就偏担谁,在这种心理下就会出现“恶人先告状”的情况。还有的看到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就跑来“告状”,他觉得和老师说了,老师听他的话,他就觉得很满足了。
二、有的学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中,面对同学的顽皮、捣蛋而无可奈何,与老师告状是来求助的。这种情况较多。
三、有的学生“告状”是针对那些与自己有过结的同学,这类学生在“告状”中常常添油加醋,老师对他人的批评会使他产生心理上的满足。
四、有的低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在教师的教育之下,他们已经初步具有集体荣誉感。他们虽然还不知道集体荣耀这个词的含义,但是他们知道:吵架,打架是不好的现象,值周老师会批评整个班和扣班级分,班上就评不上文明班级,老师也会很生气。当班上发生吵架,打架现象时,他们虽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可是他们都明白,应该向老师“告状”。
通过以上情况分析,学生的“告状”现象我们不要认为是一些小问题,就熟视无睹,草率了事,要正确对待。我们老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告状”现象呢?两年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多关心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话,使他的需要得到满足。我看《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长什么事儿都不做,就是像个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小豆豆近4个小时的说话,一下子就让小豆豆喜欢上了他。看来,在学生向教师“告状”时,用目光、表情、身姿等非语言行为表达对报告人的关切,不管他动机是什么,应该让他把话说完,教师积极地倾听,切忌边倾听边评判。通过倾听,敏锐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教育学生要谦让,互相谅解,学会宽恕。平时,要教学生唱《礼貌歌》,多讲懂礼貌的小故事,当班上发生了诸如 “本子撕掉了角”的小事后,适时引导学生:向别人说对不起,别人就会原谅自己,受了委屈的同学也应该宽宏大量,原谅对方,当纠纷已经发生以后,教师和双方单独交谈,让他们谈谈这件事的经过,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时,老师不要急着批评一方。否则,受了委屈的同学会得理不饶人,犯了错误的同学会胆战心惊。这样,即使问题解决了,双方也不能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下次还会发生类似的事。因此,老师要着眼于双方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怎样认识自己,而不应该着眼于问题解决的结果。
三、培养老师的小助手,逐渐教给小干部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班风。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引导,培养一批好的班干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当老师在处理班上的小事时,要有意识地把他们叫到身边,看自己是怎么处理的。同时,要教给小干部一些他们这个年龄阶段能够接受的方法。比如说把冲突的双方拉开,劝劝双方,彼此拉拉手,道个歉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班上发生小事时,要放手交给小干部去处理。老师在旁边监督、调控,适时地提醒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要经过一学期的训练,能力较强的学生就能比较顺利地解决班上的一些小事,学生到你面前“告状”就少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队会活动教育学生团结友爱,如“我眼中的同学”“我进步了”,“团结就是力量”等。活动有助于孩子亲身实践和自我发现,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耐心、坚持、克制、团结、勇于战胜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
五、多和家长沟通,公平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做个诚实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犯错误的多是后进生,因此,老师要倾注更多的爱,多与家长沟通,在学生和家长的面前多表扬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告诉学生: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这样,后进生感觉到老师是爱他的,他就不会由于推动老师的爱而故意捣乱。同时,老师要告诉学生:老师喜欢诚实的孩子,犯了错误只要能够主动承认,能够改正,老师依然是爱他的。
总之,面对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办法处理,既要关心学生,帮助他解决面临的难题,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训练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不仅要能授之以鱼,如果能授之以钓鱼的鱼竿,这样岂不更好?
