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近十几年的飞速的大学校园建设中,大学规划和大学建筑有了长足进步。同时,大学校园也展露出巨型化的趋势,如何创造出亲切宜人具有人文意蕴和人文关怀的校园成为问题。本文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对校区的小尺度空间进行分析,归纳出校园小尺度空间规划设计可以采取的策略,并对大学校园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大学校园规划;小尺度空间;浙大紫金港校区
国内经过对大学建筑的广泛实践和理论探索,大学校园规划和大学建筑展现出诸多发展趋势,比如“多元化、生态化、综合化、弹性化”1等趋势,与此同时“大学规模日增,规划规模从几十公顷至数百公顷,校园巨型化规模明显”2。虽然大学规划和大学建筑有了长足的进步,现有的理论和案例既有值得借鉴之处也有需要完善之处,并且应该深化到更加细致入微的领域,在面向个体层面、人的层面还需要更多人性化的解读。本文致力于研究校园规划中的小尺度空间,专研那些让人舒服、让空间有场所感、让大学有学术氛围的小空间。
1 大学校园小尺度空间的概念
小尺度空间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范畴,本文是立足规划学和建筑学的领域研究校园规划的小尺度空间。首先,扬·盖尔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说“小的尺度,即周围直接的环境”;其次,校园规划是本文探讨的事件背景,本文的小尺度空间属于校园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即小尺度的公共空间;再次,小尺度是针对有具体事件背景下人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不能用绝对的数字进行表达。
2 小尺度空间的环境意义
小尺度空间是空间的一部分,也是环境的一部分,需要明确一下本文所指的环境:“环境可以被看作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一系列联系。”3这里要说明一下,这是有序的联系,是具有模式和结构的联系。“就环境而言,这种联系首要的(尽管不是唯一的)是空间……设计环境时有四种因素会被组织起来:空间、时间、交流、意义。”4任何尺度空间都反映着组织的个人和群体的活动、价值观及意图。在校园环境的营造中,小尺度空间拉近了人与人的联系,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创造便利条件。
3 大学校园小尺度空间的类型
便捷的道路联系起校园内的教学设施,对比于繁忙的校内主要道路,次级道路联通了工作场所。尺度进一步缩小,逐级进入教学和科研的场所。本文将小尺度空间分成三类:以工作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以休闲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和随时间变化使用性质的小尺度空间。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是2000年后建成的大学校园的经典案例,体现了先代大学校园的高效性、整体性、人文性、多样性、生态性和文化性,利用交通将各类空间进行了有机的组织。在这样广阔的用地上,短暂的建设周期里,采取了结合建筑单体、道路、景观小品等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小尺度空间。
4 以实例分析小尺度空间的特点
4.1 层次和秩序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教学楼,层次和秩序在这栋建筑周边的小尺度空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整座建筑的底层大部分被架空,垂直方向限制了空间;水平方向,整座建筑围合成半包围的庭院,在每个庭院满足日照要求同时,希望使每个庭院获得宜人的尺度。美中不足的是三个院落形式过于一致,容易混淆所处位置。但是此案例空间层次明显。二维地坪上表现为:校园支路的末端引进庭院,混凝土材质路面先由大块石板铺砌,预示着步行区域的出现,然后石板路引入庭院后变由白石子铺砌,进一步缩小空间感知。空间层次上由宽阔的向小尺度的逐级递进。(图2~4)
4.2 布局灵活
“建筑师考虑的外部空间概念与造园师考虑的外部空间,也许稍有些不同。……即把整个用地看做一幢建筑,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室内,没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外部空间考虑。”5本文小尺度空间虽然不完全是外部空间和公共空间。以工作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在深入到建筑周围之后,小尺度空间与建筑的关联愈加密切,常常紧密的结合在建筑本身及其场地之内。(图5~7)以休闲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相比之下,更容易形成均质的分布。因时段变化的小尺度空间,兼备两者的特征,但是更灵活,更随机,甚至取决于使用者对空间的即时利用状况(图8)。
