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导入】
1.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2.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
3.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技法导入】
生活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可是你要从中理不出个清晰的线索,得不出个明确的概念,也就无法概括,无法结构,更不能用具体的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惟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为吾所施(语出清·刘熙载《艺概·文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线索,即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用来引导读者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小说的线索则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是结构全文的脉络。它与结构或层次、情节一道成为作品谋篇布局的重要环节。
简单来说,一篇好的文章看上去就像色味俱佳的糖葫芦,文中的线索就是串着山楂果的竹签。有了它,方便作者厘清思绪,使自己在创作中始终保持更清醒的头脑,然后沿着事先设计的大纲或思路写下去,否则,线索不清晰,文章各部分就会变得杂乱无章。而从读者角度来看,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可以沿着作品提供的线索较为轻松地欣赏鉴别作品。
如法国作家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就是一个巧用线索结构情节的范例。作者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忍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
小说所叙事件繁多,时间跨度长达32年,但由于线索清晰,结构安排巧妙,因而主题揭示鲜明,给人较强的感染力。
一篇文章的线索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就以“我”——咸亨酒店的一个“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即所谓的“物线法”。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的;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分别以“项链”“阳春面”为线索。
3.以核心事件為线索。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是以“最后一课”为线索,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则以“卖米”这个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时间、地点为线索。如让·乔诺的小说《植树的牧羊人》就是以时间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
5.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即所谓的“感情线”。如小说《我爱母亲只一年》一文,“我”对“疯娘”的感情是由憎恶、讨厌到敬重、爱戴。
【我写我秀】
家乡的金樱子
◎谭源雨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辈们早已经来到了城里生活,只有爷爷奶奶还坚守在小山村。静沐暖阳,我仿佛又回到了这个白墙黛瓦的小山村。
小山村的清晨被几声婉转轻快的鸡鸣惊醒,缕缕炊烟袅袅娜娜地升起,温暖的阳光透过密密匝匝的树叶跌到地面,投下了斑驳的树影。我沐浴着晨光,坐在奶奶家的院子里。
“咳,咳,咳……”我又强烈地咳嗽起来,奶奶听到后,紧张地跑来说:“没事吧?叫你晚上盖好被子,你就是不听!看,难受吧。”我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虚弱的笑容:“奶奶,我没事,咳,咳,不就是咳嗽吗?不打紧的!”奶奶于心不忍,放下手中的活,转身要走,我忙拉住她问:“奶奶,你去干什么啊?”奶奶说:“我去山上摘金樱子,金樱子吃了可以止咳。”我拉住奶奶:“我也要去!”奶奶推三阻四,可终究还是败下阵来。
我随着奶奶来到山上。走着走着,奶奶突然停下来,指着一个外表有许多的小刺的红色的果儿对我说:“这就是熟了的金樱子!”只见奶奶拿出一把剪刀把金樱子剪了下来,放在篮子里。我站在一旁咳嗽,听奶奶唠叨:“想要得到这个金樱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呢。金樱子从柄到顶端,全身都长有刺,这些小刺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在你碰到它们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钻进你的肉里,所以摘它们的时候要格外小心。”看着篮子里的金樱子渐渐多了,奶奶便同我回到小院中。
小院中,奶奶又开始忙碌了,只见她戴上手套,把金樱子表面的刺捋干净后,又把金樱子弄成两半,将里面的籽儿去掉。奶奶把去除干净的金樱子给我。我把它放入口中咀嚼,很快便感觉到它甘甜的滋味。奶奶告诉我,金樱子还可以泡药酒喝。随着金樱子的味道在我的口腔中慢慢扩散开,我的咳嗽声似乎少了许多。我不经意间地抬头,看到奶奶手上的创可贴,我想那大概是弄金樱子的时候扎到了吧。
奶奶的身影质朴无华,浸染风霜,却在无言中蕴含大美,沉默中彰显大智。
金樱子的味道成为我心中最美的记忆,奶奶对我的爱也将藏于我记忆的最深处。
(江西奉新县第二中学初一·2班)
教师点评
习作以“金樱子”为线索,贯串行文,字字句句饱含深情,无不体现了奶奶对“我”的无私关爱。如第三段开头“‘咳,咳,咳……’我又强烈地咳嗽起来,奶奶听到后,紧张地跑过来说:‘没事吧?叫你晚上盖好被子,你就是不听!看,难受吧。’”看似奶奶在责怪“我”,实则是紧张嗔怪。这话瞬间便拉近了小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凸显习作的真实性,足见小作者的巧妙用心。
