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办好思政课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选好切入点是提升思政教学吸引力的关键之一。本文拟结合实践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思政課程;切入点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系列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办好思政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历经十余年的积淀和修订,基本保持了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几大版块,对提升学生“三观”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新时代,伴随着互联网、卡通片、智能手机长大的“00后”开始进入大学校园,在带来一股清流的同时,也给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与智能手机争夺话语权,如何将教材语言转化为他们乐于接受的教学语言,提高抬头率,适应新时代新青年的新要求,是一个老生常谈又需要常谈常新的现实问题。
一、高职院校“00后”的学情状况
2000年左右出生的这代人,近年来开始大规模进入大学校园。由于体制和观念等诸多原因,客观地讲,进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总体上存在着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弱,厌学情绪重,对前途信心不足等多重问题,给“老生常谈”、“说教灌输”的思政教育模式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同时,这代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方式已远远超越了前辈,他们早已习惯了“有图有真相”、“有事问百度”的思维方式,如果思政教师还习惯于满屏文字的PPT照本宣科讲解教材上谁都认识的文字,怎能不被手游打败?又怎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导?如果开课后几分钟内没有一个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切入点,或者一整堂课始终没有出现一次引起学生共鸣的高潮,要与手机争夺吸引力、提高抬头率无疑是一句空话。
二、话题切入点的选取
部份教师在一堂课的前几分钟,习惯于安排本堂课所要学习的章节、指出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分析教学目标和知识点、概括重难点。或者一开始上课就把人为把内容往“高大上”拔,不接地气,对目前的高职学生来说,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就已经失去了学生。后面的讲解即使逻辑再严密,内容再正确,也很难拉回学生短暂的注意力。
笔者认为:一堂课思政课最开始几分钟,是把高职学生的关注点从都上课了还玩得正嗨的手机游戏、抖音快手中迅速转移到课堂的关键。就是这几分钟,如果学生发现还是老套路,大多会继续埋头玩刚才暂停的手机,以致于教师用几分钟安排完了任务,开始试图用一个精彩的内容导入时,学生已经重回手游模式去了。所以笔者认为最开始的这几分钟,首先一定要选取一个与讲授内容相关、学生有所耳闻或者关心的热点或事件作为切入点,一开始就从某一图片或视频承载的热点谈起,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切入点的展开,如引入讨论、学生观点争鸣(甚至作为考核内容),再归纳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尽可能把学生的观点概括进来。至于课前设计的知识点、重难点,并不是绝对的,能解决学生的关切、潜移默化进行价值观引导才是绝对的,是一堂思政课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如讲授爱国主义章节时,今年的抗疫斗争就是最好的切入点,再用前几年的热点《战狼2》已很难吸引学生,一定要结合社会热点常更常新。通过抗疫中大量令人感动的图片、短视频的展示或播放,让学生讲述自已和家人在抗疫中的亲身经历,很容易引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内心共鸣,自然引出爱国主义的内涵与要求,完全不需要生硬强推。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展示去年香港乱局照片进行对比分析,引出家国认同对年轻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得出为什么都大学生了,还要谈爱国主义这个“老生常谈”话题的结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都能很好地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切入点。
又如,讲授大学生就业创业内容时,笔者尝试首先推出自扩招以来每年大学生毕业数据的增长情况,及今年留学生因疫情回流统计,对比国家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量,让学生自己计算差额,计算理论上的必然走向创业之路的比例,再结合因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形势,如果有学过数学建模的同学,还可让他现场进行建模计算。“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学生对该章节内容产生了需求,讲授就业观创业观自然就有了听众。
再如:讲授法律部份时,民法典中涉及的很多热点问题都可以作为切入点。网络上有许多介绍民法典的文章或小贴士,有些值得商傕。如民法典184条规定的紧急救助行为,一些文章笼统含糊地宣传“扶不扶”、“救不救”问题已经解决了,其实是一种误导。教师可以通过“扶人被讹诈”和“真相是撞人”两种情形分别举出案例(最好是小视频间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己品读法律规定,讨论分析民法典184条的真实完整含义和适用情形,教师再引申出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区别和联系。从视频开始到最后结论,学生可以完全被教学内容吸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切入点的选取是一堂思政课成功的起点。首先抓住了学生,才可能有 “思想”的培育,价值观的引导。
三、“课程思政”的启示——一种非典型切入点的尝试
“课程思政”不仅仅是专业老师事,也给思政教师打造教学特色和亮点提供了契机。“课程思政”话语下,思政课程要积极主动与专业课程对接,方向之一是把一年级的思政课变成二年级专业课的启蒙课,提前对学生进行专业“预热”。笔者尝试在《思修》法治教育版块教学中,把模拟法庭实践与汽修专业相结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设计案情和证据,发挥高职学生中有部份是从职高升上来,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长处,要求学生使用专业知识进行举证质证、参与法庭辩论,迫使学生提前查阅、自学大二专业知识,提前接触和请教专业教师,实践完成后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从各自专业角度点评,促使思政课与专业课完美融合,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多数的高职专业,只要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努力,总能找到满意的结合点,设计出高质量的思政实践课程,上出精彩一课。
高职《思修》课程切入点的打造,是一个需要紧跟时代脉博常更常新的话题。进入新时代,思政教师必须随着时代的演进,跟上时代的步伐,结合社会热点,创造性地寻找到话题切入点,努力在“课程思政”上作文章,才能打造出课堂教学的特色和亮点。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
