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c2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考制度的新一轮改革,高中地理学科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对于地理教师而言,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水平成为当前的教学难点,而SOLO分类理论可以为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水平提供科学的评价方式。本文即以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首先确认其应用的有效性,进而依据该方法实践展开评价环节,最终总结其应用的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高中;地理;综合思维水平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学生的思维培养具有更高的教育价值,是推动学生自主进步的基本条件。地理作为一门兼具综合性与区域性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独特的要求,每一个地理区域都具有独特的综合系统,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在区域内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因而学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综合思维水平,才能有效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才能真正掌握地理的学习方法。
   一、SOLO分类理论概念分析
   SOLO分类评价法是由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创建的一种学生评价方法,其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业为目标,通过学生对具体问题解决中所展现的思维层次,以等级分类的方式完成对学生质性的科学评价。该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思维而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前结构水平、单点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关联结构水平、抽象拓展结构水平,随着等级的升高,表示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越高。
   二、SOLO分类评价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
   (一)以科学角度评析学生
   地理思维是地理教学中的核心培养目标,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不仅认识到地理事物的外在现象,更要了解其内部本质,从而发现并掌握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发展规律。因此,地理思维需要具备综合性质,同时也能够展现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而由于学生的思维存在于意识状态,无法直观评价其基本水平,所以SOLO分类评价法就成为了有效的转化评价途径。
   SOLO分类评价法的五个层次分别代表了学生思维水平的五个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该理论依据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分析过程与结果,从而反映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问题的难度逐步上升,学生的表现也会随之而变化,在多层次的评价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层次也是动态变化的,这不仅能够从侧面展现出学生的思维水平,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所以该方法既拥有良好的科学性,还具备完善教学设计的良好作用。
   (二)以科学角度评析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是影响教学活动展开的根本要素,因此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教材内容,进而才能结合新课标分析其难度划分,反映出学生不同的思维层次。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分层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分析教学内容,以合理的方式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拥有系统化的地理思维,并能够将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合理分层,从而确认地理课程的可接受性与实用性。
   在不同的SOLO分类评价层次中,应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从而保证分层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比如对于单点结构与多点结构这两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弱,思维层次浅,教师就应尽量采取传统讲授的方式,为学生渗透较为基础的学习内容,同时还要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以诱导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锻炼思维能力。
   (三)以合理方式设置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最重要的教学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问需要具备层次感,对于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应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以符合学生的思维层级,让学生有能力、有希望、有目的地主动思考,从而拥有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对处于SOLO分类评价中关联结构以及抽象拓展结构层次的学生,问题的设置更为重要,需要问题兼具灵活性与启发性,该层次的学生明显对于基础知识有着良好的掌握,所以教师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之上,如果学生能够依据具体案例的学习,而总结出一般规律,那么该学生就掌握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过程,这是知识迁移的重要表现,更是学生地理思维呈现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三、依据SOLO分类评价法分析学生思维水平
   (一)确立实验目标与研究对象
   为进一步确认SOLO分类评价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实践教学展开实证分析。首先设立实验目标,通过SOLO分类评价法完成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评价分层,验证该方法评价的科学性以及对地理课程质量的作用。其次选定实验对象,笔者以本校高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为目标,通过SOLO分类评价法将学生划分思维层次。
   (二)设计实验过程并分析数据
   根据上述对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SOLO分类评价之后,在每一个班级中将同一层级的学生设定为一个独立层次,在此基础上开展分层教学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并分别记录他们在提問、解答、练习、评价等方面的学习成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过后,笔者发现第二、三层级的学生人数均有下降,四、五层级的人数相应增加,由此可证实SOLO分类评价法的应用有效性。
   (三)总结实验结果并给出结论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SOLO分类评价法拥有明显的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把握SOLO分类理论的应用技巧,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让该理论成为指导教师创新地理教学的新理论。
