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是高中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新课改包含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所以,它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不仅要深入地开展研究,要把先进的思想与理念消化、吸收,把新课改理念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开始占据重要的位置,所以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了。然而,信息技术的掌握,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和技术,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白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让他们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把信息技术作为以后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的重要技能之一。
一、 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
1.技术课在普通高中教学中的地位偏低。由于目前高校招生制度没有根本变化,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仍然是每个高中学生的首要选择。没有纳入高考,不计入高考成绩,在这个仍然以高考质量评价一所高中办学水平的时代,使得学校和考生不得不“一切为高考开绿灯”,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导致不少学校将微机室、校园网络仅仅作为标榜现代化办学的“牌子”,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信息技术教师地位都比较低,一直被认为是教学辅助人员,没有认可为学科教师,这显然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是不相符的。
2.内容欠合理、学生存在认识误区。一方面,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传授,所以新教材的推出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源于信息技术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网络游戏、聊天、动画、音乐等娱乐性项目的热衷,只要会电脑游戏、QQ聊天就认为自己很懂这门知识,将其认为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全部,而一旦涉及学科知识则一片空白。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信息技术知识薄弱,认识程度不高。
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教学
1.立信息技术课的学科地位。信息技术课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是时代对我们高中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信息技术不仅是学校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我们必须逐步确立其在高中教育中应有的工具学科地位,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信息技术课,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适当的时候,希望国家可采取考试杠杆作用,将其纳入会考、高考的范圍,提升学生自身的认识高度,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知识,促使其得到真正地落实。
2.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接受任务、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任务驱动式教学关键是任务的设计,教师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把学习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几个项目上,通过对项目的实践,来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3.容体现科学性与多样性。施新课改后,在《信息技术基础》课本中没有纯粹的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内容。从“结绳记事”到“实况转播”,再到网络购物,从语言文字到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对学生头脑中“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观点的澄清。其次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更具科学性灵活性。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设计。例如:在学习“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时,课本中以“打猪草”为例引入新课,但这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于是就变通了课本中的内容,开展了以“废旧电池对人类的危害”的话题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完成了预定的教学口标,还使学生了解到废旧电池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为环保作贡献的重要性。许多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基本掌握了“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与方法”,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下去。
4.分组合作式学习。组合作式学习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的目标,相互之间可以采用讨论、指导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掌握学习内容。如在利用网络查询信息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懂得查询的方法,先提出要查找的内容,再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小组的同学协作思考如何能查找相关内容,最后再作分析:总结“搜索引擎”的使用,对比各组的搜集方法,激发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从学生角度来看,以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进步,进而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5.评价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考试做题为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考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新课标提出强调培养学生评价能力,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例如在运用电子档案袋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笔者为每个学生在服务器上建立文件夹,以学生学号命名,学生通过FTP访问自己的文件夹,将作品、评价、反思放入相关的章节中。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的改革下,老师也要提高我们自己的知识水平,避免不必要的误区,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接受能力,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学习和接受信息技术知识,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夏学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2009.
[2]姚苏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浅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开始占据重要的位置,所以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了。然而,信息技术的掌握,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和技术,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白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让他们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把信息技术作为以后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的重要技能之一。
一、 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
1.技术课在普通高中教学中的地位偏低。由于目前高校招生制度没有根本变化,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仍然是每个高中学生的首要选择。没有纳入高考,不计入高考成绩,在这个仍然以高考质量评价一所高中办学水平的时代,使得学校和考生不得不“一切为高考开绿灯”,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导致不少学校将微机室、校园网络仅仅作为标榜现代化办学的“牌子”,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信息技术教师地位都比较低,一直被认为是教学辅助人员,没有认可为学科教师,这显然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是不相符的。
2.内容欠合理、学生存在认识误区。一方面,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传授,所以新教材的推出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源于信息技术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网络游戏、聊天、动画、音乐等娱乐性项目的热衷,只要会电脑游戏、QQ聊天就认为自己很懂这门知识,将其认为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全部,而一旦涉及学科知识则一片空白。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信息技术知识薄弱,认识程度不高。
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教学
1.立信息技术课的学科地位。信息技术课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是时代对我们高中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信息技术不仅是学校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我们必须逐步确立其在高中教育中应有的工具学科地位,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信息技术课,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适当的时候,希望国家可采取考试杠杆作用,将其纳入会考、高考的范圍,提升学生自身的认识高度,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知识,促使其得到真正地落实。
2.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接受任务、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任务驱动式教学关键是任务的设计,教师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把学习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几个项目上,通过对项目的实践,来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3.容体现科学性与多样性。施新课改后,在《信息技术基础》课本中没有纯粹的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内容。从“结绳记事”到“实况转播”,再到网络购物,从语言文字到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对学生头脑中“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观点的澄清。其次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更具科学性灵活性。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设计。例如:在学习“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时,课本中以“打猪草”为例引入新课,但这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于是就变通了课本中的内容,开展了以“废旧电池对人类的危害”的话题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完成了预定的教学口标,还使学生了解到废旧电池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为环保作贡献的重要性。许多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基本掌握了“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与方法”,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下去。
4.分组合作式学习。组合作式学习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的目标,相互之间可以采用讨论、指导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掌握学习内容。如在利用网络查询信息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懂得查询的方法,先提出要查找的内容,再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小组的同学协作思考如何能查找相关内容,最后再作分析:总结“搜索引擎”的使用,对比各组的搜集方法,激发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从学生角度来看,以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进步,进而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5.评价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考试做题为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考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新课标提出强调培养学生评价能力,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例如在运用电子档案袋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笔者为每个学生在服务器上建立文件夹,以学生学号命名,学生通过FTP访问自己的文件夹,将作品、评价、反思放入相关的章节中。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的改革下,老师也要提高我们自己的知识水平,避免不必要的误区,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接受能力,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学习和接受信息技术知识,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夏学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2009.
[2]姚苏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浅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