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对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 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学习必须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上进行。“新课标”也把学生对待学习的情感态度放在了首位。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该是情趣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要,也是语文识字教学的需要。语文首先吸引儿童的是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回味无穷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操作性很强的语文技能。因此,在实际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一些在教学中应用得比较成功,效果比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
1.1 图画、实物展示法。图画、实物形象直观,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识字教学过程中,凡可以利用的实物,图画,直观教具展示的,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生字,都可以运用此法。如:《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中《字与画》单元教学可运用图画展示法,不仅能使学生很快学会瓜、云、雨、羊等字,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一种看图识字的识字方法。
1.2 游戏法。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不能专注于某一事物,但对游戏情有独钟,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识字教学中游戏法的使用倍受儿童的青睐。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因此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动作表演法。在识字教学中如果遇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表示动作的生字时,让学生运用身体部位、面部表情在表演中进行识字。如学习“摇、推、摆”等字时,引导学生创造合适的动作表情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记住了这些字。运用这种方法学生不但记得牢,而且加深了对汉字的含义的理解。
1.4 分析比较法。在独立识字,掌握简单部件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可讲些结构规律,帮助儿童记字形,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分析比较字形时,尽是形象化,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细微处观察,抓住汉字的字形特点,加以分析比较。如“口渴了,找水是褐,喝水用口是喝上面是小,下面是大,这个物体形状是尖。
1.5 归类法。归类法是识字教学中巩固生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培养儿童的分析、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识字教学中应适时进行偏旁归类,称谓归类,地名归类,人名归类以及其他如动物,水果,蔬菜,物品等的归类。通过这样分类,学生一目了然,既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1.6 儿歌识字法。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学生有着无穷的魅力。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教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11单元的”清“时,老师编了一首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心头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把清,青,晴,请,睛”都编了进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这些字,妙趣横生。
2 提高识字效率
一年级新教材将生字分为三类,要求会认会写150字,要求会认至少350字,其余生字进行渗透性学习。这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减轻了学生负担,同时也为一部分学生提供了自主识字的空间。
2.1 随文识字,确保下限。课堂是识字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所有学生最公平的识字场所。把课本要求认识的生字作为识字重点,做好三步才过关。第一步,教师或学生带读,初步认识生字;第二步,同桌或小组长反复认读,逐步熟悉生字;第三步,小组或家长逐人逐字检查,读熟生字。第一次检查读不过。再检查第二次,第三次直至熟练。
2.2 渗透性识字,增加识字量。教材除了要求认识的350生字外,课文中反复出现的生字还有很多,教参要求作为渗透性识字的内容。“每篇课文你还认识了那些生字?把这些生字用你喜欢的方式在课文中标出来,读给同桌听。”实践证明,在一段文字中,做有标记的字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学习。这种方法,也给优秀生提供了自主识字的机会,实现了因材施教。
3 拓展识字途径
3.1 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学校是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场所,处处都会展示出汉字的无穷魅力。首先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教室,认识门牌中的“班、级”,然后观察教室内的板报主题,从醒目的大字开始认起,让优秀的学生带读、带学;再让学生走出教室,认识学校的各种功能用房的门牌。因为这些学生平时都比较熟悉,甚至有一部分已经认识了,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认读下来。
3.2 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都格外关注。所以有的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练习册等各种形式,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家庭识字。先让家长把家里的各种常用的物品名称制成卡片,分别帖到实物上,然后让学生每天到家对照实物读卡片,这样更容易记忆。然后再认识父母的姓名,称呼,单位等,最后扩展到亲戚朋友的姓名。称呼,家庭住址,单位等。
教材的识字量比较大,识字速度比较快,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实践证明坚持课堂教学向生活开放,将孩子的生活经验带进课堂,是走出识字困境的好办法。
4 辅助识字教学的方法
4.1 建立识字档案,不断积累巩固。儿童识记后,遗忘也随之开始,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识字与运用相结合,在运用中发展识字能力。复习巩固生字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在阅读和说话中经常运用。教师不但要将教学时所教的内容放人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把字词句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在教完后也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练习和运用的机会。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在“新课标”指导下,遵循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了学习强度,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教、语文教改新趋势[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2]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王红宇,议新教材识字教学法[J]小学语文教学,2001。