4.3 注重局部差异
作为整个校园空间的一部分,不同类型小尺度空间有共同特点也有明显差异。工作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设计上更加严谨,注重交通上的高效率。代表案例:医学院、药学院门前庭院和步道,东、西教学楼室外庭院、廊道。休闲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布局更自由,多以步行形式联系,有时甚至附带一些通常不被认为能出现在校园里的建筑设施。使用性质随着时段变化的小尺度空间,穿插出现在步行人群集中的地方。大学生活动中心,正门晚间也照常开放,内部通高空间是公共的开放的,属本文小尺度空间的研究范畴。白天南北的门均开启,人们穿过这里去别处或者走进建筑,这里是重要通道;晚七点之后,北门关闭,正门成为唯一出入口,不再是穿越空间,这里成为同学们排练节目,课外讨论,休息娱乐等活动的地方。(图9)
图9活动中心中庭通道兼做展厅等
4.4 功能多样
以西区和东区的教学楼为例,廊道不仅有交通功能,还是一些零售店的所在。这些零售店主营饮品和点心,川流而过的师生从这里获得方便,减少了往返于校内主要商业点的时间。桌椅设置在距离饮品店很近的地方,形成一个可以停留下来休息、讨论的区域。(图10、11)
4.5 人文意蕴
“从历史上看,各国的大学均不同程度地扮演了‘社会良心’的角色”,6校园以人为主体的人文性和文化性的空间特征。大学校园的文化特性的表达离不开当地的历史文脉和环境氛围的形成和塑造,不论室内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需要合乎人的尺度的设计。创造出优美舒适的利于交谈、休憩、学习和科研的多层次的空间,营造大学校园书香气息。台湾学者黄世孟这样描述“关于校园的人文历史:校园内可讲故事的小地方就是好场所。多年来的校园师生教研生活中,累积了许多人文、文化、艺术等人物或事件,深刻烙印在大学校园各角落。”7只是,现阶段我国大陆正在建设和近些年刚刚完成建设的大学校园,还来不及积累这样丰富的具有人文气息的小地方,超大尺度的大学校园缺乏足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也就不足为奇了。
5 规划设计策略
校园内的空间按其主要功能划分为:交通空间、休息娱乐空间、生活服务空间、教学科研空间、行政办公空间。小尺度空间作为校园整体的一部渗透在不同功能的空间中。
5.1 交通功能为主的小尺度空间,在校园整体布局上,倾向于布置在校园支路,单体建筑周围,甚至结合在单体建筑之中成为建筑流线的一部分,使之与环境产生互动。具体设计策略是:结合步行道路、变换铺地材质、利用道路高差。
5.2 以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小尺度空间更多的体现于人们日常活动的服务性用地。开辟方便教职工和学生的服务点,每个服务点成为一个向周围开放的小尺度空间。这些服务点的具体内容是销售、某项业务受理、师生就餐、举办活动等。具体策略:结合建筑单体的室外空间、规划广场和庭院、利用景观小品和绿化。
5.3 科研教学功能为主的小尺度空间,多出现于教学区周边。这些空间服务于师生除了课堂和实验室之外的教育,没有明确的使用要求,亲切宜人,甚至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是这些空间的普遍特点。具体策略:利用建筑的中庭、架空层或院子,结合建筑入口及其周边外环境,教学区规划更多的户外休息设施、景观小品。
5.4 休闲娱乐功能为主的小尺度空间在校园中分布广泛,经常与其他小尺度空间相互融合。规划设计策略上,上述三种小尺度空间的设计策略都可以应用到休闲娱乐空间的设计中。结合景观步道、广场和庭院设计;融入建筑的室外环境、半室外甚至长天开放的室内,是常用的设计方法。除此之外,由于这种小尺度空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校园规划里设计几处相对独立“室外桃源”也是常用的方法。
5.5 针对校园功能的复合化和多样化趋势,以上的空间往往交叠着出现,人们的需求也是多样的,所以要辅以弹性的规划策略。灵活地对待使用者的要求,把细节还原到使用者的手中,人们的活动持续的改造着校园的面貌,留下发展的印记。在大学的迅速扩张中,新建校区动辄几千亩的用地,仅仅依靠校园建筑极其周边景观营造小尺度空间,不论是质还是量,都是不够的。浙大紫金港校区南华园就是单独存在于这个现代的校园中的“异己”,“公元二OO二年秋,武义龙游之交处拆除两幢明末民居,时值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一期工程竣工,武义县政府乃倡襄赞,邑中雅士王卿芳先生遂慨购而赠之,以作建筑之标本,兼丰校园之文化。”8就是说规划的时候并没有设计这个园子,正逢该老建筑可以利用就拿来放在校园里。实际调研并没有发现不协调,老建筑掩映在毛竹水塘小路之后,别有洞天。现在全天都会有人去那里,只是停留一下聊聊天的人也不少。规划的情况未必等于使用的实际状况,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改造着环境,再度创造空间,也再度废弃空间。例如,临近交通的地点往往具有高度通达性,用地不是很紧张的情况下,将部分道路两侧的土地拿出,做一些可以灵活利用的场所,往往提高了环境的整体质量。现实状况是校园用地几千亩,校内主要道路是高速运转的动脉,是适合车行的道路,人们反而很少利用这些干路边上精致的慷慨的空间。反之,融合了较多小尺度空间的地方,路旁处处有为步行者服务的设施,是适合步行的区域。小尺度空间不是置于校园的什么地方都合适,关键在于是否需要。
