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对现阶段在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问题 策略
土木工程是一个古老的专业,随着岁月的变迁,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这个古老的专业新的进步与发展。目前,人口的快速增长对人们的居住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人们拥有的人均居住面积越来越小,也就迫使人们往空中或地下探求新的居住环境。因此,对现阶段的土木工程建设有了新的要求,对其土木工程建设的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培养出尖端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以及培养的模式成了各高校探讨的重点,然而,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当今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工程研究型的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基础知识宽厚、理论体系扎实、综合素质很高的专门人才。另一种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培养掌握了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的人才。有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的人才需求状况有两类,一类是技术实施型和决策、管理型,另一类是从事工程设计研究方面。其中对技术实施型人才需求量最大,约占55%~65%。工程设计研发人员需求量少,约占15%。
针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对人才的培养侧重点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工科专业,突出“应用”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与关键,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立足点。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一直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重理论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出现重理论而轻实践、知识广而不精的现象,导致学生踏入社会后自身动手能力很差。
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理论课轻视实践课。长期以来,国内的高等教育只重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理论课安排的课时远超过实践课。这样就会越来越脱离实际生活,学生最后变成只会读死书。
(二)课程体系设置问题。课程设置要能涵盖较宽的知识领域又能重点突出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对基础理论要求深,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的专业。主要有从事设计方面、建筑经济方面、施工工作方面三个类型的工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情况、工作的性质对其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深入学习。另外,应适时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对人才的培养侧重点应做出相应的变化调整,添置新课程,更新课程内容。
(三)偏重“通才”的培养模式。根据新的教育目标,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有了新的变化,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通才教育培养。但是,过分强调通才教育不一定适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大学后继续教育体系不完善,学生毕业后不能进行再次的培训,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广而不精。
(四)实验教学方面不合理。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最新技术知识,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太慢,新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新材料机会较少,新工艺无法引进。实验设备使用不合理,实验室体制不健全,各实验室之间交流较少,仪器重复购买现象存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实验室没有得到广泛的交流,没有体现实验室效用的最大化。
三、解决策略
(一)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土木工程是一个实用非常强的专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遵循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强化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把实践教学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坚持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基础的学习,应坚持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原则。认真做好对学生实习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标准。
(二)注重“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融合越來越频繁,即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依然存在,正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这也要求土木工程趋向综合化发展,而公司或企业需要的人才大多是应用型的,需要有一定的专长。
(三)重视学校与企业、社会联合培养的模式。要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就要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经常组织教师、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让教师了解用人部门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按照这些要求来进一步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而学生可以亲自了解工程人员是如何施工的,怎么把专业知识融入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验证,学生也可以向技术人员询问施工方面的问题。在毕业理论文时,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公司、企业的专家给学生做毕业论文指导,确确实实让学生能学以自用。
四、结束语
总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现在教学改革的重点,但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加强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使整个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落到实处。这也顺应的市场需求,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就业,当然在顺应科技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还应在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上权衡是培养“专才”还是培养“通才”。我们可以相信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会对我国经济建设有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柳炳康.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2] 田跃平,陈志聪.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与培养模式探讨.皖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3] 王宏燕,孙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4] 罗运军,秦本东,闫芙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山西建筑,2009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刘勇(1987— ),男,蒙古族,籍贯:北京市,研究方向:岩土隧道地下工程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问题 策略
土木工程是一个古老的专业,随着岁月的变迁,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这个古老的专业新的进步与发展。目前,人口的快速增长对人们的居住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人们拥有的人均居住面积越来越小,也就迫使人们往空中或地下探求新的居住环境。因此,对现阶段的土木工程建设有了新的要求,对其土木工程建设的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培养出尖端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以及培养的模式成了各高校探讨的重点,然而,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当今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工程研究型的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基础知识宽厚、理论体系扎实、综合素质很高的专门人才。另一种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培养掌握了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的人才。有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的人才需求状况有两类,一类是技术实施型和决策、管理型,另一类是从事工程设计研究方面。其中对技术实施型人才需求量最大,约占55%~65%。工程设计研发人员需求量少,约占15%。
针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对人才的培养侧重点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工科专业,突出“应用”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与关键,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立足点。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一直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重理论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出现重理论而轻实践、知识广而不精的现象,导致学生踏入社会后自身动手能力很差。
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理论课轻视实践课。长期以来,国内的高等教育只重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理论课安排的课时远超过实践课。这样就会越来越脱离实际生活,学生最后变成只会读死书。
(二)课程体系设置问题。课程设置要能涵盖较宽的知识领域又能重点突出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对基础理论要求深,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的专业。主要有从事设计方面、建筑经济方面、施工工作方面三个类型的工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情况、工作的性质对其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深入学习。另外,应适时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对人才的培养侧重点应做出相应的变化调整,添置新课程,更新课程内容。
(三)偏重“通才”的培养模式。根据新的教育目标,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有了新的变化,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通才教育培养。但是,过分强调通才教育不一定适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大学后继续教育体系不完善,学生毕业后不能进行再次的培训,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广而不精。
(四)实验教学方面不合理。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最新技术知识,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太慢,新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新材料机会较少,新工艺无法引进。实验设备使用不合理,实验室体制不健全,各实验室之间交流较少,仪器重复购买现象存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实验室没有得到广泛的交流,没有体现实验室效用的最大化。
三、解决策略
(一)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土木工程是一个实用非常强的专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遵循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强化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把实践教学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坚持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基础的学习,应坚持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原则。认真做好对学生实习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标准。
(二)注重“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融合越來越频繁,即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依然存在,正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这也要求土木工程趋向综合化发展,而公司或企业需要的人才大多是应用型的,需要有一定的专长。
(三)重视学校与企业、社会联合培养的模式。要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就要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经常组织教师、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让教师了解用人部门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按照这些要求来进一步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而学生可以亲自了解工程人员是如何施工的,怎么把专业知识融入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验证,学生也可以向技术人员询问施工方面的问题。在毕业理论文时,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公司、企业的专家给学生做毕业论文指导,确确实实让学生能学以自用。
四、结束语
总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现在教学改革的重点,但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加强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使整个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落到实处。这也顺应的市场需求,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就业,当然在顺应科技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还应在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上权衡是培养“专才”还是培养“通才”。我们可以相信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会对我国经济建设有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柳炳康.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2] 田跃平,陈志聪.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与培养模式探讨.皖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3] 王宏燕,孙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4] 罗运军,秦本东,闫芙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山西建筑,2009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刘勇(1987— ),男,蒙古族,籍贯:北京市,研究方向:岩土隧道地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