(王纪金)
1.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2.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
3.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技法导入】
生活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可是你要从中理不出个清晰的线索,得不出个明确的概念,也就无法概括,无法结构,更不能用具体的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惟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为吾所施(语出清·刘熙载《艺概·文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线索,即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用来引导读者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小说的线索则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是结构全文的脉络。它与结构或层次、情节一道成为作品谋篇布局的重要环节。
简单来说,一篇好的文章看上去就像色味俱佳的糖葫芦,文中的线索就是串着山楂果的竹签。有了它,方便作者厘清思绪,使自己在创作中始终保持更清醒的头脑,然后沿着事先设计的大纲或思路写下去,否则,线索不清晰,文章各部分就会变得杂乱无章。而从读者角度来看,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可以沿着作品提供的线索较为轻松地欣赏鉴别作品。
如法国作家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就是一个巧用线索结构情节的范例。作者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忍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
小说所叙事件繁多,时间跨度长达32年,但由于线索清晰,结构安排巧妙,因而主题揭示鲜明,给人较强的感染力。
一篇文章的线索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就以“我”——咸亨酒店的一个“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即所谓的“物线法”。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的;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分别以“项链”“阳春面”为线索。
3.以核心事件為线索。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是以“最后一课”为线索,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则以“卖米”这个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时间、地点为线索。如让·乔诺的小说《植树的牧羊人》就是以时间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
5.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即所谓的“感情线”。如小说《我爱母亲只一年》一文,“我”对“疯娘”的感情是由憎恶、讨厌到敬重、爱戴。
【我写我秀】
家乡的金樱子
◎谭源雨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辈们早已经来到了城里生活,只有爷爷奶奶还坚守在小山村。静沐暖阳,我仿佛又回到了这个白墙黛瓦的小山村。
小山村的清晨被几声婉转轻快的鸡鸣惊醒,缕缕炊烟袅袅娜娜地升起,温暖的阳光透过密密匝匝的树叶跌到地面,投下了斑驳的树影。我沐浴着晨光,坐在奶奶家的院子里。
“咳,咳,咳……”我又强烈地咳嗽起来,奶奶听到后,紧张地跑来说:“没事吧?叫你晚上盖好被子,你就是不听!看,难受吧。”我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虚弱的笑容:“奶奶,我没事,咳,咳,不就是咳嗽吗?不打紧的!”奶奶于心不忍,放下手中的活,转身要走,我忙拉住她问:“奶奶,你去干什么啊?”奶奶说:“我去山上摘金樱子,金樱子吃了可以止咳。”我拉住奶奶:“我也要去!”奶奶推三阻四,可终究还是败下阵来。
我随着奶奶来到山上。走着走着,奶奶突然停下来,指着一个外表有许多的小刺的红色的果儿对我说:“这就是熟了的金樱子!”只见奶奶拿出一把剪刀把金樱子剪了下来,放在篮子里。我站在一旁咳嗽,听奶奶唠叨:“想要得到这个金樱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呢。金樱子从柄到顶端,全身都长有刺,这些小刺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在你碰到它们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钻进你的肉里,所以摘它们的时候要格外小心。”看着篮子里的金樱子渐渐多了,奶奶便同我回到小院中。
小院中,奶奶又开始忙碌了,只见她戴上手套,把金樱子表面的刺捋干净后,又把金樱子弄成两半,将里面的籽儿去掉。奶奶把去除干净的金樱子给我。我把它放入口中咀嚼,很快便感觉到它甘甜的滋味。奶奶告诉我,金樱子还可以泡药酒喝。随着金樱子的味道在我的口腔中慢慢扩散开,我的咳嗽声似乎少了许多。我不经意间地抬头,看到奶奶手上的创可贴,我想那大概是弄金樱子的时候扎到了吧。
奶奶的身影质朴无华,浸染风霜,却在无言中蕴含大美,沉默中彰显大智。
金樱子的味道成为我心中最美的记忆,奶奶对我的爱也将藏于我记忆的最深处。
(江西奉新县第二中学初一·2班)
教师点评
习作以“金樱子”为线索,贯串行文,字字句句饱含深情,无不体现了奶奶对“我”的无私关爱。如第三段开头“‘咳,咳,咳……’我又强烈地咳嗽起来,奶奶听到后,紧张地跑过来说:‘没事吧?叫你晚上盖好被子,你就是不听!看,难受吧。’”看似奶奶在责怪“我”,实则是紧张嗔怪。这话瞬间便拉近了小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凸显习作的真实性,足见小作者的巧妙用心。
(王纪金)