6 总结
小尺度空间是大学校园空间整体的一部分,是校园建设的一个缩影。经历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再到今天的高等教育扩招和大学校园的高速建设期,大学校园规划积累了大量建设经验和进步明显的成果,但是仍有不足之处:在压缩了国外近百年的大学建设过程后,这些校园是速成之作,缺乏浓厚的人文底蕴,在后续的使用中仍然有很多可以改进的余地。能有制度有模式的让广大师生参与到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留下人们的痕迹,留下具有人文性和趣味性的建设印记才是一个校园走向成熟的开始。
参考文献:
[1]何镜堂.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9
[2]向科.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回顾与展望.转引自: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28
[3][美]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方式[M].黄兰谷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44
[4][美]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方式[M].黄兰谷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44
[5][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
[6]李向伟.道器之间:艺术与设计论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07
[7]黄世孟.台湾大学校园规划之经验与策略[J].城市规划,2002,26(5)
[8]南华园石碑《南华园记》
【关键词】大学校园规划;小尺度空间;浙大紫金港校区
国内经过对大学建筑的广泛实践和理论探索,大学校园规划和大学建筑展现出诸多发展趋势,比如“多元化、生态化、综合化、弹性化”1等趋势,与此同时“大学规模日增,规划规模从几十公顷至数百公顷,校园巨型化规模明显”2。虽然大学规划和大学建筑有了长足的进步,现有的理论和案例既有值得借鉴之处也有需要完善之处,并且应该深化到更加细致入微的领域,在面向个体层面、人的层面还需要更多人性化的解读。本文致力于研究校园规划中的小尺度空间,专研那些让人舒服、让空间有场所感、让大学有学术氛围的小空间。
1 大学校园小尺度空间的概念
小尺度空间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范畴,本文是立足规划学和建筑学的领域研究校园规划的小尺度空间。首先,扬·盖尔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说“小的尺度,即周围直接的环境”;其次,校园规划是本文探讨的事件背景,本文的小尺度空间属于校园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即小尺度的公共空间;再次,小尺度是针对有具体事件背景下人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不能用绝对的数字进行表达。
2 小尺度空间的环境意义
小尺度空间是空间的一部分,也是环境的一部分,需要明确一下本文所指的环境:“环境可以被看作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一系列联系。”3这里要说明一下,这是有序的联系,是具有模式和结构的联系。“就环境而言,这种联系首要的(尽管不是唯一的)是空间……设计环境时有四种因素会被组织起来:空间、时间、交流、意义。”4任何尺度空间都反映着组织的个人和群体的活动、价值观及意图。在校园环境的营造中,小尺度空间拉近了人与人的联系,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创造便利条件。
3 大学校园小尺度空间的类型