关键词:学生 告状问题 应对策略
从教近二十年了,我深深体会之一是学生爱“告状”,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告状现象较多,有时课间十分钟都不能休息一下,完全是在处理学生的告状中度过。其告状内容不外乎某某同学打他了,那个骂我,那个把我的本子撕破角,或是谁和谁又打架了,谁又来捣乱我们跳皮筋等之类的事情。我们老师听到这些告状中多了,认为这是小事就不那么在意,常常不及时处理学生告状的问题。
其实,学生爱告状并不完全是一桩坏事,在听取学生的告状的过程中,你可以了解班里的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在此过程中,你可以处理和解决一些班里出现的情况,并且对即将发生的某些事情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可是,爱告状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有的爱告状的学生依赖性强,什么事情都要依靠老师的处理;有的爱告状的学生带有一些的个人目的,想借助老师对另一个学生的批评来实现他个人的某些心愿;有的告状确实是为了得老师帮助,有的告状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等。学生为什么对于告状乐此不疲呢?我想与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面对告状的处理态度有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分析学生告状原因,并针对不同的情况要做不同的处理。
从我任教的两年低年级中,我分析后发现学生爱告状原因大多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的学生爱“告状”是喜爱听老师和长辈的表扬,想通过“告状”检举别人来引起老师对他的喜欢,动机是积极的。这类学生当自己和同学发生纠纷后,害怕老师批评自己,怕老师不再喜欢自己,认为谁先向老师告状,老师就偏担谁,在这种心理下就会出现“恶人先告状”的情况。还有的看到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就跑来“告状”,他觉得和老师说了,老师听他的话,他就觉得很满足了。
二、有的学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中,面对同学的顽皮、捣蛋而无可奈何,与老师告状是来求助的。这种情况较多。
三、有的学生“告状”是针对那些与自己有过结的同学,这类学生在“告状”中常常添油加醋,老师对他人的批评会使他产生心理上的满足。
四、有的低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在教师的教育之下,他们已经初步具有集体荣誉感。他们虽然还不知道集体荣耀这个词的含义,但是他们知道:吵架,打架是不好的现象,值周老师会批评整个班和扣班级分,班上就评不上文明班级,老师也会很生气。当班上发生吵架,打架现象时,他们虽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可是他们都明白,应该向老师“告状”。
通过以上情况分析,学生的“告状”现象我们不要认为是一些小问题,就熟视无睹,草率了事,要正确对待。我们老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告状”现象呢?两年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多关心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话,使他的需要得到满足。我看《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长什么事儿都不做,就是像个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小豆豆近4个小时的说话,一下子就让小豆豆喜欢上了他。看来,在学生向教师“告状”时,用目光、表情、身姿等非语言行为表达对报告人的关切,不管他动机是什么,应该让他把话说完,教师积极地倾听,切忌边倾听边评判。通过倾听,敏锐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教育学生要谦让,互相谅解,学会宽恕。平时,要教学生唱《礼貌歌》,多讲懂礼貌的小故事,当班上发生了诸如 “本子撕掉了角”的小事后,适时引导学生:向别人说对不起,别人就会原谅自己,受了委屈的同学也应该宽宏大量,原谅对方,当纠纷已经发生以后,教师和双方单独交谈,让他们谈谈这件事的经过,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时,老师不要急着批评一方。否则,受了委屈的同学会得理不饶人,犯了错误的同学会胆战心惊。这样,即使问题解决了,双方也不能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下次还会发生类似的事。因此,老师要着眼于双方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怎样认识自己,而不应该着眼于问题解决的结果。
三、培养老师的小助手,逐渐教给小干部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班风。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引导,培养一批好的班干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当老师在处理班上的小事时,要有意识地把他们叫到身边,看自己是怎么处理的。同时,要教给小干部一些他们这个年龄阶段能够接受的方法。比如说把冲突的双方拉开,劝劝双方,彼此拉拉手,道个歉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班上发生小事时,要放手交给小干部去处理。老师在旁边监督、调控,适时地提醒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要经过一学期的训练,能力较强的学生就能比较顺利地解决班上的一些小事,学生到你面前“告状”就少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队会活动教育学生团结友爱,如“我眼中的同学”“我进步了”,“团结就是力量”等。活动有助于孩子亲身实践和自我发现,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耐心、坚持、克制、团结、勇于战胜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
五、多和家长沟通,公平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做个诚实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犯错误的多是后进生,因此,老师要倾注更多的爱,多与家长沟通,在学生和家长的面前多表扬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告诉学生: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这样,后进生感觉到老师是爱他的,他就不会由于推动老师的爱而故意捣乱。同时,老师要告诉学生:老师喜欢诚实的孩子,犯了错误只要能够主动承认,能够改正,老师依然是爱他的。
总之,面对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办法处理,既要关心学生,帮助他解决面临的难题,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训练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不仅要能授之以鱼,如果能授之以钓鱼的鱼竿,这样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