[2] 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3]《民法典》
关键词:思政課程;切入点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系列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办好思政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历经十余年的积淀和修订,基本保持了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几大版块,对提升学生“三观”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新时代,伴随着互联网、卡通片、智能手机长大的“00后”开始进入大学校园,在带来一股清流的同时,也给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与智能手机争夺话语权,如何将教材语言转化为他们乐于接受的教学语言,提高抬头率,适应新时代新青年的新要求,是一个老生常谈又需要常谈常新的现实问题。
一、高职院校“00后”的学情状况
2000年左右出生的这代人,近年来开始大规模进入大学校园。由于体制和观念等诸多原因,客观地讲,进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总体上存在着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弱,厌学情绪重,对前途信心不足等多重问题,给“老生常谈”、“说教灌输”的思政教育模式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同时,这代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方式已远远超越了前辈,他们早已习惯了“有图有真相”、“有事问百度”的思维方式,如果思政教师还习惯于满屏文字的PPT照本宣科讲解教材上谁都认识的文字,怎能不被手游打败?又怎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导?如果开课后几分钟内没有一个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切入点,或者一整堂课始终没有出现一次引起学生共鸣的高潮,要与手机争夺吸引力、提高抬头率无疑是一句空话。
二、话题切入点的选取
部份教师在一堂课的前几分钟,习惯于安排本堂课所要学习的章节、指出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分析教学目标和知识点、概括重难点。或者一开始上课就把人为把内容往“高大上”拔,不接地气,对目前的高职学生来说,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就已经失去了学生。后面的讲解即使逻辑再严密,内容再正确,也很难拉回学生短暂的注意力。
笔者认为:一堂课思政课最开始几分钟,是把高职学生的关注点从都上课了还玩得正嗨的手机游戏、抖音快手中迅速转移到课堂的关键。就是这几分钟,如果学生发现还是老套路,大多会继续埋头玩刚才暂停的手机,以致于教师用几分钟安排完了任务,开始试图用一个精彩的内容导入时,学生已经重回手游模式去了。所以笔者认为最开始的这几分钟,首先一定要选取一个与讲授内容相关、学生有所耳闻或者关心的热点或事件作为切入点,一开始就从某一图片或视频承载的热点谈起,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切入点的展开,如引入讨论、学生观点争鸣(甚至作为考核内容),再归纳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尽可能把学生的观点概括进来。至于课前设计的知识点、重难点,并不是绝对的,能解决学生的关切、潜移默化进行价值观引导才是绝对的,是一堂思政课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如讲授爱国主义章节时,今年的抗疫斗争就是最好的切入点,再用前几年的热点《战狼2》已很难吸引学生,一定要结合社会热点常更常新。通过抗疫中大量令人感动的图片、短视频的展示或播放,让学生讲述自已和家人在抗疫中的亲身经历,很容易引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内心共鸣,自然引出爱国主义的内涵与要求,完全不需要生硬强推。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展示去年香港乱局照片进行对比分析,引出家国认同对年轻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得出为什么都大学生了,还要谈爱国主义这个“老生常谈”话题的结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都能很好地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切入点。
又如,讲授大学生就业创业内容时,笔者尝试首先推出自扩招以来每年大学生毕业数据的增长情况,及今年留学生因疫情回流统计,对比国家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量,让学生自己计算差额,计算理论上的必然走向创业之路的比例,再结合因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形势,如果有学过数学建模的同学,还可让他现场进行建模计算。“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学生对该章节内容产生了需求,讲授就业观创业观自然就有了听众。
再如:讲授法律部份时,民法典中涉及的很多热点问题都可以作为切入点。网络上有许多介绍民法典的文章或小贴士,有些值得商傕。如民法典184条规定的紧急救助行为,一些文章笼统含糊地宣传“扶不扶”、“救不救”问题已经解决了,其实是一种误导。教师可以通过“扶人被讹诈”和“真相是撞人”两种情形分别举出案例(最好是小视频间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己品读法律规定,讨论分析民法典184条的真实完整含义和适用情形,教师再引申出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区别和联系。从视频开始到最后结论,学生可以完全被教学内容吸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切入点的选取是一堂思政课成功的起点。首先抓住了学生,才可能有 “思想”的培育,价值观的引导。
三、“课程思政”的启示——一种非典型切入点的尝试
“课程思政”不仅仅是专业老师事,也给思政教师打造教学特色和亮点提供了契机。“课程思政”话语下,思政课程要积极主动与专业课程对接,方向之一是把一年级的思政课变成二年级专业课的启蒙课,提前对学生进行专业“预热”。笔者尝试在《思修》法治教育版块教学中,把模拟法庭实践与汽修专业相结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设计案情和证据,发挥高职学生中有部份是从职高升上来,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长处,要求学生使用专业知识进行举证质证、参与法庭辩论,迫使学生提前查阅、自学大二专业知识,提前接触和请教专业教师,实践完成后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从各自专业角度点评,促使思政课与专业课完美融合,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多数的高职专业,只要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努力,总能找到满意的结合点,设计出高质量的思政实践课程,上出精彩一课。
高职《思修》课程切入点的打造,是一个需要紧跟时代脉博常更常新的话题。进入新时代,思政教师必须随着时代的演进,跟上时代的步伐,结合社会热点,创造性地寻找到话题切入点,努力在“课程思政”上作文章,才能打造出课堂教学的特色和亮点。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
[2] 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3]《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