便捷的道路联系起校园内的教学设施,对比于繁忙的校内主要道路,次级道路联通了工作场所。尺度进一步缩小,逐级进入教学和科研的场所。本文将小尺度空间分成三类:以工作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以休闲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和随时间变化使用性质的小尺度空间。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是2000年后建成的大学校园的经典案例,体现了先代大学校园的高效性、整体性、人文性、多样性、生态性和文化性,利用交通将各类空间进行了有机的组织。在这样广阔的用地上,短暂的建设周期里,采取了结合建筑单体、道路、景观小品等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小尺度空间。
4 以实例分析小尺度空间的特点
4.1 层次和秩序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教学楼,层次和秩序在这栋建筑周边的小尺度空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整座建筑的底层大部分被架空,垂直方向限制了空间;水平方向,整座建筑围合成半包围的庭院,在每个庭院满足日照要求同时,希望使每个庭院获得宜人的尺度。美中不足的是三个院落形式过于一致,容易混淆所处位置。但是此案例空间层次明显。二维地坪上表现为:校园支路的末端引进庭院,混凝土材质路面先由大块石板铺砌,预示着步行区域的出现,然后石板路引入庭院后变由白石子铺砌,进一步缩小空间感知。空间层次上由宽阔的向小尺度的逐级递进。(图2~4)
4.2 布局灵活
“建筑师考虑的外部空间概念与造园师考虑的外部空间,也许稍有些不同。……即把整个用地看做一幢建筑,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室内,没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外部空间考虑。”5本文小尺度空间虽然不完全是外部空间和公共空间。以工作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在深入到建筑周围之后,小尺度空间与建筑的关联愈加密切,常常紧密的结合在建筑本身及其场地之内。(图5~7)以休闲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相比之下,更容易形成均质的分布。因时段变化的小尺度空间,兼备两者的特征,但是更灵活,更随机,甚至取决于使用者对空间的即时利用状况(图8)。
4.3 注重局部差异
作为整个校园空间的一部分,不同类型小尺度空间有共同特点也有明显差异。工作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设计上更加严谨,注重交通上的高效率。代表案例:医学院、药学院门前庭院和步道,东、西教学楼室外庭院、廊道。休闲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布局更自由,多以步行形式联系,有时甚至附带一些通常不被认为能出现在校园里的建筑设施。使用性质随着时段变化的小尺度空间,穿插出现在步行人群集中的地方。大学生活动中心,正门晚间也照常开放,内部通高空间是公共的开放的,属本文小尺度空间的研究范畴。白天南北的门均开启,人们穿过这里去别处或者走进建筑,这里是重要通道;晚七点之后,北门关闭,正门成为唯一出入口,不再是穿越空间,这里成为同学们排练节目,课外讨论,休息娱乐等活动的地方。(图9)
图9活动中心中庭通道兼做展厅等
4.4 功能多样
以西区和东区的教学楼为例,廊道不仅有交通功能,还是一些零售店的所在。这些零售店主营饮品和点心,川流而过的师生从这里获得方便,减少了往返于校内主要商业点的时间。桌椅设置在距离饮品店很近的地方,形成一个可以停留下来休息、讨论的区域。(图10、11)
4.5 人文意蕴
“从历史上看,各国的大学均不同程度地扮演了‘社会良心’的角色”,6校园以人为主体的人文性和文化性的空间特征。大学校园的文化特性的表达离不开当地的历史文脉和环境氛围的形成和塑造,不论室内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需要合乎人的尺度的设计。创造出优美舒适的利于交谈、休憩、学习和科研的多层次的空间,营造大学校园书香气息。台湾学者黄世孟这样描述“关于校园的人文历史:校园内可讲故事的小地方就是好场所。多年来的校园师生教研生活中,累积了许多人文、文化、艺术等人物或事件,深刻烙印在大学校园各角落。”7只是,现阶段我国大陆正在建设和近些年刚刚完成建设的大学校园,还来不及积累这样丰富的具有人文气息的小地方,超大尺度的大学校园缺乏足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也就不足为奇了。
5 规划设计策略
校园内的空间按其主要功能划分为:交通空间、休息娱乐空间、生活服务空间、教学科研空间、行政办公空间。小尺度空间作为校园整体的一部渗透在不同功能的空间中。
5.1 交通功能为主的小尺度空间,在校园整体布局上,倾向于布置在校园支路,单体建筑周围,甚至结合在单体建筑之中成为建筑流线的一部分,使之与环境产生互动。具体设计策略是:结合步行道路、变换铺地材质、利用道路高差。
