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教学开展农村STEM活动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STEM科技创新活动融入到课程中,是在农村开展STEM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途径。这要求科技辅导员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
  以农村地区常见常用的农谚、气象谚语中的科学原理为载体,结合科学学科教学,开展项目式STEM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符合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基本情况。将STEM课程实施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对科学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提升其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体验STEM创新活动带来的快乐。
  基于学科教学的农村STEM科技创新活动课程的实施
  提出问题——基于学科教学引发思考
  科学课本和语文课本中都有一些关于天气现象的谚语,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鸡宿早,天必晴;鸡宿迟,天必雨”,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朝霞、晚霞与天气有什么关系?天气是晴是雨跟鸡又有什么关系?
  通过调查和了解就会发现,如“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河里鱼跳,风雨之兆”“鱼浮头有雨”“鱼鳞天,无雨风也颠”“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蜘蛛结网,久雨必晴”“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疮疤痒,雨声响;筋骨痛,雨打河”等这些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谚语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已深入学生的生活,农村的孩子对它们耳熟能详,且谚语中描述的这些现象也是在农村生活的孩子常见的现象,只要他们稍加观察,就可以发现和掌握。
  因此根据语文、科学学科教学基本内容,增加STEM科技实践活动相关要求,可以开发设计“气象谚语中的科学”这一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设计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师生讨论,确定活动内容,探究活动内容涵盖了4方面。一是科学知识学习,包括天气预报常识、气象灾害、气象谚语的历史、中国气象谚语的特点、人类干扰活动、气候变化对气象谚语预报天气的影响,以及天气和人类、动植物的关系等。二是技能训练,包括科学研究的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查询方法,以及观察法、实验法、气象观测法等。三是調查统计和分析,包括开展气象谚语的收集、筛选、分类、观察、实验验证。四是创意物化,包括创作气象谚语,讲气象谚语故事,设计制作与气象有关的云图或进行气象观测创意编程,拍摄与气象谚语有关的科学影像作品,用科学影像的方式呈现气象谚语中的科学原理。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其自身特点,选择感兴趣的观察研究方向并确定活动内容,成立了风云小组、蚂蚁(动物)小组、含羞草(植物)小组、石头(非生物)小组、关节(人体感受)小组、节气时令小组,制订了研究方案。
  学习气象科学知识——在实践和实验中探秘科学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概念抽象、内容枯燥的气象专业术语,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注意在实践观测和实验中让学生了解气象专业术语,尽量关注趣味性与生活化,做到人文关怀与直观感受相辅相成、理性思辨与儿童趣味互为助益,在帮助学生持续保持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的同时,学习到其认识水平内的气象知识。
  在实践中学习
  将学生带到气象观测站,在实践中学习气象预报的制作方法,认识云图、厄尔尼诺、寒潮、季风、大气层等气象科学知识和气象观测方法。
  在实验中学习利用“玩转科学——天气探秘STEM”天气科学实验系列,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给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天气探秘科学实验。在STEM创新活动开展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四季变化,认识二十四节气;学会用符号和文字记录天气;学习温度的测量,认识霜露的形成及其科学原理;学会观察动植物预报天气的科学原理;了解云、雾、雨的形成,学习凝结核等气象专业术语,了解云的秘密,学会观察云及云预报天气的科学原理;通过大气压的实验了解大气压、等压线、天气图等气象科学知识;认识风的形成,了解风速、风向及风对天气变化的影响;了解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体感温度,学会简单天气预报的记录和制作等。
  收集整理气象谚语——在收集整理中学会统计分析
  学生通过家中亲友、图书馆、电视、广播和互联网、语文书等多种途径收集和整理,共收集到气象谚语826条。统计整理出小学语文教材中谚语299条,其中气象谚语68条,农业谚语16条。并根据看云识天、看风识天、看光象识天、看物象识天、节气时令识天等类别,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气象谚语分类。
  观察验证气象谚语——实践STEM创新活动项目研究的过程
