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体育教学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注重对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完善人格等培养的全面教育观转化。同时,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所关心的热门话题。
《学校德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可见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其途径有那些呢?
一、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德育渗透的前提。让体育教师、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的分量,以改变教师光抓住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提倡德、智、体、美等诸育共同发展。
少年儿童,尤其是儿童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最需要运动,因为通过运动可以提高学生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体格健壮;同时生长发育正常又能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不单单是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而更应该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
二、利用体育课堂常规进行德育培养
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是进行正常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系列要求与措施。它对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与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以及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好作风和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例如:着装的要求、上课集合的要求、练习转换的信号、手势等。通过课堂常规的教育,能够严明纪律、严格要求,达到爱生尊师、安全锻炼、一切行动听指挥和增强集体荣誉感等目的。所以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认真做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高尚情操,养成严谨治学的风气。
三、合理设计体育游戏,体育教师应在“寓教于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多采用“游戏”教学法。学生都有好动爱新鲜的特点,另外注意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的从事体育学习。游戏教学在形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学生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学要依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思想健康。
四、通过课堂中偶发事件的处理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中,学生活动空间大,对外界的干扰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同时由于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和竞赛、游戏等活动时,学生之间的联系、协作对抗也较多,不可避免的有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发生。因此,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偶发事件往往具有短暂性、突发性、外观性和差异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课中的偶发事件,因势利导,态度鲜明而又迅速地进行处理。在教育学生时,以正面教育为主,语言要严肃诚恳,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讽刺挖苦。但是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要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这样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五、结合审美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中的美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具有协调发达的身体,匀称的体态,有力、娴熟、敏捷、优美的动作,以及开朗的胸襟、坚强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它不是单纯说理,而主要是凭借优美的形象来打动人,以美感人,以情引人。如在队列练习中渗透礼仪教育,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走、跑等身体姿势,要求学生做到站立挺直、坐姿端正、行走轻盈,要展现出良好的身体姿态和精神风貌。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形象美、姿态美、艺术美、韵律美和心灵美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其对周围事物的鉴别能力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六、发挥老师的榜样作用,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师要以身示范,发挥榜样作用。不光要做好示范动作的表率,也做好思想品德的表率。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每个细节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多方位、多渠道、随时随地的。只要我们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融合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有效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一起活动均通过教师作用于学生,如何把德育与体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切实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的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体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学校德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可见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其途径有那些呢?
一、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德育渗透的前提。让体育教师、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的分量,以改变教师光抓住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提倡德、智、体、美等诸育共同发展。
少年儿童,尤其是儿童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最需要运动,因为通过运动可以提高学生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体格健壮;同时生长发育正常又能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不单单是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而更应该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
二、利用体育课堂常规进行德育培养
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是进行正常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系列要求与措施。它对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与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以及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好作风和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例如:着装的要求、上课集合的要求、练习转换的信号、手势等。通过课堂常规的教育,能够严明纪律、严格要求,达到爱生尊师、安全锻炼、一切行动听指挥和增强集体荣誉感等目的。所以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认真做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高尚情操,养成严谨治学的风气。
三、合理设计体育游戏,体育教师应在“寓教于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多采用“游戏”教学法。学生都有好动爱新鲜的特点,另外注意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的从事体育学习。游戏教学在形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学生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学要依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思想健康。
四、通过课堂中偶发事件的处理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中,学生活动空间大,对外界的干扰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同时由于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和竞赛、游戏等活动时,学生之间的联系、协作对抗也较多,不可避免的有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发生。因此,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偶发事件往往具有短暂性、突发性、外观性和差异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课中的偶发事件,因势利导,态度鲜明而又迅速地进行处理。在教育学生时,以正面教育为主,语言要严肃诚恳,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讽刺挖苦。但是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要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这样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五、结合审美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中的美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具有协调发达的身体,匀称的体态,有力、娴熟、敏捷、优美的动作,以及开朗的胸襟、坚强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它不是单纯说理,而主要是凭借优美的形象来打动人,以美感人,以情引人。如在队列练习中渗透礼仪教育,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走、跑等身体姿势,要求学生做到站立挺直、坐姿端正、行走轻盈,要展现出良好的身体姿态和精神风貌。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形象美、姿态美、艺术美、韵律美和心灵美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其对周围事物的鉴别能力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六、发挥老师的榜样作用,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师要以身示范,发挥榜样作用。不光要做好示范动作的表率,也做好思想品德的表率。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每个细节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多方位、多渠道、随时随地的。只要我们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融合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有效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一起活动均通过教师作用于学生,如何把德育与体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切实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的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体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