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从古至今就具有“以诗教化”的教育理念,并成了我国的一种传统教育方式。在当前的新语文课程标准当中,尤其注重彰显出诗歌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性。随着语文教材中诗歌所占的比例持续提升,在这样的教学发展趋势下,怎样有效地开展诗歌教学,重点是要科学合理地采取诗歌教学的策略。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充分显现出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朗读、背诵诗歌,以及融入情感进行真实的感悟与体验,并在教学中合理运用。
【关键词】诗歌教学;美育;鉴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诗歌教学的意义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的《论语》中即有记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此为我国古代对诗歌所具有的作用较早地进行论述的作品之一。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趋势下,素质教育获得了全社会普遍的重视。在语文教育中,应有意识地将诗歌教学置于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此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全世界从古至今流传下许多文采飞扬、隽永美好的诗歌佳作,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思想意识、情感体验以及所营造的唯美的诗歌意境,都能够给予现今的高中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正能量。而具有实效性的诗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与情感意识。为能够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就重点强调了对诗歌单元的安排。在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即为现代与当代中外经典诗歌为主的单元内容,这样的教材安排,就让诗歌成了紧密联系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纽带。在高中语文第三册中有两个古诗单元内容,涵盖了从我国春秋时期的《诗经》到唐诗与宋词,具有较多的诗歌。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世界各国的优秀诗歌具有重要的地位,彰显出诗歌在语文中的重要性。虽然当前较为注重对高中学生进行诗歌教学,但是这并非就能较好地体现出诗歌对教育学生起到了实效。在这个教育过程中,还需要体现出是否能够合理运用教学策略的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使诗歌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二、诗歌美育教学的策略
对于诗歌在教学中的作用而言,教学重点在于对诗歌的语言进行品味,深切地进行情感体验,适当地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而诵读和鉴赏则是基本的教学策略,只有借助朗读,才能深入感悟诗歌的真情实感。借助于背诵,来有效地积累学习诗歌的素材,并深入进行“融情入景”的鉴赏。学习诗歌必须首重诵读,古人常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诗歌中,诗歌韵律与诗歌节奏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必须对诗歌进行多次诵读,并从中体会出诗歌所具有的优美韵律与强烈的节奏,以此来感悟与体验诗歌所具有的音乐之美。借助诗歌的“通感”,来深切感受诗歌所构建起的唯美的意境,并让人们的心灵沉醉于“缪斯女神”的殿堂里,去领悟诗歌的丰富内涵与深远的外延,从而获得真正的关于诗歌的美感。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必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让学生能够真情实感地进行朗读,而想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就必须较好地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人論世
被称誉为儒家“亚圣”的孟子倡言“知人论世”观,即想要深入了解诗歌的内涵,首先就要了解作者创作诗歌的历史背景以及创作诗歌的心路历程。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当时白居易被贬为九江郡司马,这对白居易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较好地理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所体现出的感伤情绪,让学生在朗读时,逐渐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进入角色
在经过“知人论世”之后,学生应进入角色,将自我幻化为诗歌中的一部分,认真细致地进行理解,深入进行领悟,并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融。如此一来,方可在朗读过程中深入地感悟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以此来深入地理解与掌握诗的内涵。
(三)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当前许多学生会怯场,或是缺乏自信心,因而并不愿意去对诗歌进行公开诵读。针对此情况,教师必须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公开诵读的良好平台,使学生能够真切地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另外,教师应开展好范读,可以通过自身充满真情实感的诵读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借助朗读时,获得一种美的心灵体验。学生在“情感阅读”中可以有效地对诗歌自身所具有的“美”点进行欣赏,而在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诗歌,则可先行背诵记忆,以此来深化对诗歌的了解,并经过深入的鉴赏,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由于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因此可以背诵许多优秀诗歌,能够有效地积累丰富多样的素材。
在诗歌教学中,诵读与鉴赏是两项极其重要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开展诗歌教学时,必须有效地落实诵读与鉴赏的教学策略。诵读是鉴赏的前提条件,鉴赏则是诵读的持续深化,只有将诵读与鉴赏进行紧密联系,才能在诗歌教学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提升良好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占海.高中语文课堂的美育教学探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11).
