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形势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向深度广度开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当前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长期以来,中小学实验教学作为学科知识学习的辅助手段,一直在发挥着验证科学理论、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理解的作用。不管是教师的演示试验,还是学生的分组试验,就其基本定位来说,都是验证性实验。这种关于实验教学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形势下,教育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传承。实验教学作为知识传承服务的工具和手段,就其基本定位来说,必然是沿着验证性实验的教法进行。但在国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重点,进而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明显背离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向,严重不适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亟待变革。而从目前课程改革进程来看,各地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试验,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就整体上来说,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性变革,严重滞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形势。这个问题是一个关系基础教育全局的重大问题,是贯穿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条主线,需要在当前和今后的实验教学以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投入机制不健全,实验室建设发展不平衡随着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教育财政政策的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被单一的政府财政投入所代替。在国家财力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财政投入只能保教师工资、保危房改造,不能保学校正常运转,更不能保学校发展。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由于中小学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仪器装备工作缺乏健全的投入保障机制,实验室建设和教育技术装备的经常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使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面临极大的困难:与国家制定的实验室建设标准和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相比差距很大,与经济发达省市的差距在拉大;省内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相当一批学校的专业教室门类不全、数量不足、标准化程度偏低,个别门类的教学仪器设备的品种和数量缺口较大,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设施和器材严重不足,试验药品短缺,不能满足开展实验教学的基本需求,一些学生实验开不出、上不了。
对实验教学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率偏低由于受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一些地方和学校仍然固守以考试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施科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实验教学工作不重视、不督导、不考核,工作听之任之;还有少数地方、少数学校依然存在“教师做演示实验不如讲实验,学生做分组实验不如背实验”的问题,不仅学生实验课不能正常开出,而且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开不全;一些地方的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尚未实现规范化,更谈不上科学化、精细化;有的地方和学校只满足于理、化、生、小学自然(科学)等科学课程的实验室建设及其课程的实施,对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科技活动课以及图书阅览课等课程的设施设备的配置和课程的开设很不重视;有些地方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尚未起步,中小学教师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亟待提高。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分散、学校规模小,受编制限制,试验教师严重短缺;由于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小学校长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对实验教师的配备和管理重视不够,岗位的流动性大,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老龄化、低学历、非专业”人员比例偏高。
教学仪器采购方式不规范,装备质量亟待提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对教育技术装备的采购数量和金额日益加大。在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一些地方片面追求低价格,如有的地方按配备标准中的仪器参考单价下浮30%的价格中标,忽视产品的性能价格比的关系,忽视质量检验环节的重要性。加上领导意愿决定中标厂商等问题,使采购到的教育技术装备存在程度不同的质量不合格现象,严重影响着实验教学的开展。
新的配备标准颁发后,各学校积极落实新标准,购买新仪器设备。由于新增仪器没有行业标准,产品存在偷工减料、实验效果不明显、原理不清晰等现象。为切实保证教学仪器设备的产品质量,应紧急开展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生产的教学仪器新产品的评价工作,避免存在环保、安全方面缺陷的产品进入学校。
按新配备标准,实验室仪器缺项较多新版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实验课,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包括自制教具)支持新课程开展。最近,笔者以新配备标准为依据,按照初中班容量50人/班,小学班容量45人/班,4个人平行配一套仪器,分组仪器2人一台的要求,对部分中小学校的配备现状进行了调研统计,得出初中、小学校均配备差距(见表1、表2)。
表中数字显示,按新的配备要求,仪器缺口很大。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要达到均衡发展的目标差距很大,装备任务相当繁重。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河北省有172个县(市、区),城市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2005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8%,农村义务教育是全省义务教育的大头、主体和重点、难点。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和政府财力的增强,国家和省里对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做了调整。2008年,各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全部达到237元,县镇小学达到252元;农村初中为380元,县镇初中达到395元。从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不少于20%比例的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补充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机制调整后,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将有较大提高,校舍维修、购置教学设备的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将有望得到缓解,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学校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劳技教室、体育场馆以及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图书、仪器设备的购置将会逐步得到基本保障。
2005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05年起,启动全省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安排、逐年推进”的原则,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建设标准化规模的中小学,实现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
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趋势,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条件和良好机遇。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小学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这些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是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以推进探究实验教学,从创建新型的教学活动方式,保障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等方面而设立的。这些新的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实验室功能化要求,在注重功能与实效的基础上体现科技进步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更加注重师生的健康与安全,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突出人性化设计,突出环境保护。
按照新的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的具体要求,河北省在保证课堂教学、兼顾课外活动的前提下,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利用5年时间,基本实现各级各类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实验室、仪器室、器材室、图书馆(室)、信息化基础设施等专用教学场所布局合理、建设规范、功能健全;教学仪器、文体器材、图书资料、电教设施等各类教育教学设备达到品种齐全、数量充足的目标。在实验室建设上,加强劳动技术实验室和科学、地理实验室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积极引进、购置数字化实验室,开展数字化实验教学;依靠本校的力量,调动科学教师搞探究性数字化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在自制教具工作中,把自制数字化实验仪器、数字化设备作为一个重点。通过几年的努力,数字化实验教学在一些地方和学校逐步推开。
