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小说中拟声词的运用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Mi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声词是独立语中的一种,又称为“象声语”,“模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的效果。”(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鲁迅在小说中善于使用这类词语,给人以强烈的音响形象感,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一、音响描摹自然,寄托作家生活理想。
  
  运用拟声词描摹自然音响,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故乡》中写月下瓜地:“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啦啦”一词,描摹出猹咬瓜时的声响,衬托出一个幽静的世界,一个活泼的世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和谐自然,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神奇世界。人物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有智有勇,热情、纯真。《社戏》中写行船的一段文字:“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潺潺”的水声,渲染了幽静的月夜,突出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体现了小伙伴娴熟的驾船本领,蕴含着小伙伴们纯真的、自然的关系。
  
  二、音响捕捉细节,彰显作家忧患意识。
  
  作家更善于选择拟声词来捕捉细小的情节,从而体现作家对人物命运的思考和关注,有“揭出病苦,引起(大众)疗救注意”的目的取向。《阿Q正传》中阿Q两次挨打时的声音细节叫人过目难忘:钱秀才的文明杖“拍的一声”“拍!拍拍!”的连续声响,让我们感受到阿Q的麻木和自轻自贱。向吴妈求爱后,遭到钱秀才“蓬的一声,头上着了很粗的大竹杠打一下”。阿Q求爱的方式尽管有些粗鲁,但是追求婚姻的要求却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他们恃强凌弱,在惩戒阿Q的同时,赵太爷却在为讨小而忙碌着,他们自私霸道,穷奢极欲,可见封建礼教是何等的虚伪。《药》的结尾,写乌鸦“‘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的回过头”。乌鸦在“哑”的叫声中飞走了,说明夏瑜的母亲的祝愿不过是一场空。作家对当时的中国民众的愚昧,是怀着深沉的悲哀的。唤起民众,任重道远。《故乡》中的“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听到的是呜呜的风声,看到的是昏暗的色调,萧索的荒村。体现了作家对祖国现实命运的深切关心,对祖国前途的痛苦思考,从而彰显了深沉的社会忧患意识。
  
  三、音响刻画心理,塑造人物性格特征。
  
  生动的拟声词,刻画人物心理,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阿Q正传》中阿Q与王胡的捉虱子比赛可谓精彩:“他见那王胡,……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的响。……好容易才捉到一个小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响。”“毕毕剥剥”形象的描绘王胡咬虱子的响声,王胡虱子捉得多,连续不断地咬,所以才能发出大而连续的声音。阿。只是“劈的一声”,只捉到一个,还是“一个小的”。这不同的响声,写出了阿Q嫉妒的心情,把阿Q的思想性格表达得极为生动而深刻。国民的劣根性,妄自尊大的精神胜利法,栩栩如生,淋漓尽致。《故乡》中对中年杨二嫂出场的描写:“‘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个“哈”字,是她不感惊奇而故作惊奇的结果。这怪叫是为着一个利字,是她获得物质实利的手段了,是一个势利、庸俗的小市民。
  
  四、音响渲染环境,衬托人物悲剧命运
  
  选择恰当的拟声词渲染环境,可以有力的衬托人物的悲剧命运。《祝福》中“听去似乎瑟瑟有声”的落雪声和“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小说的结尾再次写到夹杂着“毕毕剥剥的鞭炮”声的“祝福”景象,与开头遥相呼应,把读者又拉回现实中。这些音响既渲染了环境氛围,又映衬了人物的心境。在“天地圣众歆享了牲畜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时候,祥林嫂却孤独、寂寞、悲涼的死去了。这一悲剧将人情冷暖展示得一览无余,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展示得淋漓尽致。这使我们认识到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对祥林嫂一样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充分认识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明天》中老拱贯穿始终的“呜呜的唱起小曲来”的声音,结尾处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的声音,不仅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氛围,还有力的衬托了单四嫂子的悲剧命运。既有对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处境的同情,又有对吃人的旧社会悲愤的控诉。
  鲁迅善于运用简明、准确的拟声词,描摹各种音响,如同粒粒珠玑,坠入晶莹的玉盘,生动地表现了小说中人物独特的性格和作家的思想感情,揭示小说的主题,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其他文献
在杜甫诗歌中,“望”字或直接或间接不断出现。  创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的《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诗题含有“望”字,诗中虽没有一个“望”字,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充分显现了杜甫的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此后的第三或第四年里[开元二十八年(740)或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意思是在说,人周边的人文环境,对人的品行及学识上的成长影响极大。  既然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如此的重要,为了搞好外语的教学,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为学生去大力营造人文环境,让他们在这一环境中接受教育,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一人文环境该如何去营造呢?    一、使受教外语,近之于耳,受其耳濡而致“耳化”    这一环境的营造,首先要求师生都要讲外
语文教育应该是审美的、诗意的。审美的最高境界往往是超功利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中学各学科都兼有美育的任务,但是,语文学科美育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远远超过数理化学科。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渗透,让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正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
[摘要]针对城镇学校学生来源的特殊性,尝试从教育的角度分析农村学生个性的形成及利弊,为某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寻找一种较人性的教育方式,促使这些农村学生扬长避短,掌握一些进入城市社会的生存技能,达到现代教育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农村 城市 文化 教育    一些学者曾从文化学的角度对“人”下了这样的定义:人是文化动物。这无疑是把人当作一种文化的产物,其中深刻地隐含“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的思想。
[摘要]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是未成年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能得以解决。班主任工作既要投入爱心,对学生施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又要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爱得适度。  [关键词]中学生 班主任 爱心 批评    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是未成年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能得以解決。我在教
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有浓厚的竞争色彩,学生们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与社会技能的信息时代极不合拍。而合作学习的优势是: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加以利用,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的需求,是对传统教学的单一竞争格局或情境的一大变革。  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专题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采用“专题教学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科学把握教学专题和研究性学习主题设置依据和要求,精心设置教学专题和研究性主题,把课堂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本课程的教学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本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
摘 要:研学旅行作为将教育活动与旅游体验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普及,运用新技术进行研学旅行已成为新趋势。本文以闽江流域河流地貌为例,利用谷歌地球平台,结合相关软件功能,从研学目的、研学流程、具体任务、设计意图等方面进行线上研学活动设计的探索,旨在通过充分发挥谷歌地球在研学旅行中的优势,以提高研学旅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谷歌地球;虚拟研学;河流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情感是第一位的。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情感,就会有良好的价值观。教学《掌声》一课,可以从“把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挖掘主题思想”“渗透道德教育”四个维度,引领学生从阅读中体验情感,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关键词:《掌声》;鼓励;尊重;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面对日益紧密的全球联系和需要共同应对的全球危机,如何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进行审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值得思索。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中的文化多样、经济均衡和环境可续三个维度,梳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教材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的体现,解读其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蕴。从教师、教材、学生活动三方面,提出地理教学中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