[2]喻文平.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美育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
[3]马晓文.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功能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3).
[4]成蕊.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5]沙俊才.基于审美教学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7).
[6]李春女.高中语文诗歌美育教学探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
【关键词】诗歌教学;美育;鉴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诗歌教学的意义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的《论语》中即有记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此为我国古代对诗歌所具有的作用较早地进行论述的作品之一。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趋势下,素质教育获得了全社会普遍的重视。在语文教育中,应有意识地将诗歌教学置于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此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全世界从古至今流传下许多文采飞扬、隽永美好的诗歌佳作,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思想意识、情感体验以及所营造的唯美的诗歌意境,都能够给予现今的高中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正能量。而具有实效性的诗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与情感意识。为能够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就重点强调了对诗歌单元的安排。在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即为现代与当代中外经典诗歌为主的单元内容,这样的教材安排,就让诗歌成了紧密联系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纽带。在高中语文第三册中有两个古诗单元内容,涵盖了从我国春秋时期的《诗经》到唐诗与宋词,具有较多的诗歌。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世界各国的优秀诗歌具有重要的地位,彰显出诗歌在语文中的重要性。虽然当前较为注重对高中学生进行诗歌教学,但是这并非就能较好地体现出诗歌对教育学生起到了实效。在这个教育过程中,还需要体现出是否能够合理运用教学策略的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使诗歌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二、诗歌美育教学的策略
对于诗歌在教学中的作用而言,教学重点在于对诗歌的语言进行品味,深切地进行情感体验,适当地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而诵读和鉴赏则是基本的教学策略,只有借助朗读,才能深入感悟诗歌的真情实感。借助于背诵,来有效地积累学习诗歌的素材,并深入进行“融情入景”的鉴赏。学习诗歌必须首重诵读,古人常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诗歌中,诗歌韵律与诗歌节奏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必须对诗歌进行多次诵读,并从中体会出诗歌所具有的优美韵律与强烈的节奏,以此来感悟与体验诗歌所具有的音乐之美。借助诗歌的“通感”,来深切感受诗歌所构建起的唯美的意境,并让人们的心灵沉醉于“缪斯女神”的殿堂里,去领悟诗歌的丰富内涵与深远的外延,从而获得真正的关于诗歌的美感。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必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让学生能够真情实感地进行朗读,而想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就必须较好地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人論世
被称誉为儒家“亚圣”的孟子倡言“知人论世”观,即想要深入了解诗歌的内涵,首先就要了解作者创作诗歌的历史背景以及创作诗歌的心路历程。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当时白居易被贬为九江郡司马,这对白居易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较好地理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所体现出的感伤情绪,让学生在朗读时,逐渐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进入角色
在经过“知人论世”之后,学生应进入角色,将自我幻化为诗歌中的一部分,认真细致地进行理解,深入进行领悟,并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融。如此一来,方可在朗读过程中深入地感悟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以此来深入地理解与掌握诗的内涵。
(三)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当前许多学生会怯场,或是缺乏自信心,因而并不愿意去对诗歌进行公开诵读。针对此情况,教师必须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公开诵读的良好平台,使学生能够真切地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另外,教师应开展好范读,可以通过自身充满真情实感的诵读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借助朗读时,获得一种美的心灵体验。学生在“情感阅读”中可以有效地对诗歌自身所具有的“美”点进行欣赏,而在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诗歌,则可先行背诵记忆,以此来深化对诗歌的了解,并经过深入的鉴赏,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由于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因此可以背诵许多优秀诗歌,能够有效地积累丰富多样的素材。
在诗歌教学中,诵读与鉴赏是两项极其重要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开展诗歌教学时,必须有效地落实诵读与鉴赏的教学策略。诵读是鉴赏的前提条件,鉴赏则是诵读的持续深化,只有将诵读与鉴赏进行紧密联系,才能在诗歌教学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提升良好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占海.高中语文课堂的美育教学探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11).
[2]喻文平.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美育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
[3]马晓文.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功能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3).
[4]成蕊.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5]沙俊才.基于审美教学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7).
[6]李春女.高中语文诗歌美育教学探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