  在搜集整理气象谚语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气象谚语有其优缺点。优点在于能便捷地帮助人们估测常见的天气和气候趋势,安排好生产生活,而且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缺点则是多数气象谚语是人们观察当地气象的经验总结,仅适用于局地小范围。这类气象谚语是否正确,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以及可以推广到哪些地区,可以做怎样的修改和创新使其更准确客观,对于这些问题,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气象谚语进行观察和实验验证,并对气象谚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进行观察和实验,体验STEM创新活动项目研究的过程。
  创意物化——体验STEM创新活动把创新思维形成物化成果的魅力
  科学艺术科学的美与艺术的美可以完美地结合。在这一活动中,科技辅导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艺术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气象谚语,比如绘制甲骨文气象伞。
  有些学生在学习凝霜结露的知识和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了解到对于靠飞翔生存的昆虫来说,露水实在是讨厌的家伙,因为全身的露水足以重到让蝴蝶飞不起来,它们只能静静等待阳光把一身露水晒干。由此科技辅导员引导学生根据露水的气象科学原理和昆虫的特点,创作了科学影像脚本《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并拍摄制作成科学DV。
  有些学生在了解了雷雨天气的危害以后,根据雷雨的气象科学原理和物理学原理,创作拍摄了科学微电影《雷雨天打伞之争》,并获得了第10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三等奖。   创意编程一些有人工智能学习背景的学生根据气温和湿度基于Arduino开源硬件,用Scratch 3.0编程软件设计制作了独居老人家用智能监测仪,集监测温湿度、空气质量、燃气泄漏于一体,实现语音播报,提醒人们及时开窗通风,为防疫作出自己的贡献,该作品获得第41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
  研究小论文科技辅导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撰写观察日记和科学实验报告。有些学生把这些材料进行总结提升,形成了气象谚语研究小论文。如部分同学通过调查访问、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撰写的研究论文《今年八月丹桂不飄香》获得第41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
  生活应用——培养孩子们的担当与责任
  有些学生在收集气象谚语的同时还收获了不少气象谚语故事。科技辅导员鼓励他们把气象谚语故事向家长、同学宣讲,传扬优秀的气象传统文化。
  有些学生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发现:以前气象谚语的准确性比现在高,近些年来明显的气候反常现象使许多气象谚语不再准确了。面对气候变化,他们主动承担起作为地球小主人应尽的责任,在家长的带领下植树造林,宣传植树造林、护绿、节水等知识,用绿色出行、节水、节电等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为期1年的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学生从多个角度收获了成果。他们在体验日记中写到:“通过此次活动,我觉得做调查很快乐,可以探索新知,而且通过活动,我充分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的真谛,更能切身体会气象谚语的真正含义,不是简单的背诵,或者纸上谈兵。最重要的是这次活动的参与过程让我们体会到科学的严谨性,所有的步骤和内容都要经过精密设计和推敲,所有的成果都是持之以恒的、无数次的劳动积累而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这让我由衷地尊敬科学家和研究者。”“通过此次科技实践活动,我们体会到气象谚语虽然不是现代科学的产物,但绝大多数气象谚语是相当准确的,是中国人民长年累月积累下的经典,是老祖宗的智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加深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气象谚语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激励着我们传承老祖宗的智慧,把气象谚语文化发扬光大。我们还认识到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勤思考,为祖国文化写下新的篇章。我们应该真正地多亲近大自然,去探寻,去发现,了解气象知识,预测天气变化。”
  基于学科教学的农村STEM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实施的感悟
  “气象谚语中的科学”科技实践活动将语文、科学学科教育和气象科普教育、全球气候变化相融合,涵盖了语文、科学、数学、地理、美术、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学习活动,将科学思维和哲学辩证思想融入学习实践,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学科知识,体验了STEM科技创新活动带来的快乐,感受和体会了科学家精神。这是生活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也是STEM科技创新活动课程的魅力。
  在农村开展STEM科技创新活动,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科技辅导员能够用心观察与发现,无论是大自然还是生活,学科教学都会给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科技辅导员通过自身创新思维开发,设计适合农村学生开展的STEM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科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的提升。
其他文献
展览时间:2013.03.12至06.02  展览地点:上海中华艺术宫第17号展厅  此次展览从列支敦士登王室多年珍藏中精选了100件油画、版画与挂毯作品,其中包括彼得·保罗·鲁本斯的《战神马尔斯与瑞亚·西尔维亚》、《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的肖像》,安东尼·凡·戴克的《热那亚贵族肖像》、《玛利亚· 德·塔西斯的肖像》,以及昆丁·马西斯、扬·德·考克、勃鲁盖尔家族成员、雅各布·約丹斯等人的画作。该展
