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价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心包积液患者在心尖部、剑突下穿刺心包,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反复抽液或注入治疗药物,观察患者液体的引流及临床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置管引流,共引流放液73次,留置时间2~15d,10例患者从导管内注入抗癌药物,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心包,多次抽液,不仅减少多次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又降低了费用,此导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制的柔性软头对心肌、血管无损伤,经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心包穿刺;心包积液;留置导管;注药
心包积液是内科的常见病,为明确积液的原因、性质和(或)治疗需要进行心包穿刺抽液。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对32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穿刺,留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1],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8~62岁。心包积液量中等以上并伴有心包压塞症状14例,3例为急性心包压塞。病因:全部是肿瘤性心包积液,32例中肺癌21例,乳腺癌6例,卵巢癌5例。本组病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1版)关于心包积液及心包压塞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1)术前准备:采用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双腔Y型穿刺针,0.32英寸J型软性导引钢丝,扩张管,5ml注射器等。所有患者完善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检查,心包穿刺前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心包积液的量、分布以及有无钙化,建立静脉通道,备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阿托品、心电监护、除颤器等急救时用。(2)操作过程:25例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心尖部或剑突下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和利多卡因局麻,用套有肝素溶液负压的双腔Y型穿刺针逐层缓慢进针,达心包腔。然后从穿刺针的侧孔用助推器将J型导丝送入针腔内,缓慢送入15cm左右,退出穿刺针,沿导引钢丝插入扩张管后将其退出,再沿导引钢丝送中心静脉导管入心包腔,进入约10~15cm,退出导引钢丝,留置导管并将导管固定,另一端接带有刻度的引流袋。一般穿刺当日放液100ml左右,以后每天300ml左右。每次操作之后,导管内注入肝素盐水并用肝素帽封闭导管端口。并且伤口每天进行一次消毒处理,以保持局部伤口的清洁。
2 结果
32例患者心尖部置管引流24例,剑突下置管引流8例,其中3例急性心包压塞患者,心包腔引流排液后心前区压迫症状立即减轻,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减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一般留置引流2~15d,共引流放液73次,3例患者术前使用了镇静剂,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1例并发感染。有10例根据化疗方案向心包腔内注射抗癌药物,其中1例置管15d,引流液达3800ml。术后有2例引流不畅出现导管堵塞,用稀释肝素盐水冲洗后引流通畅。
3 讨论
心包积液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对于心包积液患者常规多采用穿刺抽液方法。虽可暂时缓解症状,但诊断、治疗时多需反复穿刺抽液。穿刺过程中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包膜反应、心脏及血管损伤、心律失常、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甚至死亡[2]。经皮穿刺心包内置管引流效果良好,可使心包积液显著减少甚至消失,避免反复穿刺损伤导致心包缩窄;通过置入导管于心包腔内给药,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化疗所致副作用,防止因心包填塞而死亡,提高肿瘤患者终末期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而国内少见报道。采用外科手术置入胶管行水封瓶引流,创口大,易感染、渗漏,生活质量下降,护理困难等。
恶性心包积液常为血性,患者常因急性心包填塞症状而就诊,此前可有不同程度由原发病引起的症状,但就诊时往往被明显的心包填塞症状所掩盖,容易引起误诊。所以,对年龄偏大的患者尤其血性心包积液者,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
心包积液置管引流的适应证:患者心脏超声检查有中等量或以上的心包积液且能平卧或半卧位、能耐受5~10min不咳嗽;患者有较明显的症状、体征,病情较重需要置管引流以减少積液量,减轻症状或达到治疗目的等[3]。
经皮穿刺心包置管持续引流可避免心脏和邻近脏器损害。尽管对心包积液的抽液量或引流量、引流速度缺乏统一标准,但均主张从小量、低速开始。
本组所采用的导管均为单腔中心静脉穿刺导管,此导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制的柔性软头对心肌、血管无损伤,提高了心包穿刺的安全性。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心包,多次抽液,不仅减少多次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达到抽液减压的作用,又降低了费用,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心包腔内持续缓慢引流,患者易于耐受,操作简单安全[4]。聚氨酯导管与机体组织相容性较好,可较长时间保留,本组最长留置时间为28d,无管腔堵塞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本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技术难度不大,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咸聂.留置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并发症的探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3,9(3):200-201.
[2]王蓝田.世界上第一个超级抗癌生物制剂高聚金葡素的临床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1998,25(6):454.
