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居住区正在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居住区规划设计方面需要探索的问题还有很多。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使得人们对住宅的功能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促使我们一方面要关注生活,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居住区规划中城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创造出更富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城市住区;规划设计;方法
1、城市住区规划综述
1.1城市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住区规划是指围绕城市的居住功能和要求,根据区位条件和土地使用条件,以人为本,综合各项物质要素和社会要素,创造满足居民宜居的居住环境的城市规划。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2)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面积。(3)拟定建筑的类型、数量、层数与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与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停车数及停泊方式。(6)拟定公共绿地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居住区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等。
1.2城市住区规划的基本要求
1.2.1使用要求
城市住区是居民居住、生活和部分居民工作的主要地方,人们约有2/3的时间是在住区度过的。因此,创造一个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就成为城市住区规划的最基本要求,这就需要从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来考虑。
1.2.2卫生要求
城市住区规划应立足于为住区居民创造一个卫生、安静的居住环境。它既包括住宅及公共建筑的室内卫生要求,如要有良好的日照、通风、采光条件,也包括室外和城市住区周围的活动空间;既要照顾生理学、人生保健等方面的卫生要求,也应赋予居民精神上的健康和美的感受。
1.2.3安全要求
城市住区规划应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在规划设计时,除应考虑正常情况下城市住区居民生活中良好的治安要求外,还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对建筑的防火、防震、安全间距、安全疏散通道与场地、人防的地下构筑物等做合理的规划。
1.2.4经济要求
经济合理地建设城市住区,并尽可能降低城市住区的建筑造价和节约城市用地,是城市住区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在确定城市住区内各项用地指标、建筑指标和标准时,必须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在有一定前瞻性基础上,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和接受能力,从而选择分期建设还是一次性建设。
1.2.5美观要求
城市住区规划应立足于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形成,不仅取决于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更取决于建筑群体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城市住区不仅要有生活居住气息,而且要反映出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风貌。因此,城市住区规划应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将建筑、道路、绿化等各种物质要素运用规划、建筑以及造园的手法,构造完整的、丰富的居住空间。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
2.1完善居住区的配套设施
拥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是现代社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些设施包括家政服务、治安保卫、清洁绿化、文化集会、健身娱乐、邮政电讯、休闲购物等。
2.2注重居住区整体性设计
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避免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建筑形式和空间规划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和风格, 居住社区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社区服务设施, 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 通过对物质形态精心规划设计以及对住户组织活动特性的研究创造更多积极空间,促进住户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防范性和睦邻性。
2.3突出生态化设计理念
重点强调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设计要求。设置大面积绿地,分散组团绿地;应当关心绿地率,并非绿化率。绿地率指小区绿地与组团绿地占小区总用地百分比,不包括宅前或公建绿地。而绿化率指空地绿化百分比;增加文化设施、交流场所,尊重历史文脉,建设艺术学校、画廊、图书馆、电影院等,形成一种风格、一种个性、一种特色、一种品位。
2.4城市居住区规划多样化设计
2.4.1居住社区规划设计的多样性
居住社区設计多样性包括在城市总体分布设计与功能布局设计。在总体分布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城市土地区位的经济因素,还应关注城市文化区位的构成与城市整体社会网络的结构。在微观的功能布局上,应将重点放在不同类型居住社区在居住生活需求上的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设计与创造居住社区的规划布局。
2.4.2居住区建筑的多样性设计
居住建筑设计本身有着追求富涵人性色彩设计的历史传统。然而一段时期以来,源自工业化以来的公寓式住宅平面加上或中式仿古,或西洋仿古,又或中西结合的立面设计可以出现在任何一种类型的居住社区里,居住建筑已渐渐失去其承载与表达不同文化认知、不同社会关系的特性,沦为一种批量生产的行货。建构不同类型居住社区的空间特色,应要求建筑设计在风格定位、功能布局、形式选择、材料运用等多个方面,以不同的居住社区特色需求为设计依据,以满足不同类型居住人群的生活需要、文化需要和社会需要为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2.4.3居住区与服务区的设施多样性设计
主要分析交通、绿化、房型、物业管理及社区设施配套五项因素在同一价格水平上对居民选择住房的首要性比较,以反映出不同类型居住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例如在中低收入阶层居住社区的大部分居民由主及次地选择交通、绿化、房型、社区及设施配套,而物业管理基本上被列为最后考虑的因素。这既反映出这一类居住社区的区位弱势,交通出行不便,绿化环境不佳;也反映出这一阶层居民经济能力水平的有限性。因而,根据不同类型居住社区的主体需求而不是根据人口规模进行设施与服务的配置,将是居住社区规划的重中之重。
3、结论
在进行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对住宅区所在的外界进行分析,充分考虑住宅区的规划结构,才能使住宅区适应城市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代朋,吕京庆,徐明磊.居住区规划结构的理论形成及设计方法[J]. 山西建筑. 2006(10)