2013年11月5日至2014年2月1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北4展厅共同举办“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本次展览既是中列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国内观众献上的又一道艺术与文化的盛宴。  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品私人收藏之一,起源可追溯到17世纪。本次展览从列支敦士登王室多年的珍藏中,精选
多年来,我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收看、阅读花费了许多时间。媒体的个别节目、栏目让我喜爱,在脑海里刻下深深的印迹。譬如,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2013年年初以来陆续播映的口述历史的《岁月丹青》系列专题片,包括《力群——手持刻刀的战士》《刘焕章——随意刀工甘寂寞》《张世彦——墙壁上的心田勾勒》等70集,记述了年龄70岁以上在世的我国老一辈美术家的艺术人生。它是我国一个时期美术家创作实践活动的形象记录,也是
2015年3月19日,中国美协在徽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召开了2015年度工作会议。不少主席团成员刚刚参加完全国两会,作为美术家代表提交了非常有价值的有关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提案,现在又与各地美协代表和中国美协各艺委会代表相聚一堂,展望未来,部署工作,共商美术事业大计。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安徽省
2016年中国美协工作会议于2月24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百余位各地美协代表和中国美协各艺委会代表相聚京城,部署工作,共谋发展。左中一书记充分肯定了中国美协2015年的工作,并就2016年的工作提出了希望:要深入持久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精会神抓创作。要加强现实题材美术创作,持续推进“中国精神·中国梦”文艺创作工程。刘大为主席认为,2015年美协中国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收获
附记  《荷衣蕙带——中西方内衣文化》  著者/潘建华  责任编辑/霍静宇 徐 洁  整体设计/徐 洁 霍静宇  16开 印张/18 印数/0001-5000 定价/99.80元  2012年7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邮购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63号富力中心17-18层  邮编/100022  邮购电话/010-65229381  [获奖信息]  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
“笔墨当随时代”,石涛上人这句富于哲理的画语出现在文字上,似乎不难理解,然而渗透到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中并非易事。时代与笔墨的关系,其实是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它反映了艺术家对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创新的理解,蕴含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个性创造。“随时代”的前提是要“谙传统”“懂生活”,在古今的参照与对比中凸显时代的笔墨语言,或日笔墨的时代精神。  几个月前,我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见关山月《山村跃进图》,为
回顾2011年的艺术品拍卖,全年呈现先扬后抑的局面,春秋两季落差较大。但整体上讲,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2011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仍然在调整中平稳增长。  我们就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匡时、西泠印社、中贸圣佳、上海朵云轩、北京诚轩、北京荣宝、北京华辰等10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2011年春秋两季大拍的拍卖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看到2011年年整个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新变化。  一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荣宝斋、瑞士阿尔卑斯水墨基金会共同主办举办“水墨阿尔卑斯—中国当代国画精品展”于10月21日下午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隆重开幕,共展出刘大为、覃志刚、崔晓东、吴长江、王宏剑、赵卫、陈辉、陈平、何加林、张捷、唐辉、刘中等12位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以瑞士风情为表现主题的59幅精品力作。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覃志刚、副主席左中一,瑞士驻华大使杜哲巍,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瑞士联邦前总
世间非凡的艺术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对人生、自然或者社会具有高度的自觉,内心情感丰富且总是散发着和谐的韵色。他们的作品仿佛自然而然汇聚成一种思想,生前身后簇拥着众多信徒。他们是就美学的集大成者或者新美学的缔造者。  第二类具有大师的资质却始终没有取得大师的权杖。他们风格独特,厌恶慢条斯理地使用观念、主义画地为牢。他们的艺术永远是“自我”充满诗意的解读,创作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不断发现自己内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