当前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长期以来,中小学实验教学作为学科知识学习的辅助手段,一直在发挥着验证科学理论、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理解的作用。不管是教师的演示试验,还是学生的分组试验,就其基本定位来说,都是验证性实验。这种关于实验教学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形势下,教育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传承。实验教学作为知识传承服务的工具和手段,就其基本定位来说,必然是沿着验证性实验的教法进行。但在国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重点,进而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明显背离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向,严重不适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亟待变革。而从目前课程改革进程来看,各地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试验,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就整体上来说,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性变革,严重滞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形势。这个问题是一个关系基础教育全局的重大问题,是贯穿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条主线,需要在当前和今后的实验教学以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投入机制不健全,实验室建设发展不平衡随着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教育财政政策的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被单一的政府财政投入所代替。在国家财力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财政投入只能保教师工资、保危房改造,不能保学校正常运转,更不能保学校发展。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由于中小学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仪器装备工作缺乏健全的投入保障机制,实验室建设和教育技术装备的经常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使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面临极大的困难:与国家制定的实验室建设标准和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相比差距很大,与经济发达省市的差距在拉大;省内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相当一批学校的专业教室门类不全、数量不足、标准化程度偏低,个别门类的教学仪器设备的品种和数量缺口较大,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设施和器材严重不足,试验药品短缺,不能满足开展实验教学的基本需求,一些学生实验开不出、上不了。
对实验教学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率偏低由于受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一些地方和学校仍然固守以考试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施科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实验教学工作不重视、不督导、不考核,工作听之任之;还有少数地方、少数学校依然存在“教师做演示实验不如讲实验,学生做分组实验不如背实验”的问题,不仅学生实验课不能正常开出,而且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开不全;一些地方的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尚未实现规范化,更谈不上科学化、精细化;有的地方和学校只满足于理、化、生、小学自然(科学)等科学课程的实验室建设及其课程的实施,对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科技活动课以及图书阅览课等课程的设施设备的配置和课程的开设很不重视;有些地方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尚未起步,中小学教师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亟待提高。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分散、学校规模小,受编制限制,试验教师严重短缺;由于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小学校长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对实验教师的配备和管理重视不够,岗位的流动性大,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老龄化、低学历、非专业”人员比例偏高。
教学仪器采购方式不规范,装备质量亟待提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对教育技术装备的采购数量和金额日益加大。在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一些地方片面追求低价格,如有的地方按配备标准中的仪器参考单价下浮30%的价格中标,忽视产品的性能价格比的关系,忽视质量检验环节的重要性。加上领导意愿决定中标厂商等问题,使采购到的教育技术装备存在程度不同的质量不合格现象,严重影响着实验教学的开展。
新的配备标准颁发后,各学校积极落实新标准,购买新仪器设备。由于新增仪器没有行业标准,产品存在偷工减料、实验效果不明显、原理不清晰等现象。为切实保证教学仪器设备的产品质量,应紧急开展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生产的教学仪器新产品的评价工作,避免存在环保、安全方面缺陷的产品进入学校。
按新配备标准,实验室仪器缺项较多新版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实验课,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包括自制教具)支持新课程开展。最近,笔者以新配备标准为依据,按照初中班容量50人/班,小学班容量45人/班,4个人平行配一套仪器,分组仪器2人一台的要求,对部分中小学校的配备现状进行了调研统计,得出初中、小学校均配备差距(见表1、表2)。
表中数字显示,按新的配备要求,仪器缺口很大。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要达到均衡发展的目标差距很大,装备任务相当繁重。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河北省有172个县(市、区),城市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2005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8%,农村义务教育是全省义务教育的大头、主体和重点、难点。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和政府财力的增强,国家和省里对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做了调整。2008年,各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全部达到237元,县镇小学达到252元;农村初中为380元,县镇初中达到395元。从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不少于20%比例的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补充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机制调整后,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将有较大提高,校舍维修、购置教学设备的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将有望得到缓解,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学校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劳技教室、体育场馆以及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图书、仪器设备的购置将会逐步得到基本保障。
2005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05年起,启动全省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安排、逐年推进”的原则,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建设标准化规模的中小学,实现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
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趋势,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条件和良好机遇。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小学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这些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是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以推进探究实验教学,从创建新型的教学活动方式,保障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等方面而设立的。这些新的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实验室功能化要求,在注重功能与实效的基础上体现科技进步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更加注重师生的健康与安全,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突出人性化设计,突出环境保护。
按照新的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的具体要求,河北省在保证课堂教学、兼顾课外活动的前提下,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利用5年时间,基本实现各级各类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实验室、仪器室、器材室、图书馆(室)、信息化基础设施等专用教学场所布局合理、建设规范、功能健全;教学仪器、文体器材、图书资料、电教设施等各类教育教学设备达到品种齐全、数量充足的目标。在实验室建设上,加强劳动技术实验室和科学、地理实验室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积极引进、购置数字化实验室,开展数字化实验教学;依靠本校的力量,调动科学教师搞探究性数字化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在自制教具工作中,把自制数字化实验仪器、数字化设备作为一个重点。通过几年的努力,数字化实验教学在一些地方和学校逐步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