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众多的学科中语文教学以其特有的人文性,对学生培养健康积极的人格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语言的应用、知识点的掌握,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关键词: 语文教学;高中学生;人格教育
语文学科教学传承了前人的优秀思维成果,用来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铺平道,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培养独立健全、品质高尚的人格一直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使学生获得语文技能增强其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领会到语文教学中所赋予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因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丰富,人格得到完善。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主人公的行为、思想、情感,并联系实际分析其形象形成的社会因素。随着学习的深入,启迪学生在人格完善上的自觉性,完成自我醒悟、自我选择、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
一、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人格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 使其具备健康人格的活动[1]。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识的授予,更要塑造受育者完善的人格,完善的人格包括强健的体魄、较强的学习能力、积极的情绪以及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等。无论是在思想道德方面、科学文化方面、还有人际交往方面都要比较优秀。在学生的思想世界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时人格教育将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帮助其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今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高中时期学生心理发育的重要性,和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思想性,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人格教育有助于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高中阶段是孩子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大部分的高中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自控力、思想偏激、团队意识差、心理承受力差等。这是由年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因此就需要教育者的积极引导,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学生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们塑造健全的人格。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人文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更有利于人格教育的开展,因此在教学时注重人格教育是有其必要性的。
(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收入的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大量的信息涌入。网络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另一方面大量的负面信息暴力、色情也充斥着生活,使人们的思想受到负面信息的消极的影响。尤其是给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影响人格形成因素的多个层面来看,属于较为复杂的人格特质,诸如兴趣、态度、价值观等,其形成则受环境较大的影响。” [2]学生思想单纯,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特征,要积极的抵御不良信息的影响,就要求高中的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观的塑造。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通过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要对学生“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3]
(三)高中语文教学功能的具体体现
人格教育的过程能够完整的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全面性、深度性、发展性的教学功能。在教育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育方式里教师会向学生教授专业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等知识。但是单一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到乏味,又加之有些陈旧的理论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步伐,所以教育成效并不显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知识与人格教育理念相结合,以语文教学的三个特征为展开点,这样开展人格教育事半功倍。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通过教材中的人文因子,进行人格教育
现代的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人格教育的闪光点。有的意在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感,描写了舍生忘死、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有的歌颂亲情,有的歌颂友情。不仅有是非对错的判断标准,更有做人的准则。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人文资源,通过语言的描绘使学生体会到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道德理念。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师在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适时比较、分析解读中,使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的体会思考文章内容,并体会人物内心,使学生在学习中渐入佳境。例如讲解一篇课文时,可以先从题目入手,很多的课文题目包含了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开门见山的直白说出,可以引导学生自我思考,积极的探寻其题目的内在含义和社会影响。在解读作者时,可以着重介绍作者的人格方面的事例,使作者的形象更丰满,更容易有代入感。
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平等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自我思考。可以采取合作教学、课前5分钟演讲等方式方法,使学生更具积极性和创新性。
(二)通过多种课外活动,进行人格教育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在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课堂。把信念和行为方式具体内化的有效方法是生活实践,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形成稳定的人格。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品读人生,形成正确的人格。
如用课外读书、随笔、观影后的影评等等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组织学生读书《灯塔的守望者》、《九刺鱼》在文学作品中体会父爱和母爱的伟大,阅读后让学生们谈感想,并说出自己是如何为父母过节的;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去慰问老人;组织到人文景观处旅游,借助讲解景色与人文景观的特点与事件,体会古人家国天下的情怀。
(三)通过言传身教,进行人格教育
“身教胜于言教”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以身作则。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素养。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教育教学经验,更要具备坚强进取、求真务实的学习精神。只有教师本身拥有这些良好的素质,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使学生的人格向有益的方面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时期由于学生的人格在逐渐形成,而语文教学又有其独特的人文特点,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更是教书育人的宗旨和使命。
参考文献:
[1]王亚楠,人格教育浅谈[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6(3)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金小梅,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J],教学研究,2011
