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的方法分析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pvi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朗读积极性,让学生爱上朗读,在朗读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增强自身的朗读能力和语文理解运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效果
  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语文学科中的基本语文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都能在对文章的朗读中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丰富朗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课堂现状
  (一)教师未充分意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大部分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都会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大概的了解课文内容。但教师更多的只是把朗读作为教学导入的一个方法,未能深刻的体会到朗读对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设置上也没能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教师缺少朗读教学的教学方法
  现有的教学方法多是让学生多次的、反复的阅读课文,但学生在这样一遍一遍的、反复重复中并不能找到朗读的乐趣,也难以通过自己的能力体会文章含义,领会作者表达的深意,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教学效果差。同时,枯燥的朗读还占用了学生和教师的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
  (三)教师未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充分的指导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朗读任务时,只是让学生通篇的朗读,或是采用默读、齐读等方式,但在具体“怎么读”“读什么”等重要问题上,未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得学生并不知道该如何读,不能体现朗读的作用,朗读教学的效果也无法体现。
  二、加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朗读技巧和情感的培养
  朗读的重点在于通过朗读与作者的情感进行交流与互通,教师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朗读指导,帮助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例如在朗读时教师帮助学生分清朗读时的停顿、轻重、缓急和语气等等。教师要注意选取重点的文章进行指导,
  对每一个技巧重点都详细的讲解和分析。例如,在朗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文章时,文章中“啊!”的读法,要表现出经历了秋风秋雨之后,天气放晴时的愉悦心情,表现出又能够上学的喜悦之情。在朗读到“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时,要用轻轻的声音,并要把声音逐渐的拉长,把省略号体现的含义表现出来,展现出这条路的长。在朗读文章最后的“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这一句时,要注意使用赞叹和轻快的语调来朗读,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小组学生合作朗读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创新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们相互合作朗读,提升朗读的趣味性,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提升朗读能力。在学习《坐井观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朗读小组,一名学生扮演青蛙,一名学生扮演小鸟,还有一位学生负责旁白,让学生们共同合作完成一篇文章的朗读。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到文章的世界中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直观的体会到坐在井里的青蛙的狭窄视野,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合作朗读能够改变传统朗读死板、枯燥的缺点,激发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在合作朗读中,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分工能力,促进小组同学的交流与沟通。
  (三)扩展阅读背景知识
  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有限,对于文章中的一些内容不能全部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一些关于文章的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文章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在扩充这部分知识时,可以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将知识内容以视频和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古诗《望洞庭》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播放一段关于洞庭湖的影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洞庭湖在秋天的月光下与优美的景色,将学生们代入到诗人刘禹锡当时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教师要为学生介绍诗人刘禹锡创作这首诗时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体会诗人被贬后的情感,从而丰富学生对诗篇的理解,在朗读中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思考
  小学语文课中虽然语言较为简单,但每一句都有着重要的价值,表达着丰富的含义。在以往的朗读中,学生只是大声的朗读,大部分对文章含义并没有清晰的理解,也并未对文章中的字、词、句、段、篇进行思考,停留在一种机械的朗读中,这样必定无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在朗读课文《一分钟》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一分钟里大家都能做什么事情呢?”“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你的时间里少了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章的朗读。这样,朗读的过程就变成了解答疑问的过程,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对文章的理解也加深了,使朗读更有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朗读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朗读中熟悉文章,锻炼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深化文章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创新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丹.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成长——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分析[J].祖国,2018(06):205-205.
  [2]杨秀亮.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设置与教学实践方式分析[J].文渊(高中版),2019(02):434-434.
  [3]曹素琼.加强语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8,590(34):42-43.
  [4]李胜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设置与教学实践方式分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1):75-75.
其他文献
摘 要: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便需要加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具有真实性。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策略  根据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生活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性。如今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将大量的
本学位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631)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635009)的资助下,以危害严重的储藏物害虫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和嗜卷书虱L. bostrychophila为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中,教学活动也在发生着变化,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学案导学和分层教学都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如果将二者融合起来,利用学案实施分层教学设计,
在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下,数学教育作为小学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教师的教育目标设计与教育理念都要随时更新.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到培养学生
音乐教育在高中课程中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其不仅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学校以及教师关注和重视的一门课程.故本文对高中音乐教育中
随着新时期数学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师要重视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高效课堂构建,要不断开展科学的教学实践研究,从而才利于不断提高数学教学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为了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要重视加强概念教学效率。在实践研究过程,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科学的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概念教学方法,希望分析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过程,要重视构建生活情境,要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进一步分析,在有效的开展概念教学时,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从而才利于科学的进行概念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