[2]代朋,吕京庆,徐明磊.居住区规划结构的理论形成及设计方法[J]. 山西建筑. 2006(10)
[3]张宏.新都市主义及其与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的比较[J].南方建筑. 2006(09)
关键词:城市住区;规划设计;方法
1、城市住区规划综述
1.1城市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住区规划是指围绕城市的居住功能和要求,根据区位条件和土地使用条件,以人为本,综合各项物质要素和社会要素,创造满足居民宜居的居住环境的城市规划。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2)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面积。(3)拟定建筑的类型、数量、层数与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与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停车数及停泊方式。(6)拟定公共绿地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居住区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等。
1.2城市住区规划的基本要求
1.2.1使用要求
城市住区是居民居住、生活和部分居民工作的主要地方,人们约有2/3的时间是在住区度过的。因此,创造一个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就成为城市住区规划的最基本要求,这就需要从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来考虑。
1.2.2卫生要求
城市住区规划应立足于为住区居民创造一个卫生、安静的居住环境。它既包括住宅及公共建筑的室内卫生要求,如要有良好的日照、通风、采光条件,也包括室外和城市住区周围的活动空间;既要照顾生理学、人生保健等方面的卫生要求,也应赋予居民精神上的健康和美的感受。
1.2.3安全要求
城市住区规划应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在规划设计时,除应考虑正常情况下城市住区居民生活中良好的治安要求外,还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对建筑的防火、防震、安全间距、安全疏散通道与场地、人防的地下构筑物等做合理的规划。
1.2.4经济要求
经济合理地建设城市住区,并尽可能降低城市住区的建筑造价和节约城市用地,是城市住区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在确定城市住区内各项用地指标、建筑指标和标准时,必须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在有一定前瞻性基础上,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和接受能力,从而选择分期建设还是一次性建设。
1.2.5美观要求
城市住区规划应立足于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形成,不仅取决于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更取决于建筑群体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城市住区不仅要有生活居住气息,而且要反映出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风貌。因此,城市住区规划应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将建筑、道路、绿化等各种物质要素运用规划、建筑以及造园的手法,构造完整的、丰富的居住空间。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
2.1完善居住区的配套设施
拥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是现代社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些设施包括家政服务、治安保卫、清洁绿化、文化集会、健身娱乐、邮政电讯、休闲购物等。
2.2注重居住区整体性设计
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避免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建筑形式和空间规划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和风格, 居住社区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社区服务设施, 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 通过对物质形态精心规划设计以及对住户组织活动特性的研究创造更多积极空间,促进住户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防范性和睦邻性。
2.3突出生态化设计理念
重点强调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设计要求。设置大面积绿地,分散组团绿地;应当关心绿地率,并非绿化率。绿地率指小区绿地与组团绿地占小区总用地百分比,不包括宅前或公建绿地。而绿化率指空地绿化百分比;增加文化设施、交流场所,尊重历史文脉,建设艺术学校、画廊、图书馆、电影院等,形成一种风格、一种个性、一种特色、一种品位。
2.4城市居住区规划多样化设计
2.4.1居住社区规划设计的多样性
居住社区設计多样性包括在城市总体分布设计与功能布局设计。在总体分布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城市土地区位的经济因素,还应关注城市文化区位的构成与城市整体社会网络的结构。在微观的功能布局上,应将重点放在不同类型居住社区在居住生活需求上的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设计与创造居住社区的规划布局。
2.4.2居住区建筑的多样性设计
居住建筑设计本身有着追求富涵人性色彩设计的历史传统。然而一段时期以来,源自工业化以来的公寓式住宅平面加上或中式仿古,或西洋仿古,又或中西结合的立面设计可以出现在任何一种类型的居住社区里,居住建筑已渐渐失去其承载与表达不同文化认知、不同社会关系的特性,沦为一种批量生产的行货。建构不同类型居住社区的空间特色,应要求建筑设计在风格定位、功能布局、形式选择、材料运用等多个方面,以不同的居住社区特色需求为设计依据,以满足不同类型居住人群的生活需要、文化需要和社会需要为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2.4.3居住区与服务区的设施多样性设计
主要分析交通、绿化、房型、物业管理及社区设施配套五项因素在同一价格水平上对居民选择住房的首要性比较,以反映出不同类型居住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例如在中低收入阶层居住社区的大部分居民由主及次地选择交通、绿化、房型、社区及设施配套,而物业管理基本上被列为最后考虑的因素。这既反映出这一类居住社区的区位弱势,交通出行不便,绿化环境不佳;也反映出这一阶层居民经济能力水平的有限性。因而,根据不同类型居住社区的主体需求而不是根据人口规模进行设施与服务的配置,将是居住社区规划的重中之重。
3、结论
在进行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对住宅区所在的外界进行分析,充分考虑住宅区的规划结构,才能使住宅区适应城市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代朋,吕京庆,徐明磊.居住区规划结构的理论形成及设计方法[J]. 山西建筑. 2006(10)
[2]代朋,吕京庆,徐明磊.居住区规划结构的理论形成及设计方法[J]. 山西建筑. 2006(10)
[3]张宏.新都市主义及其与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的比较[J].南方建筑. 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