5.2 以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小尺度空间更多的体现于人们日常活动的服务性用地。开辟方便教职工和学生的服务点,每个服务点成为一个向周围开放的小尺度空间。这些服务点的具体内容是销售、某项业务受理、师生就餐、举办活动等。具体策略:结合建筑单体的室外空间、规划广场和庭院、利用景观小品和绿化。
5.3 科研教学功能为主的小尺度空间,多出现于教学区周边。这些空间服务于师生除了课堂和实验室之外的教育,没有明确的使用要求,亲切宜人,甚至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是这些空间的普遍特点。具体策略:利用建筑的中庭、架空层或院子,结合建筑入口及其周边外环境,教学区规划更多的户外休息设施、景观小品。
5.4 休闲娱乐功能为主的小尺度空间在校园中分布广泛,经常与其他小尺度空间相互融合。规划设计策略上,上述三种小尺度空间的设计策略都可以应用到休闲娱乐空间的设计中。结合景观步道、广场和庭院设计;融入建筑的室外环境、半室外甚至长天开放的室内,是常用的设计方法。除此之外,由于这种小尺度空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校园规划里设计几处相对独立“室外桃源”也是常用的方法。
5.5 针对校园功能的复合化和多样化趋势,以上的空间往往交叠着出现,人们的需求也是多样的,所以要辅以弹性的规划策略。灵活地对待使用者的要求,把细节还原到使用者的手中,人们的活动持续的改造着校园的面貌,留下发展的印记。在大学的迅速扩张中,新建校区动辄几千亩的用地,仅仅依靠校园建筑极其周边景观营造小尺度空间,不论是质还是量,都是不够的。浙大紫金港校区南华园就是单独存在于这个现代的校园中的“异己”,“公元二OO二年秋,武义龙游之交处拆除两幢明末民居,时值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一期工程竣工,武义县政府乃倡襄赞,邑中雅士王卿芳先生遂慨购而赠之,以作建筑之标本,兼丰校园之文化。”8就是说规划的时候并没有设计这个园子,正逢该老建筑可以利用就拿来放在校园里。实际调研并没有发现不协调,老建筑掩映在毛竹水塘小路之后,别有洞天。现在全天都会有人去那里,只是停留一下聊聊天的人也不少。规划的情况未必等于使用的实际状况,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改造着环境,再度创造空间,也再度废弃空间。例如,临近交通的地点往往具有高度通达性,用地不是很紧张的情况下,将部分道路两侧的土地拿出,做一些可以灵活利用的场所,往往提高了环境的整体质量。现实状况是校园用地几千亩,校内主要道路是高速运转的动脉,是适合车行的道路,人们反而很少利用这些干路边上精致的慷慨的空间。反之,融合了较多小尺度空间的地方,路旁处处有为步行者服务的设施,是适合步行的区域。小尺度空间不是置于校园的什么地方都合适,关键在于是否需要。
6 总结
小尺度空间是大学校园空间整体的一部分,是校园建设的一个缩影。经历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再到今天的高等教育扩招和大学校园的高速建设期,大学校园规划积累了大量建设经验和进步明显的成果,但是仍有不足之处:在压缩了国外近百年的大学建设过程后,这些校园是速成之作,缺乏浓厚的人文底蕴,在后续的使用中仍然有很多可以改进的余地。能有制度有模式的让广大师生参与到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留下人们的痕迹,留下具有人文性和趣味性的建设印记才是一个校园走向成熟的开始。
参考文献:
[1]何镜堂.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9
[2]向科.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回顾与展望.转引自: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28
[3][美]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方式[M].黄兰谷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44
[4][美]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方式[M].黄兰谷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44
[5][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
[6]李向伟.道器之间:艺术与设计论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07
[7]黄世孟.台湾大学校园规划之经验与策略[J].城市规划,2002,26(5)
[8]南华园石碑《南华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