1 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学习必须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上进行。“新课标”也把学生对待学习的情感态度放在了首位。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该是情趣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要,也是语文识字教学的需要。语文首先吸引儿童的是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回味无穷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操作性很强的语文技能。因此,在实际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一些在教学中应用得比较成功,效果比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
1.1 图画、实物展示法。图画、实物形象直观,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识字教学过程中,凡可以利用的实物,图画,直观教具展示的,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生字,都可以运用此法。如:《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中《字与画》单元教学可运用图画展示法,不仅能使学生很快学会瓜、云、雨、羊等字,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一种看图识字的识字方法。
1.2 游戏法。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不能专注于某一事物,但对游戏情有独钟,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识字教学中游戏法的使用倍受儿童的青睐。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因此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动作表演法。在识字教学中如果遇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表示动作的生字时,让学生运用身体部位、面部表情在表演中进行识字。如学习“摇、推、摆”等字时,引导学生创造合适的动作表情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记住了这些字。运用这种方法学生不但记得牢,而且加深了对汉字的含义的理解。
1.4 分析比较法。在独立识字,掌握简单部件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可讲些结构规律,帮助儿童记字形,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分析比较字形时,尽是形象化,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细微处观察,抓住汉字的字形特点,加以分析比较。如“口渴了,找水是褐,喝水用口是喝上面是小,下面是大,这个物体形状是尖。
1.5 归类法。归类法是识字教学中巩固生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培养儿童的分析、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识字教学中应适时进行偏旁归类,称谓归类,地名归类,人名归类以及其他如动物,水果,蔬菜,物品等的归类。通过这样分类,学生一目了然,既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1.6 儿歌识字法。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学生有着无穷的魅力。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教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11单元的”清“时,老师编了一首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心头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把清,青,晴,请,睛”都编了进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这些字,妙趣横生。
2 提高识字效率
一年级新教材将生字分为三类,要求会认会写150字,要求会认至少350字,其余生字进行渗透性学习。这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减轻了学生负担,同时也为一部分学生提供了自主识字的空间。
2.1 随文识字,确保下限。课堂是识字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所有学生最公平的识字场所。把课本要求认识的生字作为识字重点,做好三步才过关。第一步,教师或学生带读,初步认识生字;第二步,同桌或小组长反复认读,逐步熟悉生字;第三步,小组或家长逐人逐字检查,读熟生字。第一次检查读不过。再检查第二次,第三次直至熟练。
2.2 渗透性识字,增加识字量。教材除了要求认识的350生字外,课文中反复出现的生字还有很多,教参要求作为渗透性识字的内容。“每篇课文你还认识了那些生字?把这些生字用你喜欢的方式在课文中标出来,读给同桌听。”实践证明,在一段文字中,做有标记的字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学习。这种方法,也给优秀生提供了自主识字的机会,实现了因材施教。
3 拓展识字途径
3.1 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学校是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场所,处处都会展示出汉字的无穷魅力。首先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教室,认识门牌中的“班、级”,然后观察教室内的板报主题,从醒目的大字开始认起,让优秀的学生带读、带学;再让学生走出教室,认识学校的各种功能用房的门牌。因为这些学生平时都比较熟悉,甚至有一部分已经认识了,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认读下来。
3.2 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都格外关注。所以有的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练习册等各种形式,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家庭识字。先让家长把家里的各种常用的物品名称制成卡片,分别帖到实物上,然后让学生每天到家对照实物读卡片,这样更容易记忆。然后再认识父母的姓名,称呼,单位等,最后扩展到亲戚朋友的姓名。称呼,家庭住址,单位等。
教材的识字量比较大,识字速度比较快,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实践证明坚持课堂教学向生活开放,将孩子的生活经验带进课堂,是走出识字困境的好办法。
4 辅助识字教学的方法
4.1 建立识字档案,不断积累巩固。儿童识记后,遗忘也随之开始,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识字与运用相结合,在运用中发展识字能力。复习巩固生字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在阅读和说话中经常运用。教师不但要将教学时所教的内容放人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把字词句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在教完后也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练习和运用的机会。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在“新课标”指导下,遵循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了学习强度,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教、语文教改新趋势[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2]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王红宇,议新教材识字教学法[J]小学语文教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