   四、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确立课程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SOLO层次将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划分,通过该层级的不同确定学生认知基础的差异性,从而将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直观地体现在学习任务之中,而通过相应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层级又会不断上升,相应的学习任务则会变化,因此在该理论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思维评价的层级确立课程目标,随着目标的达成,学生所处层级也会逐步上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结构。
   (二)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构建知识框架
   地理教学一方面以积累知识为目标,让学生扩展见识与认知;另一方面则以地理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因此教学内容是地理课程中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要合理利用SOLO分类理论的层级评价,将地理知识构建系统网络,既有利于学生形成建构主义认知,又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其本质规律与应用途径。
   (三)以问题结构为基础,优化课堂提问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差异性更加明显,不同的学生思维水平不同,思考方式不同,而教师的教学过程必须要覆盖全体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利用SOLO分类理论将问题结构进行分层,因此在课堂提问环节中,不同难度、角度的问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涵盖了所有层面,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这些问题进入独立的思考空间,从而获得个体的进步与成长。
   综上所述,SOLO分类理论是现代教育体系下对学生综合思维水平的层级划分依据,不仅能够以鲜明的层次表现学生地理综合思维水平的高低,还能通过合理的运用与融合,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与进步,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有着指导性作用,值得所有地理教师学习该理论,并通过实践创新地理教学的形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天中.基于SOLO分类评价的高中地理开放性问题设计与应用[J].地理教学,2019(10)
   [2]张祥文,陈露.SOLO分类理论在中学地理学科中应用的元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11)
   [3]陆丽云,陆春芳,潘丽玲.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水平评价[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09)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江苏 南京 210036)
其他文献
【摘 要】从当前高考形势来看,目前高考对数学能力的考察更加突出,体现的是新课标下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要深入地思考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当中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一方面从教学的角度谈教学中针对解题能力提升应当重视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则根据解题的步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专项训练方法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解决问题;能力   解题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能力,学生必
通过对已有的光学非接触测量技术:光纤法、双目立体视觉法、干涉法、离焦法、轴向位移转换法和三角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采用面状条纹结构光测量人脸三维数据,采用投影仪产生的结构光场投影到待测三维人脸的表面,对观察光场进行傅里叶分析、滤波和逆傅里叶变换,从变形条纹中提取出人脸的三维信息,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并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得出结论:面状条纹结构光测量人脸三维数据可以达到三维人脸识别的精度要
网格技术的发展使得各教学机构之间形成一种松散耦合形式的虚拟教学环境来共享各种教学资源。针对教学资源共享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在教育资源共享系统中部署多级代理授权认证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智障儿童教育的关注度逐渐上升。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智障儿童的教育,难以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相应的教学过程难以落到实处,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将情境教育应用到培智语文课堂当中,能够加强对智障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促进他们心理机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结合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研究讨论,结合
【摘要】很多幼儿在内心中都没有分享意识,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不舍得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关注幼儿性格的培养,通过科学指导的方式来使幼儿产生分享意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分享;行为;品格  “一个快乐分享给他人就会变成两个快乐,一个悲伤分享给他人就会减少一半”。分享会使生活变
【摘 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与课堂教学效果紧密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导入环节策略的运用。就高中历史教学来讲,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难免会产生乏味心理,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教学质量和效果   历史属于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学科,能够实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应
本文以福州大学教学改革为案例,理论联系实际,阐释并介绍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经验与做法,提出教学改革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规范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摘 要】新课改指出高中地理教学应关注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利用研学旅行让学生了解地理要素、分析地理现象,在动态的教学中增强地理素养,形成良好的人地和谐观念。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观念比较落后,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农村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因此,农村高中地理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联合学校、教育部门开展研学旅行,提供学生对地理的认识,促进农村高中地理教
针对中小学的教育资源网格副本管理是当前网格研究的热点,总结了教育资源网格副本管理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副本管理的主要问题,并将其形式化表示。提出了基于OGSA的教育资源网格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