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理论渊源——列宁关于顺应和利用“世界经济”论述的现实意义

来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d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提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理念和方略,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理论的发展。其重要渊源之一是列宁关于世界经济及社会主义国家顺应和利用世界经济的论述。社会主义国家要善于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技术和文明成果的论点,是由列宁首先提出的,他还深刻论述了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趋势,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利用“世界经济”的必然性和具体形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了这些根本观点和方略。
其他文献
E.P.汤普森是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也是二战后英国和平运动活动家和思想家。从20世纪40年代晚期到1993年去世,汤普森一直在为维护欧洲与世界和平而努力。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他成为英国和平运动最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是欧洲核裁军运动发起者,并且与其他人草拟了《欧洲核裁军宣言》,还在一系列文章和小册子中阐释他的和平思想,抨击美苏核军备竞赛,分析冷战的本质和内在动力,主张通过积极中立、国际主义来缓和东西方关系和结束冷战。汤普森的和平思想和实践加深了人们对核武器和冷战本质的认识,推进了欧洲核裁军进程,
非自由主义在东欧的兴起是近年来东欧社会的重要现象,它发生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逆全球化、民族主义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兴起的大背景之下,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新形态,即政治制度与文化的冲突与挑战。东欧自1989年以来的历史可以分为前20年与后10年,期间政治话语发生了从自由主义到非自由主义、从自由民主到非自由主义民主的转变。为了理解这一转变,社会主义话语的缺失、左翼的有限作为以及民粹主义的动员方式都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非自由主义理念的提出意味着21世纪的政治叙事发生了转变,即从民主叙事到民族叙事、从精英叙
阿甘本所认定的例外状态不是或者说至少不完全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状态,而是政治权力暂时悬置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的主观色彩浓厚的虚拟状态。新冠病毒催生的例外状态是政府迫不得已、无奈应对的客观状态,它不是权力可以任意支配、控制、剥夺人的生命的状态,相反是政治权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保护人的生物性生命之功能的状态。归根结底,阿甘本把生命政治理解为一种治理术,理解为一种政治权力直接以生物生命为对象而形成的恶的否定性政治,而没有将其理解为以生物生命为对象而使人活的善的积极性政治或生产性政治。跟那些被传染的、受到疾病和死亡威胁的人
民众普遍认为,当前我们正经历着覆盖整个欧洲大陆并涉及大西洋两岸的民粹主义时刻。但是这些各不相同并草草归在"民粹主义"标签下的现象是否真的可以归为一类呢?还是说"民粹主义"只是记者的陈词滥调或者政治上的称谓?本文认为,"民粹主义"可作为分析范畴使用,而且过去几年也的确可以被描述为"民粹主义时刻"。与此同时,民粹主义应被视为话语和风格剧目。本文具体阐释了一系列危机在结构上的趋势以及彼此之间的共性,这些危机可以解释为何民粹主义如此密集地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出现。对民粹主义的追问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关
一、疫情中的美国政府和民众:一场灾难罗惠敏:美国新冠肺炎疫情自首例确诊到突破200万例以来,美国政府的应对举措一直都是世界关注的焦点。请问您如何看待美国政府为防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而采取的举措?科茨:美国联邦政府应对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措施无疑是一场灾难。首先,美国总统特朗普拒绝承认疫情的严重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面临四个时代之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是如何发展的?中国现阶段应如何回应内外部经济社会格局的转变?中国应如何在发展新起点实现更高远的战略目标?中国话语体系中制度自信的制度内涵究竟是指什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制度建设、制度保障层面来回应这些"时代之问"。我国为回应"时代之问"而形成的制度安排具有本土性、系统性、操作性和动态性等四个显著特征,并体现出从制度探索到制度定型和成熟的发展过程,以及从实践探索到经验总结和提炼的认识过程。考虑到经济制度对经济
人工智能技术使得认识主体问题成为认识论中的突出问题。它使得人作为认识的唯一主体这一认识论共识受到了挑战,随着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作为认识主体的含义将产生新的变化。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不具有认识主体的能力,因此更需要我们关注的认识主体问题还是人机之间的认识论分工问题,而这种分工需要建立在技术可能性受价值可能性统摄的基础之上,有了人是目的的价值视角,就会对机器智能及其对认识主体的技术赋能的方向和限度了然于心,从而让信息技术做它应该做的事情,人则始终将主体地位留给自己。
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的学科一体化趋势,空前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层次优势。在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学说的整体观照中,我们可以对人工智能发展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把握。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现实中引发了人类工作被取代的深层忧虑,而在理论上则折射出人类发展的悖论性处境。只有在人工智能的劳动解放预示中,这些问题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理解。劳动的解放意味着人工智能发展的生存意义挑战,人类将面临生活意义日益严峻的拷问、生存意义的分化和劳动的意义考量。人工智能的发展晓示了人类解放的现实可能性,并将具体通向真正的人类历史。由人类解放的人工
2020年4月22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诞辰150周年。列宁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兼具领袖风采、学者襟怀、战士本色的伟人。我们纪念列宁,是因为我们热爱并坚信他所揭示的科学真理,捍卫并光大他所开创的千秋伟业;我们缅怀列宁,是因为我们崇仰他所诠释的人生真谛,向往他所体现的人生价值。本文作为《列宁画传》纪念版序言,周详地回顾了列宁的人生轨迹和革命实践,深刻地阐明了列宁的辉煌勋业和伟大贡献,完整地论述了列宁的理论成就和思想建树,特别是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同时具体地诠释了列宁在理论研究中显现的鲜明
智能革命将会把人类文明从工业文明推进到智能文明时代。建立在人文关怀基础上的智能革命会把人类的生存环境从"技术环境"转向"人文环境",把人机关系从"对立关系"转向"合作关系"。智能革命的深入发展,为人类不断从传统劳动中解放出来、在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超越对物的依赖提供了物质前提与实践保障。围绕人机合作关系展开的商业活动会导致第三次商业浪潮,并有可能为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现实路径。智能革命在未来还有可能把人机关系从"合作关系"转向"融合关系",把人类的生存环境从"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