关键词: 语文教学;高中学生;人格教育
语文学科教学传承了前人的优秀思维成果,用来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铺平道,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培养独立健全、品质高尚的人格一直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使学生获得语文技能增强其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领会到语文教学中所赋予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因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丰富,人格得到完善。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主人公的行为、思想、情感,并联系实际分析其形象形成的社会因素。随着学习的深入,启迪学生在人格完善上的自觉性,完成自我醒悟、自我选择、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
一、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人格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 使其具备健康人格的活动[1]。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识的授予,更要塑造受育者完善的人格,完善的人格包括强健的体魄、较强的学习能力、积极的情绪以及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等。无论是在思想道德方面、科学文化方面、还有人际交往方面都要比较优秀。在学生的思想世界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时人格教育将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帮助其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今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高中时期学生心理发育的重要性,和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思想性,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人格教育有助于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高中阶段是孩子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大部分的高中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自控力、思想偏激、团队意识差、心理承受力差等。这是由年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因此就需要教育者的积极引导,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学生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们塑造健全的人格。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人文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更有利于人格教育的开展,因此在教学时注重人格教育是有其必要性的。
(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收入的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大量的信息涌入。网络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另一方面大量的负面信息暴力、色情也充斥着生活,使人们的思想受到负面信息的消极的影响。尤其是给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影响人格形成因素的多个层面来看,属于较为复杂的人格特质,诸如兴趣、态度、价值观等,其形成则受环境较大的影响。” [2]学生思想单纯,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特征,要积极的抵御不良信息的影响,就要求高中的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观的塑造。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通过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要对学生“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3]
(三)高中语文教学功能的具体体现
人格教育的过程能够完整的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全面性、深度性、发展性的教学功能。在教育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育方式里教师会向学生教授专业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等知识。但是单一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到乏味,又加之有些陈旧的理论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步伐,所以教育成效并不显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知识与人格教育理念相结合,以语文教学的三个特征为展开点,这样开展人格教育事半功倍。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通过教材中的人文因子,进行人格教育
现代的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人格教育的闪光点。有的意在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感,描写了舍生忘死、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有的歌颂亲情,有的歌颂友情。不仅有是非对错的判断标准,更有做人的准则。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人文资源,通过语言的描绘使学生体会到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道德理念。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师在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适时比较、分析解读中,使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的体会思考文章内容,并体会人物内心,使学生在学习中渐入佳境。例如讲解一篇课文时,可以先从题目入手,很多的课文题目包含了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开门见山的直白说出,可以引导学生自我思考,积极的探寻其题目的内在含义和社会影响。在解读作者时,可以着重介绍作者的人格方面的事例,使作者的形象更丰满,更容易有代入感。
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平等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自我思考。可以采取合作教学、课前5分钟演讲等方式方法,使学生更具积极性和创新性。
(二)通过多种课外活动,进行人格教育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在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课堂。把信念和行为方式具体内化的有效方法是生活实践,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形成稳定的人格。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品读人生,形成正确的人格。
如用课外读书、随笔、观影后的影评等等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组织学生读书《灯塔的守望者》、《九刺鱼》在文学作品中体会父爱和母爱的伟大,阅读后让学生们谈感想,并说出自己是如何为父母过节的;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去慰问老人;组织到人文景观处旅游,借助讲解景色与人文景观的特点与事件,体会古人家国天下的情怀。
(三)通过言传身教,进行人格教育
“身教胜于言教”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以身作则。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素养。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教育教学经验,更要具备坚强进取、求真务实的学习精神。只有教师本身拥有这些良好的素质,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使学生的人格向有益的方面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时期由于学生的人格在逐渐形成,而语文教学又有其独特的人文特点,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更是教书育人的宗旨和使命。
参考文献:
[1]王亚楠,人格教育浅谈[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6(3)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金小梅,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J],教学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