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是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讨论,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彼此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抒己见、互相评价、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相互探讨与质疑问难,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尝试表达的习惯,从而使集体共享每个人所得,对所学知识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促进求异、求同、求佳思维能力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兴趣。同时便于教师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教学策略,灵活施教。所以,要想使课堂讨论真正具有教学价值,必须对课堂讨论进行改革和创新。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呢?下面就个人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做法。
一、合理掌握课堂讨论的时机
(一)当需要突出重点、难点时。课堂教学必须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做到重点、难点突出,而组织课堂讨论则是突出重点、难点的方法之一。对于教材中的难点、重点或与难点、重点关系较为密切的问题,当学生认识模糊,持不同意见时可以组织讨论,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讲完“三角形内角和”后,可让学生进行讨论:①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是37度,怎样求另一个锐角?②为什么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为什么钝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钝角?③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样不仅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且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当学生的认知模糊时。对于教材中容易混淆的概念,当学生只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抓不住本质时,可组织讨论,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小数的性质中,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对于小数末尾的0是否可以删去,学生容易产生混淆,可组织学生讨论:① 0.80与0.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② 0.80=0.8吗?③0.80=0.08对吗?再如:除数、被除数都是整百、整千数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后学生常把余数搞错,可以先列出几组算式再组织讨论:3000÷800=3……600;300÷80=3……60;30÷8=3……6,①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②商怎么样?③余数呢?④余数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三)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时。对于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具有启发性,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地方可组织学生讨论。如:在乘法分配律中,得到这样几组等式以后:8×(3+4)=8×3+8×4;9×(6+5)=9×6+9×5;(5+4)×6=5×6+4×6,组织讨论:①等号左边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②等号右边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③它们的结果怎样?④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文字怎样叙述?
二、把握课堂讨论的要领
(一)设计的讨论题要精巧。讨论题的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明确的研究任务,使讨论有方向,有价值,切忌讨论题太大、太空、太简单。如某教师在引导学生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组织课堂讨论,设计了“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你会推导它的计算公式吗?”这样的讨论题。显然讨论题太大、太空了,学生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推导。
(二)参与讨论的范围要小。在进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有一个相对安静,能够独立思考的环境,又要使学生有相互交流、发表各自见解的机会,并借此整理自己的思维,同时还给不会的同学一些启示。所以讨论的范围要小,一般以前后桌四人随意、自由、轻声讨论为主。在组建讨论小组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合理搭配,轮流分工,使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竞争。
(三)控制课堂讨论的时间与次数。进行课堂讨论不能只留于形式,追求讨论的次数,而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分析、讨论、说说思考的过程和依据,还要让学生质疑、问难,各抒己见,真正起到课堂讨论应有的突破重点、难点,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所以课堂讨论一般以每节课2~3次,10分钟左右为宜。
(四)课堂讨论中教师要适时、适度点评。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当一个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时,有的教师就接二连三地喊学生继续回答,却不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作肯定或否定的表示,或者对学生的独特的、奇异的思维方法采取回避的态度,这就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抑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追求,所以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的动向,积极引导,尽可能延缓评价,一般应选在学生思路穷尽之时,切不可强行向学生推出标准答案,在找出最佳方案之前,应让“劣质”方案充分表演。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讨论过程中,评价的语言应精练,要切中要害,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应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从而使讨论深入展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只要教师组织好,善于提出恰当的讨论问题,精心设计讨论运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就能使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使课堂讨论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才能把好讨论的脉,让数学课堂讨论活动开展有效。数学课堂讨论的创新,将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一大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形式。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才能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课堂讨论有效价值。
一、合理掌握课堂讨论的时机
(一)当需要突出重点、难点时。课堂教学必须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做到重点、难点突出,而组织课堂讨论则是突出重点、难点的方法之一。对于教材中的难点、重点或与难点、重点关系较为密切的问题,当学生认识模糊,持不同意见时可以组织讨论,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讲完“三角形内角和”后,可让学生进行讨论:①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是37度,怎样求另一个锐角?②为什么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为什么钝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钝角?③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样不仅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且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当学生的认知模糊时。对于教材中容易混淆的概念,当学生只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抓不住本质时,可组织讨论,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小数的性质中,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对于小数末尾的0是否可以删去,学生容易产生混淆,可组织学生讨论:① 0.80与0.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② 0.80=0.8吗?③0.80=0.08对吗?再如:除数、被除数都是整百、整千数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后学生常把余数搞错,可以先列出几组算式再组织讨论:3000÷800=3……600;300÷80=3……60;30÷8=3……6,①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②商怎么样?③余数呢?④余数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三)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时。对于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具有启发性,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地方可组织学生讨论。如:在乘法分配律中,得到这样几组等式以后:8×(3+4)=8×3+8×4;9×(6+5)=9×6+9×5;(5+4)×6=5×6+4×6,组织讨论:①等号左边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②等号右边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③它们的结果怎样?④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文字怎样叙述?
二、把握课堂讨论的要领
(一)设计的讨论题要精巧。讨论题的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明确的研究任务,使讨论有方向,有价值,切忌讨论题太大、太空、太简单。如某教师在引导学生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组织课堂讨论,设计了“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你会推导它的计算公式吗?”这样的讨论题。显然讨论题太大、太空了,学生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推导。
(二)参与讨论的范围要小。在进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有一个相对安静,能够独立思考的环境,又要使学生有相互交流、发表各自见解的机会,并借此整理自己的思维,同时还给不会的同学一些启示。所以讨论的范围要小,一般以前后桌四人随意、自由、轻声讨论为主。在组建讨论小组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合理搭配,轮流分工,使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竞争。
(三)控制课堂讨论的时间与次数。进行课堂讨论不能只留于形式,追求讨论的次数,而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分析、讨论、说说思考的过程和依据,还要让学生质疑、问难,各抒己见,真正起到课堂讨论应有的突破重点、难点,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所以课堂讨论一般以每节课2~3次,10分钟左右为宜。
(四)课堂讨论中教师要适时、适度点评。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当一个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时,有的教师就接二连三地喊学生继续回答,却不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作肯定或否定的表示,或者对学生的独特的、奇异的思维方法采取回避的态度,这就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抑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追求,所以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的动向,积极引导,尽可能延缓评价,一般应选在学生思路穷尽之时,切不可强行向学生推出标准答案,在找出最佳方案之前,应让“劣质”方案充分表演。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讨论过程中,评价的语言应精练,要切中要害,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应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从而使讨论深入展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只要教师组织好,善于提出恰当的讨论问题,精心设计讨论运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就能使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使课堂讨论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才能把好讨论的脉,让数学课堂讨论活动开展有效。数学课堂讨论的创新,将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一大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形式。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才能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课堂讨论有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