[3]毛焕之,杨心田.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71-1185
[4]胡斌,周敬群,李书国,等.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32例心包积液的体会[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2,11(6):53.
关键词:心包穿刺;心包积液;留置导管;注药
心包积液是内科的常见病,为明确积液的原因、性质和(或)治疗需要进行心包穿刺抽液。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对32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穿刺,留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1],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8~62岁。心包积液量中等以上并伴有心包压塞症状14例,3例为急性心包压塞。病因:全部是肿瘤性心包积液,32例中肺癌21例,乳腺癌6例,卵巢癌5例。本组病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1版)关于心包积液及心包压塞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1)术前准备:采用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双腔Y型穿刺针,0.32英寸J型软性导引钢丝,扩张管,5ml注射器等。所有患者完善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检查,心包穿刺前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心包积液的量、分布以及有无钙化,建立静脉通道,备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阿托品、心电监护、除颤器等急救时用。(2)操作过程:25例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心尖部或剑突下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和利多卡因局麻,用套有肝素溶液负压的双腔Y型穿刺针逐层缓慢进针,达心包腔。然后从穿刺针的侧孔用助推器将J型导丝送入针腔内,缓慢送入15cm左右,退出穿刺针,沿导引钢丝插入扩张管后将其退出,再沿导引钢丝送中心静脉导管入心包腔,进入约10~15cm,退出导引钢丝,留置导管并将导管固定,另一端接带有刻度的引流袋。一般穿刺当日放液100ml左右,以后每天300ml左右。每次操作之后,导管内注入肝素盐水并用肝素帽封闭导管端口。并且伤口每天进行一次消毒处理,以保持局部伤口的清洁。
2 结果
32例患者心尖部置管引流24例,剑突下置管引流8例,其中3例急性心包压塞患者,心包腔引流排液后心前区压迫症状立即减轻,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减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一般留置引流2~15d,共引流放液73次,3例患者术前使用了镇静剂,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1例并发感染。有10例根据化疗方案向心包腔内注射抗癌药物,其中1例置管15d,引流液达3800ml。术后有2例引流不畅出现导管堵塞,用稀释肝素盐水冲洗后引流通畅。
3 讨论
心包积液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对于心包积液患者常规多采用穿刺抽液方法。虽可暂时缓解症状,但诊断、治疗时多需反复穿刺抽液。穿刺过程中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包膜反应、心脏及血管损伤、心律失常、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甚至死亡[2]。经皮穿刺心包内置管引流效果良好,可使心包积液显著减少甚至消失,避免反复穿刺损伤导致心包缩窄;通过置入导管于心包腔内给药,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化疗所致副作用,防止因心包填塞而死亡,提高肿瘤患者终末期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而国内少见报道。采用外科手术置入胶管行水封瓶引流,创口大,易感染、渗漏,生活质量下降,护理困难等。
恶性心包积液常为血性,患者常因急性心包填塞症状而就诊,此前可有不同程度由原发病引起的症状,但就诊时往往被明显的心包填塞症状所掩盖,容易引起误诊。所以,对年龄偏大的患者尤其血性心包积液者,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
心包积液置管引流的适应证:患者心脏超声检查有中等量或以上的心包积液且能平卧或半卧位、能耐受5~10min不咳嗽;患者有较明显的症状、体征,病情较重需要置管引流以减少積液量,减轻症状或达到治疗目的等[3]。
经皮穿刺心包置管持续引流可避免心脏和邻近脏器损害。尽管对心包积液的抽液量或引流量、引流速度缺乏统一标准,但均主张从小量、低速开始。
本组所采用的导管均为单腔中心静脉穿刺导管,此导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制的柔性软头对心肌、血管无损伤,提高了心包穿刺的安全性。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心包,多次抽液,不仅减少多次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达到抽液减压的作用,又降低了费用,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心包腔内持续缓慢引流,患者易于耐受,操作简单安全[4]。聚氨酯导管与机体组织相容性较好,可较长时间保留,本组最长留置时间为28d,无管腔堵塞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本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技术难度不大,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咸聂.留置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并发症的探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3,9(3):200-201.
[2]王蓝田.世界上第一个超级抗癌生物制剂高聚金葡素的临床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1998,25(6):454.
[3]毛焕之,杨心田.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71-1185
[4]胡斌,周敬群,李书国,等.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32例心包积液的体会[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2,1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